梅苑社区 首页
村美 人富 产业兴

乐安县金竹畲族乡大通村,因贫困发生率高、基础设施落后、集体经济弱,2017年被列为全省269个深度贫困村之一。

为了让大通村尽快脱贫,该县于2018年启动彩绘村建设项目。利用村民房屋外墙,精心打造了3000多平方米的创意彩绘墙;在村里闲置空地,建起了花园、绿地和停车场;将村民闲置房屋改造成游客服务中心、民宿、酿酒坊……这个往日几乎被外界遗忘的深度贫困村摇身一变,成为“彩绘第一村”“网红打卡地”和“4A级乡村旅游点”。

大通村的美丽“蝶变”,是乐安县旅游扶贫的一个缩影。据了解,该县有贫困村69个、贫困人口9825人,其中旅游扶贫示范村26个。近年来,通过旅游扶贫,该县1000多户贫困群众参与旅游项目建设和旅游产业发展,户均年增收5000余元。基础设施建设、村庄环境整治、扶贫产业发展同步推进,实现村美、人富、产业兴。

选择—— 景区建设优先向贫困村倾斜

在乐安,记者了解到这样一个投资案例:为了离县城近百里远的一个“空心村”,北京城建集团投入资金近4亿元。

这个“空心村”叫稠溪村,是贫困村南村乡炉桐村的一个村小组。稠溪村建在半山腰,一条蜿蜒曲折的青石板路自下而上直通山顶,将村庄一分为二。两边的房屋石砌而成,保留了浓郁的明清建筑风格。

稠溪村因村后山体开裂,被列为全省重点地质灾害点。2016年初,在政府帮助下,稠溪村原有的1000多户村民整体搬迁到离县城不远的稠溪移民新村。搬空后的稠溪村,只余古巷和古建筑。为了保护这些久远的“活文化”,北京城建集团投资3.98亿元,在稠溪村启动“全域乡村艺术馆”项目,目前正在进行村中建筑的修缮工作。

乐安县委书记彭银贵告诉记者,乐安旅游资源丰富,为了把潜力变实力,资源变资金,近年来,乐安县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优质旅游,并把有旅游资源的贫困村作为发展重点。该县苦练“内功”,涵养和保护当地的好山好水好空气,深化旅游产业投融资体制改革,确立了“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方式多样化、运作方式市场化”的旅游产业发展投融资新机制,大大增强了当地旅游资源尤其是贫困村旅游资源的吸引力。近三年来,全县由民间资本参与的旅游开发、景区经营管理、旅游服务项目22个,资金总额超80亿元。其中,九瀑峡、大通彩绘村、水口“花仙谷”、蝶栖谷、古樟湾、流坑古村等主要景区都建在“十三五”贫困村中。此外,在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和旅游项目建设过程中,乐安县因地制宜,广开思路,积极探索,以品质旅游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

探路——

旅游与扶贫产业深度融合

靠山吃山。住在金竹瀑布脚下的畲族贫困群众蓝勇平,将挖来的竹笋制成笋干,卖给景区游客。2020年,蓝勇平不仅将自家近330公斤黑笋干销售一空,还帮着邻村亲戚卖了100多公斤。“在建景区前,我们的黑笋干销售都成问题。景区营业后,村里的黑笋干、红菇、土鸡等农产品基本上不愁销路,我们家仅这一块的收入每年不少于2万元。”农旅融合,让村里许多和蓝勇平一样的农户受益。

乐安县拥有“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中国天然氧吧”“江西省第二批生态文明示范县”等响亮名片,“乐安竹笋”入选中欧互认地理标志农产品,“乐安花猪”是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此外,乐安境内古建筑文化、科举文化、傩文化等文化遗存丰富。在推进农旅融合与文旅融合、丰富旅游业态、满足游客对高质量旅游产品需求方面,乐安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如何扬优成势,通过旅游与扶贫产业的深度融合,实现景区、游客、企业与贫困群众多方受益?

乐安选择有品牌、有特色、有市场潜力的扶贫产业进行扶持。以列入该县特色产业“26522工程”的稻(莲)田养鱼为例。金竹畲族乡大通村村民廖国云,看到来村里的游客喜欢吃稻花鱼,他将承包的60余亩梯田全部种上了优质水稻,并在田间养起了稻花鱼,鱼苗由政府免费发放。2020年,稻花鱼的鲜鱼价格最高卖到了80元一公斤,鱼干卖到600多元一公斤,仅靠稻花鱼的收入,廖国云家一年就增收5万余元。“养心谷·金竹飞瀑”景区2020年在十几亩田里养殖稻花鱼。下田摸鱼、农家尝鲜作为乐安旅游中的趣味一环,成为农旅融合的有益尝试。

鼓励农业企业主动融入,是该县推进农旅融合的重要抓手。山峰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以蜂蜜加工为主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近年来,该公司通过在深山建立养蜂扶贫基地、收购贫困群众养殖的蜂蜜、吸纳贫困户就业等途径,带动100多户贫困户增收致富。2019年,公司投入1000多万元,建成了4条GMP生产线和蜜蜂文化展示馆,以及600多平方米的特产综合馆。并与旅游公司合作,累计接待游客6000余人次。2020年,该公司还在直播电商上发力,依托专业团队,把直播设备带到养蜂基地、县内景区进行直播,传播乐安的旅游品牌和生态文化。

在推进文旅融合方面,该县一方面组织专业人员挖掘全县红、古、绿“三色”文化,先后整理出版了《赣文化第一村——流坑》《乐安红印》《乐安红军标语汇编》《乐安民俗》《乐安傩舞》等书籍,建设了流坑村史馆、红军标语博物馆、“红一方面军东征誓师广场”等文化展示窗口;另一方面,大力扶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才和文创企业发展,扶持有一技之长的贫困群众参与文创产品生产,在流坑建立非遗一条街、在各景区建立文创产品展销专柜,以文促旅、以旅兴文,加快融合步伐。

创新——

让产业链成为贫困户“增收链”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乐安县创新旅游扶贫模式,引导有能力的贫困群众无障碍、无缝隙融入旅游产业链,实现可持续增收。

旅游扶贫分红。该县以深化林权、宅基地使用权和河道经营权等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契机,通过生态资源折价入股分红、租赁等形式,释放改革活力,带动贫困群众增收。金竹畲族乡流舍村通过旅游扶贫开发,以生态资源折价入股分红模式,与江西永达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分成。九瀑峡景区部分村民和贫困户通过自家闲置房屋和林地补偿款入股景区,每年可享受出资额10%至15%的固定分红。

优先就业扶持。乐安县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任务,强化人人关注、参与脱贫攻坚的浓厚氛围。对县内的旅游企业,该县通过表彰旅游扶贫先进企业、先进个人等方式,唤起企业家共同承担脱贫攻坚的社会责任。鼓励已建成和在建的旅游景区,在劳动用工方面优先聘请当地贫困群众,带动贫困群众就业增收。

扶持直接经营。为鼓励支持有经验的农户发展农家乐及民宿产业,乐安县专门出台了扶持意见。对开办农家乐和民宿的农户,在建设前后以及经营过程中,安排专人进行免费咨询和辅导;对投资发展民宿的,县里拿出专项资金,按每间客房带卫生间补助2万元、总投资超过300万元的精品民宿补贴20%的标准进行扶持。对于不在景区周边的贫困户,乐安县大力推广“景区带村”“能人带户”“合作社+农户”“公司+农户”旅游扶贫示范项目建设,带动贫困群众通过发展种养产业、休闲农业,开发经营当地土特产和旅游工艺产品等形式参与旅游业发展,建立稳定的增收渠道。彭银贵介绍,乐安将坚持旅游扶贫的发展思路,力争3年内打造1个5A级、6个以上4A级景区的全域旅游格局,为农民致富、乡村振兴拓展新途径,注入新动力。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