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马营村 首页
新冠病毒物传人,张文宏发声

中国搜索

目前有冷链传人情况,但基本都是市场、物流等第一接触点的人员感染,没

有因吃冻肉、海鲜而感染的病例,不必过于恐慌。

 

@央视新闻12月21日消息,张文宏谈新冠病毒物传人:新冠病毒的物传人现象不会改变国家对疫情总体的把控能力。目前有冷链传人情况,但基本都是市场、物流等第一接触点的人员感染,没有因吃冻肉、海鲜而感染的病例,不必过于恐慌。我们应保持警惕,注意人群juji时的传染病防控。

近期国内频频传出

进口冷链食品外包装核酸检测阳性的消息,

那么,冷链食品还安全吗?

老百姓应该注意些什么?

 张文宏:吃了冷链食品而感染的病例 

我可以说一例都没有 

张文宏表示:虽然我们追溯到最终是冷链传人,但是基本上都是冷链的操作人员,

真正因为我们的民众吃了冷链食品而感染的病例,我可以说一例都没有。

目前为止,我们中国的进口冷链食品从来没有停过,我们国家采取一定的防控的措施,到目前为止我们没有发现有食用冷链食品而造成确诊的病例,所以我们不要因为世界上存在这些风险,我们就到了杞人忧天的地步,老是担心天要掉下来,然后就没法睡觉。

 吴尊友:

采购食用进口冷链引起感染的风险非常低 

在12月21日下午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也表示:

对于广大的消费者来说,因为采购食用进口冷链引起感染的风险非常低。

活病毒、死病毒、病毒的片段查出来都可能是核酸阳性,也就是说核酸阳性不一定代表它有传染性。其次,全国所有的进口冷链食品、货物检测出来大多是污染比较轻的,而由于污染造chengren体感染新冠肺炎病毒的前提是污染量要比较大,同时还需要长期反复接触才有可能造成感染,所以,在从业人员当中,特别是物流装卸工感染发现的就相对比较多一些。

如果老百姓不小心买到了污染的食品,感染的风险也是很低,只要保持手卫生,坚持生熟分开,造成感染的风险就会非常小。

 钟南山所说“环境传人” 

本质是人传人扩展 

近期国内多地出现散发病例,但对部分感染源的追溯尚未明确。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19日在广州一次专题研讨会上表示,“原来是人传人,现在出现了一个新的课题,环境传人。”

究竟什么是“环境传人”?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就此采访了上海健康医学院校长黄钢、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王慧等专家。

对于“环境传人”等提法,按目前科学界已经确知的新冠病毒传播途径,黄钢教授认为,“这些概念还需谨慎应用,应该是人传人的扩展,即通过空气传播或通过物品传播。”他表示,目前尚无证据显示有直接的“环境传人”,其实还是某人经空气或物品的“传人”,以及某人通过接触直接传另一人。

可以说,“人传人”从A到B,两者之间或者人际之间的传播媒介可能有所不同,但起于“人”,而非起于环境。专家意见表明,“环境传人”实质上并不是新冠病毒新的传播途径,若病毒感染者污染了周边的环境包括物品,健康人接触后就可能被传染。

事实上,以往流行病学的防控策略也始终关注所谓的“环境传人”,如确诊病例接触过的周围环境包括住所、病房等,均对其进行病菌检测与后续消杀。当然,针对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的特点,还应注意从近距到远程的传播链切断。

“民众不必因此过于焦虑。”上海交大公卫学院院长王慧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新冠肺炎属于呼吸系统传染病,针对其“传人”的特性,可从两个层面加强防护。

当前,从国家到地方,对于进口环节尤其是冷链食品或其他物品可能携带的外源性病毒,均按照有关规范进行科学消杀。因此,这类食品进入寻常百姓家后再烹饪熟食,感染风险低。但需要注意处于进口关口、接触进口食品的相关人员防护,即使脱离这一工作环境,也应防止其产生二次“人传人”。

其一,在于“外防输入”。

王慧教授强调,根据之前疫情防控方案和技术指南,从戴口罩、勤洗手到不juji等,仍是个人防护的重点。

另一层面,则是公众个人防护,切实做好个人防护才能在哪怕存在风险的环境中避免被感染。

与此同时,当前气候环境下,冬季寒冷天气客观上增加了病毒存活的几率或时限;而对于人体,尤其是带有基础性疾病的人群,此期间通过充足睡眠、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等,进一步提高机体免疫力,对抗病毒、防感染也显得尤为重要。

来源 

 央视新闻、上观新闻

编辑 

 何   艳

校对 

 苏   文

监制 

 刘   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