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江村 首页
祁阳古韵小镇潘家埠 文化名村侧树坪

侧树坪村位于永州市祁阳县潘市镇,是中国传统村落、全省历史文化名村。据村支书介绍,侧树坪村历史上不叫这个名,曾叫下七渡杨家村,后因村里的杨氏宗祠侧面有一大片古树,1958年大炼钢,树砍光变成了坪,才有侧树坪这个村名。

侧树坪自古以来就远近闻名,历史上潘家埠三大名门望族之一下七渡杨家即聚居于此,经过近百年的经营和建设,逐步形成了杨氏宗祠、老屋院、新屋院、四房院、螯鱼头院、大塘角院等6个院落,其中保护最好、名气最大的当属杨氏宗祠,其完整地保留了明清时代宗祠建筑风格和历史文化信息,是集建筑、历史、科学、艺术价值于一体的历史文化遗产,现系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据介绍,杨氏宗祠总占地面积287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581平方米,砖木结构,“四进二横”即呈“目”字形布局,总面阔44米,总进深52.5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即公元1372年),由开基祖树德,号六十八郎,由江西洪州吉安府吉水县迁入湖广永州府祁阳县下七都(今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下七渡)所建。由于树德公勤俭持家、精明能干、重德立业,家道一度兴旺,传至后代,家风衰变,不务正业,出现了家道中落的惨境,清康熙年间,后代易登公想扭转家境,无奈之下举家东迁至现今祁东县鸟江镇旧庄房蜗居,并建成杨家屋,经多年苦心经营,节俭向善,家资渐丰,曾拥有良田万亩,房屋百间,儿孙成群,人丁兴旺。世事难料,因偶降天灾,家道逐渐衰败。后再次搬迁至杨河冲,锣鼓塘,仍难逃厄运,一蹶难振。易登公所生三福、三禄公也因家庭窘境,只能分家别住,三福公后裔定居在虞茅塘一带,三禄公子孙在屡经背井离乡、奔波迁徙之苦后,反复思衬,也悟出了兴家立业之道,决定仍迁返原址杨家屋,历数年,子孙协力,克勤克俭,同兴家业,兴佛事,祈神佑,建石佛,劝人向善,重学崇文,家道逐渐巨复,子孙从此繁盛,易登公之子三禄公是为现杨家屋之始祖。

解放前,该祠由族人管理,建成后便开始用于本宗私塾,俗称杨氏塾学,后改为永靖小学,清末民初时,其办学声誉远近闻名,业绩被记入了《祁阳县地方志》。解放后,产权划归政府,并易名为下七渡完小,1969年小学迁出,开办下七渡中学,直至2001年另迁新址。宗祠自建成至今,200多年来,一直是教书育人、传播文化和传承文明的场所。

走出宗祠,走进古院,侧树坪不仅有“古色”更有“红色”,随处可见古老的墙壁上残留着用白色石灰水涂刷的《毛主席语录》。“我们的党是一个伟大的党,光荣的党,正确的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主要的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一条条语录引人深思、一句句口号催人奋进。

聊起村里的名人名事,村民们自豪地告诉我们,受学校学习氛围和红色革命文化影响,侧树坪人从小就爱读书、能吃苦、肯奋斗,光大塘角院就走出了2名国家技术发明奖获得者。杨知行,现为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北京数字电视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通信与广播领域传输技术的科研和教学,已申请发明专利46项,发表论文243篇,其中被SCI收录27篇、EI收录45篇,出版著作2部,以第一发明人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在我国数字电视、遥感卫星、光纤和数字微波通信等重大工程中做出了突出贡献。杨中强,现任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家电子电路基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2019年四川大学、成都玉龙化工有限公司和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研究项目“新型三嗪阻燃剂清洁制备及阻燃塑料加工关键技术”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杨中强作为项目主要完**代表团队出席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受奖。

“现在从我们村里走出去的名人越来越多,但是对村里文物的保护力量却越来越弱。”村支书杨玉怀提起村里古建筑不禁黯然伤神。由于自然灾害影响、村民对古建筑保护意识薄弱、修缮资金短缺等多方面原因,全村90%以上的古建筑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而无力修缮。他告诉我们,下一步村里打算多方筹集资金,广泛开展“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要集全村之力,保护好古建筑、传承好古文化、发展好古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