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手机继续浏览本文,也可以分享给你的联系人。
聚富财经
11-23 21:15
拼多多最近好像就快成为了“小气的人”。众所周知,虽然成立只有区区四年,但是凭借着开了挂一样的高速发展,拼多多已经成为了国内的第三大电商平台。
但是拼多多的盈利能力一直是业内人士担心的点,补贴太多的拼多多一直在负债经营。
所以说成也补贴,败也补贴,对于拼多多来说,未来是否要继续补贴还真的是一件需要深思熟虑的事情。如果继续补贴就意味着可能要持续好几年负债经营,而一旦取消补贴,或许会看见用户“大规模逃亡”的景象。拼多多骑虎难下,挺难的。
作为2015年才成立的新公司,拼多多的发展之快,是任何人都意想不到的。起初对于这个“名字略有些土气”的新平台,阿里和京东方面都没有给予太大的关注,大有“让它自己玩就是了”的意思。然而拼多多连续打出两手王炸,才让京东和阿里感到焦虑。
第一手王炸就是“拼一拼”。
同一个品牌的奶茶店,第一家10元一杯,第二家也是10元一杯,但是如果你找到一个小伙伴就可以参与拼单,两杯15元,相信大部分人都会去第二家购买。
这就是拼多多的狡猾之处:抓住了消费者的心理,用拼一拼的方式开创了市场。
并且这个“拼”的过程非常简单,并不需要找熟人,而是直接下单,系统自动为你匹配同款产品的买家,并且分开发货。
实际上就是给你打了个折,甚至交易完成你都不知道和你拼单的那个人是谁。但是此时消费者只会有一种幸运的感觉:找到人拼单就是便宜。这一点,阿里没有想到过,京东也没有想到过。
第二手王炸就是“砍一刀”
常年用淘宝的网友肯定都接到过一些“投机商家”的电话,通常是一些小物件,例如手机壳什么的,卖家会打电话告诉你,要不你给个好评吧,再把我们家店铺分享到你的微信朋友圈,手机壳就送给你,大部分人都欣然接受。
然而拼多多则是在“聚众干这件事”,拼多多有一个功能叫砍一刀,用户购买一个商品,可以让他的朋友、家人或者是同事来帮忙砍价,并且新用户还能砍得更多,甚至到最后可能会砍刀0元免费拿。
挡不住诱惑的消费者加入了砍一刀的队伍,他们将砍一刀的小窗口发给自己的朋友、家人、同事和各种社交群,拿了免费的锅碗瓢盆。而拼多多虽然亏本白送出去很多商品,但是却积累了更多的用户,获得了更多的数据流量。
所以,靠着“拼一拼”和“砍一刀”这两种新模式,拼多多开始病毒式的发展,用户数量呈几何倍上升。但是如此高效的前进,拼多多也迎来了副作用——被贴上了山寨的标签。
甚至一些“让人气到发笑”的商品都出现了:巴掌大小的行李箱,保质期不足三天的酸奶,完全洗不出泡沫的洗发水……
后来拼多多赴美上市,开始了重拳出击,大力清扫山寨假货。那些一眼就可以看出问题的卖家和商品,都被拼多多直接扫地出门。可惜了这些卖家,如果不是它们,拼多多也不能用最低的成本赚到最多的流量,而刚刚上市,拼多多就来了一招卸磨杀驴。
并且光清除假货,还不足以让拼多多直接和阿里巴巴、京东去对话,拼多多决定洗心革面、大道至简。今年双11,拼多多方面喊出了最新的口号:无套路不怕对比,没有定金不用等。
还给出了百亿的补贴政策,不管是数码3C,还是美妆消耗品,全都打破了低价,甚至都在亏本销售。
这样的大规模补贴对于任何一家公司来说,都是一步险棋。果不其然,拼多多的最新财报显示其股价大跌20%,市值蒸发超过了百亿美元。毕竟对于市场来说,一家公司的优秀与否,其盈利能力是最重要的指标,如果不能盈利那再高的口碑都是空谈。
然而拼多多真的敢结束这种长期的补贴,将自己的用户拖出舒适区吗?答案显而易见。毕竟拼多多从诞生至今才仅仅四年,旗下的用户数量却如此庞大。
但凡是个会思考的人都知道,拼多多的这些用户到底为的是什么?是支持拼多多和黄铮吗?不,只是想要薅下拼多多身上的羊毛。
所以目前来看,拼多多未来的路只有一条了:继续加码,吸引投资,然后将拼多多做大,让拼多多的体量、用户数量、订单量全面超越阿里和京东,成为一个国民电商品牌,然后收菜,结束补贴,把这些年亏的本都赚回来。
但是显然,这个目标做起来要比看上去更加难。先不谈如今京东已经在下沉,开始“不耻下问”,推出了和拼多多模式非常像的“京喜”,并且还和好基友腾讯公司合作,入驻了微信的一级菜单。就连阿里巴巴那些不断冲击着低价的卖家,也不是拼多多轻易能够压住的。
看样子,扶摇直上登上了胡润富豪榜第7名的黄峥,如今也要思考一下,拼多多的下一步棋究竟该怎么走了。毕竟如今的拼多多已经是一个“实力不过硬却站在了金字塔顶端竞技场里的孩子”,没有人能保证拼多多不会突然有一天补贴不起,轰然倒下了。
自己开的头,哭着也要补贴下去,如果时间倒退一次,相信拼多多也不敢将步子迈得如此大了。
各位读者在拼多多上买过东西吗?你认为拼多多会继续补贴到什么时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