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铎铺社区 首页
5年如一日,宁乡这个有点“轴”的光头主任不简单!

2014年

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启动

邹彦成为了

夏铎铺扶贫战线上的一名“新兵”

5年扶贫路,坚持实属不易

面对艰巨的扶贫任务

他几乎全年无休


一颗标志性的光头,身形瘦长,邹彦被贫困户送了一个昵称——“光头主任”。2014年,邹彦被调离原本的工作岗位,成为了扶贫站线上的一名“新兵”。

刚接到这项任务时,邹彦信心满满。“能够帮助到困难群众,我觉得很开心。我上任第一件事就是组织大家开展扶贫专干会,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进行确认,那时候基本是早出晚归。”

经过一个多月的走访调查,邹彦深刻地明白了什么叫做“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2014年,夏铎铺镇建档立卡贫困户有485户,1182人,这两个数字如同一座大山压在他的肩头,让他压力倍增。

当邹彦挨家挨户与贫困户详谈时,他找到了许多贫困户致贫的关键。“一些贫困户简单的认为扶贫就是送财物、送政策,不需要自己付出努力,从而坐享其成。”


物质贫困并不是最可怕的,精神上的贫困才更令人担忧。

如何扭转大家的思想,用勤劳实现脱贫?邹彦觉得,光凭自己的一腔热情肯定是不够的,还需要把扶贫工作做到每个贫困户的心坎上。他挨家挨户上门交流,宣传政策。同时挖空心思想办法,吃透政策,寻找吸引贫困户动起来、富起来的项目。

“每天晚上我都会花几个小时把各种文件重点整理出来,只有自己带头把文件吃透,才能减轻村、社区扶贫工作的压力。”邹彦说。

自从当上扶贫主任,邹彦笑称自己找到了三大法宝:作清单、夜灯和清凉油。白天走访忙,每每挑灯夜战、伏案工作时,昏黄的灯光和清凉油的特殊味道,伴着他完成一项又一项扶贫工作。

在他的努力下,夏铎铺镇的精准扶贫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贫困户全部由体制内的干部结对帮扶、为贫困户量身定制“因户施策脱贫计划”,每一个村(社区)制定一个明确的脱贫攻坚目标等。

长龙新村就是在他的指导下,以产业扶贫为中心,助推贫困户靠养蜂实现脱贫。

眼前这个年过六旬的老人叫段仁义,是长龙新村这几年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之一。2015年,在村里请来的技术专家的指导下,段仁义熟练地掌握了养蜂的技术。靠着这份“甜蜜事业”,这几年老段不仅还清了以前治病欠下的20万元旧账,生活也越来越好。

看着段仁义成功摘掉了“穷帽子”,村里的贫困户们纷纷加入养蜂致富的行列。在邹彦的鼓励下,段仁义也经常走村串户,通过现身说法与贫困户交流。今年5月,镇上将在长龙新村举办养蜂技术培训活动,老段将作为脱贫典型分享他的脱贫经验,同时把自己的养蜂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大家。


在夏铎铺镇,像段仁义一样顺利摘下贫困帽的例子还有很多。而他们的脱贫,也给了邹彦莫大地信心和鼓励,他以更大地热情投入到脱贫攻坚的工作中来。在采访过程中,我们注意到邹彦的手机一直像热线电话样响个不停,而他总会不厌其烦地接起电话一一解答。

“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是许多人对邹彦的客观评价。

他从没有仅把自己当作一名主任,只要是对扶贫有利的,哪怕是得罪人,他也会去做。就是这样一个不计个人得失,甚至有点“轴”的人,带领夏铎铺镇在扶贫路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喜人的成绩,使夏铎铺镇的扶贫工作经验和方法多次在全市推广,成为宁乡扶贫战线的一面旗帜。


截至2018年底,夏铎铺镇391户964人已脱贫就在不久前,邹彦还被评选为“宁乡市最美扶贫人”,并作为其中的优秀代表跟全市人民分享了他在扶贫路上的经验和感人故事。

5年扶贫路,坚持下来不容易。面对艰巨的扶贫任务,他几乎全年无休。累到极致、遭遇周围人的不理解时,邹彦也曾一度想要放弃,但脱贫群众脸上的笑容,对脱贫工作的责任让他选择了坚守。



来源:宁乡在线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