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科院南院社区居委会 首页
过去农村普遍存在的强势婆婆,现在还有吗?

性别失衡如何影响代际关系

一般认为,当前中国性别比失衡,适婚年龄人群中男性多出女性3000多万人,因此可能有人将在婚配中无法找到对象。在当前的快速城市化时期,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传统的相对稳定的通婚圈就被打破了,跨省婚姻越来越普遍,偏远山区妇女嫁到平原,平原妇女嫁到城市,加剧了相对偏远地区性别资源的失衡。

农村社会正在出现的经济分化进一步加重了这种趋势。从婚姻方面看,这产生了两个后果,一是结婚年龄趋向低龄化。既然找媳妇越来越难,就越来越趋向于提前找,提前结婚。找到媳妇生育后,就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家庭,父母也完成了人生任务。

二是年轻且身体不错甚至还十分勤劳的光棍并非没有结婚机会,他们外出务工,可以和外地女孩结婚;困难一点的努力积攒条件,就可能与丧偶或是离异的妇女结婚。

如此一来,女方就在婚配中占据了绝对优势,不仅结婚时具有足够的挑选权和要价权,婚后还有足够“反悔权”。这对婚龄男子及其家庭造成了重要影响。在农村初婚年龄普遍较小的情况下,娶媳妇的物质条件只可能依靠父母,父母要提前积蓄准备,而且还要把未来的剩余劳动力提前预支(通过借贷)来保证儿子家庭稳定,到了老年,父母却要自食其力,想方设法不增加儿子的家庭负担。

因此,农村性别比失衡就转化成了代际关系失衡,且性别失衡越严重,代际关系失衡越是严重。

代际关系的东西差异

对于北京农村这样的女性资源流入地区,青年男性找媳妇并不困难,他们就要在年轻时做比结婚更重要的事——要想方设法打拼赚钱,争取人生的第一桶金,从而找一个更好的媳妇。父母也不会为了急于给儿子找媳妇而提供过分的物质条件。

同样,珠三角、浙江、苏南的农村都是女性资源流入地区,普遍存在婚龄推迟及父母仅为子女提供初步婚姻条件的情形。外来优秀年轻女性加盟当地通婚圈,让当地年轻男子更容易找到对象。但另一方面,这也使得当地适婚女青年找不到自认为合适的当地男青年,由于不愿嫁到外地,大龄未婚女青年甚至剩女问题由此出现。

无论是沿海发达地区还是中西部农村,普遍存在希望优先娶本地媳妇而对外来媳妇有偏见的情况。除了本地人往往有优越感外(发达地区更是如此),还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婚姻本来就是合两姓之好,娶本地媳妇就多了一个本地强有力的亲友团,增加了社会资本;二是外地媳妇缺少本地根基,一言不合就可能跑掉。中西部地区跨省婚姻往往极不稳定即是这个原因。

与性别资源流入地区相反,在性别资源流出的中西部农村,随着传统通婚圈解体,农村男性青年婚姻压力剧增,以致几乎所有家庭策略都围绕在儿子娶媳妇上。

在性别资源流出地区,父母为了保持子女的婚姻稳定性,不能不改变家庭策略。过去农村普遍存在强势婆婆的现象,现在无论媳妇如何表现,农村婆婆普遍弱势,这与过去大不相同。只要有一例强势婆婆搞不好与媳妇的关系,从而造成儿子离婚打光棍的情况,就足以震慑所有婆婆。

(作者为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

北京日报理论周刊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