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钢社区 首页
谢谢您,无偿献血英雄

  不同的血型,同样的关爱。他们用爱心为生命加油,用热血传递城市的温度,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无偿献血者。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实施20周年。20年来,长沙的无偿献血人数从1998年的6132人次,增长到2017年的15.7万人次,临床用血100%来自无偿献血。长沙已连续5次获评“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

  今年也迎来了长沙血液中心60岁生日。经过60年的发展壮大,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的长沙血液中心血液检测、成分制备、血液储存等各项技术均达到国内一流水平,牢牢守护着790多万星城市民的红色生命线。

  10月10日,长沙血液中心将启动“与法同行二十载,为爱坚守六十年”纪念周活动。1998年至2017年,长沙累计200多万人次参加无偿献血,许多生命因他们的挽袖之举获得重生。他们的爱心理应被更多人铭记。谢谢您,无偿献血英雄!

刘海沙至今已捐献机采血小板194次,献血量超过8.8万毫升。

  献血最多的个人:刘海沙

  他的献血量相当于21人血量的总和

  献血次数:194次

  献血量:88700毫升

  53岁的刘海沙是宁乡市夏铎铺镇一名憨厚朴实、不善言辞的农民,却17年如一日做着一件了不起的事——他是长沙首批捐献机采血小板的市民之一,至今累计捐献190次,献血量超过8.8万毫升,相当于21名成年人血量的总和,成为长沙无偿献血最多的人。

  “献血救人很光荣,你长大了有机会也要献血”。谈起自己如何走上无偿献血的路,刘海沙说,是奶奶临终前的话,影响了他的一生。刘海沙小时候见到善良的奶奶多次献血救人,从未因此影响健康,直到96岁高龄无疾而终。在奶奶的影响下,他的父母都曾多次无偿献血。

  刘海沙牢记奶奶的话,成年后也加入了献血者队伍。2001年,长沙血液中心开始开展机采血小板,但很多献血者有顾虑。当长沙血液中心工作人员向他解释了机采血小板浓度高、纯度高,对于用血者更安全,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2009年,刘海沙的妻子在一场车祸后留下严重的后遗症,丧失了劳动能力,但他从未因此耽误无偿献血。“妻子的命是靠输血挽救的,我们家四代接力献血的爱心传统不能丢。”在刘海沙的影响带动下,他的儿子、儿媳都成了固定献血者,30多名村民先后参与无偿献血。

彭来春一家参加“雷锋精神 热血传承”大型公益活动。

 最有爱家庭:彭来春一家

  一家四口甘当“应急活血库”

  全家献血次数:196次

  总献血量:88100毫升

  2000年左右,彭来春在长沙火车站候车时看到一辆献血车,心想能帮助别人是一件好事,便主动挽袖。从此,他不仅坚持了18年,献血次数多达119次,还把爱心接力棒传递给妻子、儿子和儿媳,如今一家四口献血量超过8.8万毫升。

  从2004年开始,彭来春开始捐献机采血小板。从长沙县路口镇的家里到长沙血液中心有五六十公里的路程,前些年要转3趟车,但他坚持每个月预约捐献一次。在他的影响下,妻子普永平也成了一名固定献血者。儿子彭建的18岁生日那天,彭来春建议他以无偿献血作为**礼,儿子欣然答应,如今彭建已经献血38次,献血量1.4万毫升。在今年3月4日举行的“雷锋精神 热血传承”大型公益活动中,儿媳郭婷也首次献血,他们家获评长沙首届热血传承家庭。

  因为机采血小板的保存期只有5天,不能大量储存,彭来春一家还加入了应急献血队,成为“活血库”,一家人多次在春节应约捐献血小板。有一次,普永平去外地参加亲戚的婚礼,路途中接到长沙血液中心的电话,需要为一名手术患者捐献AB型血小板。“救命比喝喜酒重要”,普永平立即换车去献血。“为保证血液达到捐献标准,我们平时很注意运动和饮食健康,身体一直很好,连感冒都很少。”彭来春说,小孙女快3岁了,将来也会把爱的接力棒传递给她。

10月8日,费必武、姚志平夫妻携手献血,纪念《献血法》颁布20周年。

  献血最多的夫妻:费必武、姚志平

  携手献血20年,血浓爱更浓  

  两人献血次数:232次

  总献血量:118000毫升

  10月8日,费必武和姚志平夫妻走进长沙血液中心机采科,初筛体检后,随着血细胞分离机静静地转动,他们每人成功捐献1.5个单位的血小板。这是费必武第168次、姚志平第64次成功献血,夫妻拿着鲜红的献血证合影,以纪念携手献血20周年。

  费必武第一次献血正当我国《献血法》颁布,各地加大了对无偿献血的宣传力度。“听说适度献血对自己身体有好处,还能救人一命,我觉得很有意义。”有一次,费必武在宁乡街头看到一辆献血车,便抱着试试看的心情献了200毫升全血,拿到了人生的第一本献血证。

  回到家几天后,费必武感到身体没有任何不适,才把献血的事告诉了妻子姚志平。姚志平非常支持他的善举,经常和他一起献血。

  2004年,费必武在街头献血车献血时,护士告诉他,一个人一年只能献两次全血,而机采血小板的献血间隔只需两周,可以帮助更多人。从此,费必武夫妻经常从宁乡辗转到长沙血液中心献机采血小板。“骑摩托到金洲大道乘公交车到汽车西站,再转车到长沙血液中心,往返路途就要3个多小时,加上采集时间1个多小时,一次捐献至少要耗掉一个上午,一些人笑我们傻。”但费必武和姚志平觉得,很多上班族很难抽出这么多时间,而他们的职业相对自由,“能为社会做点力所能及的好事,心里非常满足。”

吕广仁和女友一起捐献机采血小板。

 最有爱情侣:吕广仁、刘辉敏

  大学生53次献血,收获爱情和友情

  两人献血次数:61次

  总献血量:22800毫升

  就读于湖南中医药大学的吕广仁,23岁就获得了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和“二星级志愿者”称号。“无偿献血和志愿服务既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一种方式,也让我收获了志同道合的爱情和友情,荣誉对于我来说只是副产品。”吕广仁开心地说,女友刘辉敏是他的大学同学,如今也已献血8次。

  2015年,吕广仁看到学校门口停放着一辆献血车,没有丝毫犹豫就献出了第一袋血。随后,他了解到机采血小板捐献,便主动找到河西四医院献血屋试了一次。

  吕广仁逐渐了解到血小板是临床治疗中一种很重要的血液成分,机采血小板是通过全自动血细胞分离机从献血者的血液中提取出血小板成分,将剩余的血液重新输回体内,每次采血时间需要60至90分钟,但献血间隔短,只需要两周。很多市民对这种献血方式还知之甚少,于是,他利用节假日在高校当起了无偿献血宣讲员和无偿献血志愿服务者。在吕广仁的亲身经历感召下,一批高校同龄人加入了无偿献血的队伍,他所在的班级超过三分之二的同学有过无偿献血经历,很多人捐献过机采血小板。

蔡雪群(右)在街头开展无偿献血宣传。

  最美“熊猫侠”:蔡雪群

  9次献血救人,坚持义工服务

  献血次数:9次

  献血量:2600毫升

  10多年前的一次无偿献血经历,让蔡雪群意外得知自己的血型是非常罕见的Rh阴性A型血,俗称“熊猫血”,从此加入了湖南省稀有血型之家。如今,她是这个大家庭中献血次数最多的志愿者之一,还当上了稀有血型至臻义工队队长,被大家称为当之无愧的“熊猫侠”。

  在人类已知的血型系统中,除ABO血型分类之外,还有Rh血型之分,Rh血型系统分为Rh阳性和Rh阴性。在我国,Rh阴性血型很稀有,在人口中的比例大约只有千分之三,血源非常缺乏。因此,长沙血液中心主导成立了湖南省稀有血型之家,呼吁“熊猫侠”抱团自救。

  蔡雪群常年负责“熊猫血”血源招募,自己9次为同血型的兄弟姐妹献血。有一次,48岁的商向云(化名)在一起交通事故中身受重伤,急需输注大量Rh阴性A型血治疗,造成该血型库存告急,蔡雪群得知消息,立即赶到长沙血液中心献血,并召集了4名“熊猫侠”接力献血。得知商向云家境十分困难,蔡雪群又组织义工队为他募集救命钱。商向云的儿子无比感激,加入了至臻义工队。至臻义工队成立近两年,总服务工时上万小时,持续、稳定、足量地保障了湖南临床稀有血型血液应急、常态供应。

袁亮坤(右二)和黄建军参加6·14无偿献血者日公益活动。

  热血公交兄弟:袁亮坤、黄建军

  他们用劳模精神支持无偿献血

  袁亮坤献血次数:31次

  献血量:11900毫升

  黄建军献血次数:10次

  献血量:3700毫升

  他们是多年的同事,也是同龄的好兄弟,工作中他们是各自岗位的劳模,生活中他们用劳模精神支持无偿献血公益事业,各自献血10次以上,参与无偿献血志愿服务超过5000小时。他们是来自湖南巴士公司的袁亮坤和黄建军,被大家称为“热血公交兄弟”。

  袁亮坤是公司献血最多的个人,16年来每隔6个月献一次血成了他生活中的一种仪式,今年1月,他当选助人为乐“中国好人”。袁亮坤的女儿袁文敬耳濡目染父亲的义举,于2015年11月29日通过捐献机采血小板的方式庆祝自己18岁的生日,从此加入无偿献血的队伍。同一天,妻子戴军陪同女儿捐献血小板。

  黄建军是公司无偿献血志愿服务时间最长的个人,几乎把业余时间全部奉献给了这项公益事业,累计服务6000多个小时,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奖终身荣誉奖”。

  在袁亮坤和黄建军的感召带动下,近年湖南巴士公司员工100余人次参加无偿献血,涌现出70多名无偿献血志愿服务者。两位好兄弟说:“无偿献血有年龄限制,我们会坚持献到60岁,无偿献血志愿服务是我们的终生事业,会一直坚持做下去。”

午休时间,陈东在单位附近的献血车献血。

 热血好医生:陈东

  17年他用双重身份救治患者

  献血次数:23次

  献血量:9700毫升

  陈东是长沙市第一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从事急诊科临床工作已有17年,除了在本职工作中救死扶伤,他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身份——固定无偿献血者。

  陈东第一次献血是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读书期间,每当有献血车进校园,很多老师、同学会抽空献爱心,他也主动走上献血车。在长沙市第一医院急诊科工作的经历,让陈东经常直面生死,真正感受到血液对生命的重要性。他刚参加工作不久,接诊了一名从偏远乡镇转来的白血病小姑娘,当地没有开展机采血小板业务,不方便输血治疗,直到孩子的血小板降至正常人的1/100,全身多处自发性出血,家人才辗转700公里把她送往长沙抢救。可是,小姑娘入院时已经没有了生命体征。这件事让陈东深受震撼,从那时起,他坚持定期献血。

  “偶尔在朋友圈看到‘医生从不献血’的言论,我都会用17年定期献血的亲身经历告诉他们献血无损健康。”陈东说。

周强把“我献血,我健康,我快乐”作为人生信条。

  最美血站人:周强

  冰灾期间,他召集数十好友徒步来献血

  献血次数:25次

  献血量:10100毫升

  “我献血,我健康,我快乐。”不只是一句口号,更是长沙血液中心80后员工周强的人生信条。身为户外运动的“铁粉”,无论参加百公里毅行还是跨省长途骑行,他都能做到运动、献血两不误。

  2002年,周强在株洲当兵,一次在广播里得知株洲市中心血站急需临床用血,他在拉练间歇决定去献血。“现在训练强度大,你身体可能吃不消。”面对战友的担心,周强表示,军人应该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有了他做表率,很多战友纷纷撸袖献血。

  退伍后,周强来到长沙血液中心工作。繁忙的工作之余,他热衷于户外运动,骑行、长跑、登山、潜水样样在行,同时保持着每年两三次献血。周强说:“我从没有因为献血影响体力,反而因为有定期献血的计划,更加注重加强锻炼和合理饮食,身体素质越来越好。”

  2007年至2009年,周强连续3年带队参加百公里毅行活动,同行的队友得知他常年献血的事迹后,既惊叹他充沛的体能,更钦佩他的奉献精神。在他的发动下,运动圈内一大波朋友加入献血队伍。2008年年初,长沙遭遇严重冰雪,交通出行困难,血液库存特别是机采血小板出现紧张。周强在户外QQ群广泛发动,很快召集了数十名好友徒步赶到长沙血液中心捐献机采血小板。

  来源:长沙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