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克齐镇 首页
共同奔小康:首府18.3万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

  许春永推着老伴通过无障碍斜坡

  崔反生夫妇清扫街道

  轩轩在做康复训练

  刚刚过去的5月20日是第28次全国助残日,主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关爱残疾人不只是助残日的口号,更应该常态化,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呼和浩特市目前有18.3万残疾人,他们的生活现状如何?近年来,在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中,呼和浩特市在残疾人康复、就业、权益保障方面做了哪些探索尝试?记者针对首府助残情况进行了调查采访。

  铺设无障碍通道

  推着老伴下楼晒太阳是八旬老人许春永的日常,老伴5年前因一次意外导致骨折,从此只能依靠轮椅代步。“年轻时她照顾家,老了,换我来照顾她。”许春永说,前几个月,老两口搬到了电力家园小区D9号楼的女儿家。女儿家比他们原来住的房子大,方便老伴做康复训练,唯一不足的是,单元门口没有无障碍通道,出门成了最头疼的事。没办法,他只能推着老伴通过地下车库的斜坡进出。地下车库的斜坡有几十米,年老体迈的许春永每次爬上去都要汗流浃背。5月中旬,许春永发现,单元楼门口新搭建了一条斜坡,经过询问,原来是物业公司为了方便他们进出,特地在母亲节修建的无障碍通道。许春永很感动,拿着钱去物业公司致谢,却被对方婉言谢绝了。

  5月17日上午,记者在电力家园D9号楼2单元门前看到,原有的两节台阶旁边,一条用水泥铺设的无障碍斜坡非常醒目。内蒙古康友电力物业服务有限责任公司负责电力家园的物业,该办公室主任史建新说:“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小区建设之初并没有无障碍通道,考虑到住户的实际情况,物业公司今后还将陆续在有轮椅需求的居民楼前铺设无障碍斜坡。”

  圆了就业梦

  “快,进家坐!”5月18日11时许,记者来到托克托县伍什家镇伍什家村的崔反生家,这个朴实的庄稼汉子热情地招呼记者。由于积劳成疾,崔反生走路一瘸一拐,耳朵已经失聪,与别人交流时,他全靠看嘴形来猜测。

  崔反生家的房子是建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土坯房,红色的房顶是残联去年帮忙加固的彩钢板。崔反生的爱人白君秀正在屋里叮叮当当地切菜。崔反生用手捅了捅妻子,示意她有人来了。白君秀回头这才发现记者,她不好意思地冲记者笑了笑,用手语向记者比划“正在准备午饭”。

  白君秀是一位先天性聋哑人,让村里其他家庭妇女羡慕的是,她有一份清扫街道卫生的工作,每年有4800元的工资。“往来车辆鸣笛,白君秀根本听不见,崔反生不放心,每次在妻子扫街的时候就出来帮忙。”伍什家村第一书记祁蓬勃告诉记者,最近,村里正在为崔反生协调工作,准备让他和妻子一起清扫街道。

  托克托县伍什家镇残联工作人员杨利君告诉记者,崔反生和白君秀都身患残疾,白君秀是重度残疾,再加上他们家是村里的低保户,根据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两人每年仅政府补贴就达9100元。

  白君秀一家是政府助残的一个缩影。记者采访中了解到,近5年来,呼和浩特市积极拓宽就业渠道,落实残疾人就业促进和保护政策,累计安置城镇残疾人就业3505人。此外,还优先保障残疾人住房,为1600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实施了危旧房改造,为2691户贫困残疾人家庭进行了无障碍改造。

  身残不忘助残

  5月18日午后,在玉泉区公园西路的轮椅车4S店见到孙海峰时,坐在轮椅上的他丝毫看不出有什么异样,直到他站起来带着记者上三楼办公室时,记者才发现他的腿脚畸形到近乎扭曲。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行动不便的残疾人,不仅自己走出疾病的阴影,还带头创办了呼和浩特市康复假肢厂、轮椅车4S店,并将残疾人用品店开设到全区多个盟市,甚至远销蒙古国等地。

  42岁的柴智慧患有小儿麻痹,在这家轮椅车4S店工作了22个年头,整理档案、打印资料、账务结算,柴智慧在工作中游刃有余。记者注意到,在孙海峰的店里,像柴智慧这样的残疾员工比比皆是。“我自幼患小儿麻痹后遗症落下终身残疾,深知肢体残疾为生活带来的不便,所以在办厂初期就立誓一定要帮助和我一样的残疾兄弟姐妹,让他们走出家门,回馈社会。”孙海峰说,目前,他已经为300多名残疾人解决了就业问题。

  2008年,孙海峰成立了内蒙古公益事业联合会,商品药品义卖、爱心365捐助……为处于贫困状态的残疾人办了一件又一件实事。5月20日,孙海峰又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捐赠了100多台轮椅、坐便器、拐杖等共计价值2万余元的残疾人辅助器具。孙海峰告诉记者,这些年他为残疾人捐赠的财物已经累计达到2100万元,有3.7万人受益。

  感受爱的温暖

  5月18日下午,在呼和浩特市孔融国学小学部,13岁的轩轩(化名)正在和同学们一起上课,他面前打开的是一本《黄帝内经》,老师一边讲他一边逐字逐句地跟着看,专注的样子和其他同龄孩子看起来没有什么差别,唯有说话时的口齿不清和走路时不时摔跤的状态提醒着他与众不同。

  “他是班里唯一一个脑瘫孩子,其他正常的孩子对他都很友好,每天课间和轩轩一起做游戏,还帮着他一起做康复训练。”老师王小芳说,他的数学只会10以内加减法,但是对《论语》《黄帝内经》却烂熟于心。

  “一句‘爸爸再见’,轩轩要连续练习几十次,一段不到50米的路程,要磕磕绊绊走十几分钟,但是老师和同学从未因此嘲笑他,相反,在生活和学习上对轩轩都特别照顾。”轩轩的父亲赵剑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同事们知道他家里的情况后,也经常到学校和家里看望轩轩,逢年过节还为轩轩买鞋袜衣服,一份份爱心让他感受到了来自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盼望得到肯定

  5月19日,阴雨绵绵。在团结小区迎新中路北区菜市场附近的一所爱加倍星儿公益助残中心,呼和浩特市红十字会社区志愿服务队队长李政正在这里打扫卫生。李政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来看望这里的27名患有自闭症和唐氏综合征的孩子,在助残中心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更多的时候,他会组织身边的爱心人士和慈善机构为这里的孩子献爱心,搭建一座座爱心桥梁。

  记者发现,孩子们虽然身有残疾,但是心灵手巧,做得一手好看的小工艺品,香皂、毛巾玫瑰花、风铃……原本几分钟就能完成的手工艺品,他们经常要花20分钟的时间甚至更久。助残中心的负责人李红老师说,相比直接的捐助,他们更希望看到大家肯定的目光,希望有更多人喜欢他们努力的成果,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购买学习用具和改善教学环境。

  李政告诉记者,他是从2017年开始帮扶这个中心,连续两年参加并推动多场次特殊机构的手工艺品爱心义卖活动,帮助残疾孩子肯定自我价值。

  拥有更多幸福感

  5月20日,呼和浩特市残联理事长郎曙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首府目前有18.3万残疾人,5年来,在康复、教育、就业、扶贫、权益保障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步,尤其在社会保障方面持续提高,让残疾人拥有了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据介绍,首府建立了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两项补贴标准目前为每人每年1300元。其中,有85247人次重度残疾人享受到护理补贴,73393人次符合条件的残疾人享受到生活补贴。截至2017年1月,呼和浩特市纳入低保残疾人20159人。为5362名残疾人办理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为43613名残疾人办理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同时,还为5.9万人次免费乘坐公交车的残疾人缴纳意外伤害保险285万元,并将办卡范围扩大至旗县常驻市区残疾人。除了社会保障方面狠下工夫,还率先在全区开展了残疾人托养服务。实施了0~6岁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程,对千名贫困精神病患者给予一次性免费服药和住院救助。在教育方面,累计投入资金108万元,对学前教育机构和200名残疾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给予资助,532名持证残疾儿童少年通过随班就读、特殊教育机构就读等方式接受义务教育。“今后,还要扎实做好残疾人民生托底补短工作,逐步提高补贴制度,将非重度智力、精神和多重残疾人也纳入补贴范围,积极推动完善残疾人福利保障制度。”郎曙敏说。(记者张巧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