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横岐村 首页
扫码得礼品背后有玄机 春节消费市场需提防促销陷阱


最近几天,置办年货成为不少人的一项重要“工作”。随着春节消费的升温,不管是实体商家还是电商都推出了打折促销活动,但这些促销真的是明明白白消费吗?

春节将至,又是一轮消费高峰。

近日,中国消费者协会根据全国消协组织近两年春节期间受理的相关投诉情况,发布2018年春节消费提示。

中消协提醒消费者,理性对待商家优惠促销,警惕“赠品不三包”“打折商品,一经售出概不予退换”等常见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现象。小心扫码送礼品等新型诈骗,时刻提防个人信息泄露。有些“赠送”活动需要消费者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填写身份证号、手机号及点头视频等,不法分子利用所取得的信息开通账号进行贷款等,让消费者不知不觉间背负巨额债务。

春节前夕,商家促销活动究竟有哪些猫腻?

年货展销会上遭遇骗局

有些消费者在网上爆料称,有的商家推出的折扣背后其实暗藏玄机乃至骗局。这并非危言耸听。

每年春节前,有的地方举办类似于年货博览会的展销会,深圳市民张羽(化名)通过微信向记者讲述了他在一次博览会上的经历。

张羽称,他站在卖药材的档口时,有人赠送免费茶水品尝,喝完后旁边另外有自称是客人的人连声称赞茶水效果好、药材质量高等。

这一唱一和让张羽颇为心动,便决定购买。

“其实商家在给整块药材称重时并未告知具体价钱,而是安排专人在一旁跟我套近乎、分散我的注意力,等把药材切好片后,我才知道自己称了半斤花旗参、半斤玛卡,一共需要付3000元。”张羽说。

最终,张羽因为身上只有500元,便购买了500元的花旗参。几天后,张羽用买来的花旗参煲汤却觉得不对劲,鸡汤里只有鸡的味道而毫无参的味道,拿去药店验货后才知道自己被骗了。再度返回博览会时,那个卖药材的摊位已经消失不见。

张羽的遭遇并非个案,相同的事情在陈锋(化名)和同事身上也发生过。

在深圳一家企业工作的陈锋说,商家不会真的当场切片,而是在桌子下面摸一摸,一会儿就抬头说已经切好,再称给客人算钱,表明是按克计价,而实际称的时候用斤两计算。

陈锋的同事购买了一些药材,一共花费了500多元,但是回家后却发觉袋子底部的药材已经粉碎,完全不是现切的。

“第二天,我与同事一起到年货会场找主办方的工作人员处理,卖家将钱退还,这件事情才得以解决。”陈锋说。

春节前夕,电商平台同样火热。以某电商平台的“年货节”为例,记者发现从2018年1月24日起就推出了各种形式的折扣活动,并贴出了各种各样的宣传语。

不过,也有网友反映称,某电商平台销售的一款食品罐头,1月22日价格为159元,1月23日的价格则上涨至320元,属于“先涨后降”。

扫码得礼品背后有玄机

除了传统的商家促销活动,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一些与移动互联网技术相关的新型促销方式也越来越多。

春节前夕,记者来到北京市朝阳区一处大型购物中心。一家女性服装品牌店面前,几名身着短裙的女孩在跳舞,一旁的工作人员拿着纸杯装的爆米花以及红色钥匙扣作为赠品吸引往来的顾客。

没过多长时间,这家店的门口就聚集了不少人。工作人员举着挂在脖子上的吊牌,将印在吊牌上的二维码凑近顾客的手机镜头。

一位年过半百的女性扫码后,照着店员的提示,她输入了自己的姓名、生日、手机号码等信息,注册成为该店会员。完成这一套操作后,工作人员又提出需要添加该店客服微信,成为好友后才能获取礼品。按照店员的要求操作一番,这名女士拿着小礼物离开。

实际上,这种扫码行为有潜在风险。

有不少网友爆料称,他们在参加一些促销活动扫描了商家提供的二维码后,自己竟在毫不知情的状态下向多名微信好友群发了广告。还有网友表示,自己甚至连聊天记录都查不到。

这种微信扫码后自动群发广告是一种新技术,被称为“微信裂变”。

网络上有一些名为“爆客系统”“拓客系统”的软件可以实现“微信裂变”,此外,还有专门提供这种功能服务的“微手机”在售,单价2880元。

消费者在促销活动中扫描特定二维码之后,消费者手机中的好友就会被“拓客系统”读取,商家可以用“微手机”或者电脑来操作向消费者手机中的好友发送信息。

这款软件还有将广告二度传播的功能,即当微信用户因无意扫码第一次将含链接的广告发送给自己的好友后,如若好友点击了广告中的链接,会显示一个新的二维码,如果其他好友也扫描了这个二维码,就会给他的好友也发送这个广告。换言之,只要有人扫码,这个广告就能无限制地裂变。内容都设置好后就能生成特定的二维码,扫描后就能向特定的微信好友推送活动内容。不断获取好友,不断发送。

转自:河北新闻网

编辑:李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