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村 首页
北京打造电影“梦之都” 年人均观影场次最多

 北京每年生产影片300余部,占全国总量的40%,《湄公河行动》《战狼2》《羞羞的铁拳》这些引发全民观影的现象级大片,都来自北京;五年来,北京平均年人均观影达到2.8场次,高居各大城市之首;农村公益电影年均放映各类题材影片550余部……打造电影“梦之都”,北京在路上。

  对拍电影的人来说,北京是实现梦想最完美的地方。

  刚刚在北京成立工作室的香港导演唐季礼,这样概括北京在电影产业上的优势:“北京既是全国文艺气氛最浓的城市,又汇集了最顶尖的创意人才,还集中了电影全产业链的核心技术,尽管很多电影的拍摄地不在北京,但融资、策划、剧本、选角、后期制作、宣传发行都在北京。”

  北京参与影视制作的机构目前已达7000余家,在全国遥遥领先;万达、博纳、光线、耀莱这些中国电影的明星企业都在北京落户;全国各地乃至世界主要影视企业都在北京设有分公司或工作室。拍电影——中国(怀柔)影视产业示范区是全国唯一一处国家级影视产业示范区;找人才——国内最优秀的电影从业者、北京电影学院等顶尖艺术高校都在北京。

  2013年至今,北京每年生产影片300余部,占全国总量的40%;每年票房进入前10名的国产影片,北京生产的平均有6部左右,占60%以上。

  电影不能“唯票房论”,创作应该以人民为中心,弘扬民族和时代精神。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北京的电影创作既有量的多产,又有质的精品。

  “一方面,我们会自主开发原创电影项目,与适合的导演、编剧、影视公司展开合作,比如根据北京市荣誉市民、篮球明星马布里经历改编的励志体育片《我是马布里》,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真实再现历史战役的影片《百团大战》等。另一方面,密切关注影视企业正在筹备中的好项目,建立影视精品蓄水池。我们会梳理出那些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有艺术特色的电影,给予更多的扶持和资助。”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副局长胡东介绍,局里对影视精品创作一直实行一把手负责制,每年都会通过走访调研、剧本研讨、见面沟通等形式,对一些优质公司、重点作品以及新人新作及时关注。此外,在影片立项等行政审批工作中给予“绿色快通”服务,在创作宣发上给予指导和帮助,通过北京影视出版创作基金给予资助奖励。

  作为第一部用商业片手法拍摄的主旋律题材的电影,《智取威虎山》在投拍之初并不为一些业内人士看好。该片出品方博纳影业制作总监许志湧回忆,由于该片改编自数十年前的样板戏,导演徐克又决定用武侠叙事手法包装,引起很多人质疑。但当剧本送到市新闻出版广电局后,该局却给了影片主创最大的信心。“局里给出的意见是,这是弘扬主旋律和爱国精神,值得肯定,一定会大力支持。”许志湧坦言,市新闻出版广电局在主创最需要认可的时候站了出来,给他们吃下了一颗定心丸。该片上映后,无数观众惊叹,原来主旋律还能这么拍。随后的《湄公河行动》《战狼2》,则使得主旋律国产电影在广度和深度的探索上,不断向前推进。

  《一代宗师》《北京遇上西雅图》《黄金时代》《亲爱的》《滚蛋吧,肿瘤君》《破风》《不成问题的问题》《八月》《冈仁波齐》《羞羞的铁拳》《红海行动》……这些观众耳熟能详的优质电影,均为“北京创作”。北京重点扶持的影片《战狼2》《湄公河行动》《百团大战》《智取威虎山》荣获第14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位列全国各省区市之首。

  对观众来说,还能有比北京更梦幻的观影城市吗?222家影院、1406块银幕,分布在全市16个区。平均1.55万人共享一块银幕,而就全国而言是平均3.2万人共享一块银幕。

  在北京,不仅不愁没地儿看电影,还能找到满足不同观影需求的影院。追求高端享受的,有华谊兄弟电影汇这类轻奢影院;喜欢看怀旧影片的,耀莱成龙国际影城五棵松店每周有惠民专场;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电影博物馆,则成为文艺青年“打卡”的必去场所;各种影展活动、电影首映礼、北京国际电影节一年一度的电影展映……则让北京成为全国影迷最向往的“朝圣之地”。

  充足丰富的电影放映,让北京成为年人均观影场次最多的城市。五年来,北京平均年人均观影达到2.8场次,居全国各大城市之首。2015年,北京人均观影次数达到3.31场次,成为全国率先突破年人均观影3场次以上的地区。从2012年至今,北京电影票房从16.1亿元飙升至30多亿元,增长近1倍。年人均贡献票房,则从2012年的78元增长到目前的140余元,持续保持全国最高。

  对住在边远农村的市民而言,电影也从未远离他们。

  在北京,电影已成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中最受欢迎的形式之一。目前,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已实现每村年均固定放映40场,年均播放各类题材影片550余部、17万余场次,其中近两年生产的影片60%以上,年均观影达到820余万人次。围绕农村电影放映提质增效的新一轮改革试点也正在筹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