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手机继续浏览本文,也可以分享给你的联系人。
质检总局“进口食品安全社区行”活动在苏州
检验检疫人员在活动现场解答消费者疑问。中国经济网佟明彪/摄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进口食品走进了越来越多人的生活,但在琳琅满目的进口食品当中不免会有鱼目混珠的假冒伪劣产品,对此,许多消费者的鉴别能力不强,相关知识不够,进而造成了不敢买不会买的情况。近日,国家质检总局“进口食品安全社区行”活动在江苏苏州湖东社区邻里中心广场举行,活动期间,质监系统的工作人员和食品安全专家解答了许多消费者在购买进口食品方面的疑问,其中进口食品的中文标签问题和对“海淘”应注意的问题引起高度关注。
质检总局“进口食品安全社区行”活动现场。中国经济网佟明彪/摄
中文标签有贴有印真假难辨?
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到,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吴清海在活动期间走访了苏州东湖大郡社区两户市民家庭,发现消费者普遍较为信任进口食品,但疑问也有不少。他表示,有数据显示,进口食品已经占到我国居民日常食品消费量的1/5,所以做好进口食品安全的工作是质检系统的重大责任。
市民李女士就提出,平时家中购买的进口食品比较多,尤其是小孩的零食和奶粉,而在购买的过程中不论是她自己还是身边的朋友,都注意到一个现象,就是有的进口食品的中文标签是贴上去的,有的则是印在外包装上的,“我知道这种贴上去的中文标签是正常的,但是这种直接印上中文标签的商品到底是不是真正的进口商品呢?”
吴清海对此表示,进口商品在中国直接面对的是中国消费者,从便利性和安全性的角度,进口商品都应该有中文标识,明示产品的产地,品种,原料,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信息。
对此,质检总局进出口食品安全局局长林伟也释道,所有进口到我国食品在进入中国之前必须要有符合相关规定的中文标签,而这其中婴幼儿配方乳粉的中文标签是必须印在包装上的,为的是防止因标签的涂改,伪造等情况给消费者造成影响,所以,消费者在看到进口婴幼儿奶粉的包装上印有中文标识时不要只凭这一点而怀疑其“进口”的身份。
林伟还表示,查看中文标签是判断进口食品是否正规的重要方法之一,此外还可以向经营者索要商品入境检验检疫证明,证明该商品是正规的进口商品。如果消费者还有疑虑则可以通过热线电话,网络留言等方式向质检部门进行咨询。
厉曙光教授在活动现场讲解进口食品安全知识。中国经济网佟明彪/摄
“海淘”or超市哪里的进口食品更安全?
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到,消费在面对“海淘”和大型超市的进口食品专柜等众多的进口食品购买渠道时,往往不知道哪里的进口食品更安全。对此,消费者宋女士就表示,之前自己对一些渠道的进口食品却是不太放心,存有一定的疑虑,但是通过参加质检部门组织的宣传活动,自己了解到了一些小窍门,现在能够比较自信的购买进口食品了,“现在一般还是会选择大型超市的进口食品,我个人不太推荐‘海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