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场镇 首页
所谓的“音乐审美”,等于小众(装)独立(X)音乐?

在当下互联网数字音乐快速发展的年代,传统的唱片制作工业在瓦解乃至消亡。音乐人不再靠传统唱片公司的包装和推广,他们正以独立的发光体存在于网络世界,唱给那些关注他们的人。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中国好歌曲》等音乐综艺电视节目的热播,掀起了人们观赏音乐的浪潮。与此同时,迷笛、草莓等音乐节的举办,也为以年轻人为主的人群提供了更多的音乐生活消费方式。

当商业浪潮和独立艺术相遇,会是怎样的境况?有人会说,两者根本就是格格不入,独立艺术是阳春白雪,不屑于铜臭熏染。也有人说,艺术跟商业并不是死对头,艺术的价值需要商业来体现,商业是推动艺术发展的原动力。

关于商业化的问题,众多文艺爱好者们一直在现代和传统边缘撕逼的架势从未停止过。今天我们来谈谈主流和小众的音乐审美。

近日,在业界以毒舌乐评著称的音乐从业人丁太升上了一档“奇葩说”的节目,抨击电视主流媒体以飙高音洒狗血为美,并点名批评韩红、黄绮珊等歌手,完全不顾音乐的美感,对电视观众的音乐审美造成错误引导,并希望借助“奇葩说”节目向大众普及怎样的音乐是好音乐。

说真,我是关注丁太升(业界称“黑刀)老师微博的,很多时候虽不苟同他“毒舌”的观点,但也为他敢怒敢言的态度在心里点个赞。毕竟最早知道黑刀老师是因为他曾参与过一张《第一直觉》的合辑录制,当过歌手做过资深企划,在我心里他是一位前辈老师。在前阵子,他录播了“海豹观点”视频节目,我几乎是期期跟看,听到了我喜欢的歌手老狼谈起那些民谣和摇滚的往事,可以说是受益匪浅。

然而,看了这期“奇葩说”节目,有些话我是不吐不快。

首先是这个部分,丁太升说“现在中国的音乐审美是有问题的,希望通过这个节目让大众意识到怎样的音乐是好音乐,不好的音乐他们为什么不好。”跟很多网友一样,此刻我觉得黑刀老师俨然就是一名教授,传说中的大师,或是一名音乐“唐僧”在向大众普及音乐之道,顿时让我有种热血上涌和满怀期待,要拿出本子做笔记的样子。

然而,接下来看到的是他在讲他在2009年跟他老板沈黎晖看到音乐节的市场,并开始尝试去缔造一个“草莓音乐节”。然而第一年因为人流过少,投入过度,造成了怎么样难过和悲惨的收场。然后第二年,因为观众之间口口相传等方式,使得第二届草莓音乐节人流倍增乃至今成为大众所熟知的音乐节。

在这,我觉得音乐节并不是什么“音乐殿堂”,它更多的功能是为表演者和观众提供一个平台。如果说参加了音乐节的人,他们的音乐审美提高了多少,我觉得是夸大之词。我参加过迷笛音乐节,说真的我只不过是一场生活体验而已,现场给我的印象是人山人海,而且不给带水,里面卖的东西也巨贵,一杯水就要10块钱。在我看来,这跟黄金周的旅游景区其实没有什么区别。很多举办音乐节的人,其实本质上也是商人,只不过是接着音乐(艺术)的形式在做一场商业狂欢聚会而已。

对音乐审美影响作用吗?看到这,我继续期待“丁教授”普及他所谓的音乐审美。

然后,丁太升转向主流媒体开炮,认为他们以飙高音和洒狗血为美。对他这个观点,并不陌生,因为他以往在微博早已表达得入骨三分。像《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等音乐节目存在这些问题,不得不说肯定是有,据有爆料称早期中国好声音节目还为学员捏造“血泪史”以博得观众的关注度。但是,换个角度来看,这些节目也不过一场娱乐罢了,很多人就是太较真它们的影响力,以一种众人皆傻X唯我智慧的态度在互联网上充当键盘侠。

不得不说,互联网上各种戾气比比皆是,很多人在还没思考清楚的情况下,就带着自己的偏见急于评论急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急于刷自己的存在。

当我通篇看完本期“奇葩说”节目,我感到失望。我并没有领略到音乐审美提高了多少。而让我想起一位朋友跟我说起,她以前认识过一些自认为对小众音乐对音乐本身很有见解的人。当时问她喜欢那个歌手,她说某个流行歌手,然后被大笑和周围她的朋友们大声嘲笑。她当时也就纳闷儿了,您说你听个李志听个万晓利您咋那么有优越感呢?音乐不就是服务人民大众,调解下枯燥生活的一种艺术嘛?流行歌手哪里就low到让你们民谣文艺青年那么耻笑了?

在节目上,高晓松说:主流和小众从来就不相容。她说看了这么多,我感觉只是小众一副曲高和寡的怼大众而已。大众啥都在听啊,我可没听到听周杰伦陈奕迅的歌迷看不上陈粒的粉了?不就是你们伪文青天天在哪里说真心不想这个红不想那个火,免得被大众给污染了。哎哟我的个妈啊,您至于吗?哪您把别人耳朵堵上吧。作为跟“文艺青年”有点沾边的我,不得不在一旁一脸无奈地等她唠叨完。

那么,综上所示,我并没有学到黑刀老师所谓的音乐审美,也不知道怎么样的标准才是好的音乐审美。而我更多感触到的是黑刀老师输出的观点是小众独立音乐是好的,主流引导的是有问题的。虽不苟同,但也敬三分。而我看来,国民教育从小都没在音乐上面投入培养。我还记得我读书的时,有时候音乐课是体育老师教的。

所以,不得不说由于从小接受应试教育的情况,导致很多人的音乐素养并没有得到较好的培养。所以,这是国民普遍性。其实来说,这些年主流媒体已经投入了很大的努力,比如邀请专业的音响设备工程师和音乐团队,高品质的音响已经远远甩了那些放伴奏带和假唱几个世纪了。

有句话“青菜萝卜各有所爱”。在互联网粉丝经济的时代里,其实更多引导的是帮助音乐人创作更优秀的作品去影响听众,去提高所谓的音乐素养,才有助于推动这个行业的发展。

如果一味沉溺于自己的偏见和愤怒里,那么所谓的音乐素养不就等于故作姿态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