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国际商贸港 首页
高龄产妇流产率趋高 医生建议生娃最好赶在30岁以前

有了老大又怀了老二,这本是件高兴的事。但不少准妈妈却发现自己妊娠两三个月时,腹中胎儿竟莫名地停止发育最终流产。

“这几年在孕早期出现的胚胎停育(简称胎停育)的现象确实有增多的趋势,而且多数都是35岁以上的准妈妈。”不少妇产科医生都发出了相同的感慨。为何会有这一现象发生呢?应该怎样进行预防?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这种情况还不少:36岁孕妇一年两次出现胎停育

36岁的鲁红(化名)是济南某高职院校的一名老师,也是一名8岁孩子的妈妈。二胎政策放开后,在家人的鼓励下她和丈夫计划再要一个孩子,然而去年开始备孕后,她却在一年内遭遇了两次“胎死腹中”。

“怀孕没多久就出现了阴道出血,过来做B超,结果检查不到胎心,估计是胎停育了;当时她不死心,一周后又检查了一次,这才确诊了。”鲁红就诊的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医生说。按照医嘱,做完流产手术后半年,鲁红和丈夫又开始努力“造人”,但不幸的是,怀上之后她又一次出现了胎停育。在一年的时间里,鲁红两次怀孕,却又两次不幸地遭遇了胎停育。

“因为一直流产,医生说我的子宫内膜已经很薄,再怀上的可能性比较小了。”鲁红对此很是伤心。

无独有偶。最近37岁的张甜(化名)也被检查出胎停育。“我怀孕都10周了,不久前去医院例行检查时,却被发现胎儿的胎芽和胎心很不明显,胎儿发育明显滞后。又观察了一周后,医生确诊是胎停育,只能流产。”在某事业单位工作的张甜告诉记者,身体的伤痛很快就能恢复了,可是胎停育却像影子一样不时出现在她的生活里。

●医院用数据说话:一个科室平均每天能接诊3例

日前,记者从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山东省立医院、山东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等医院了解到,自然流产孕妇的数量近几年来都出现了上涨的趋势,有的医院这两年自然流产率的比例甚至远高于一成。

“我们科室平均每天能接到3名胎停育患者,年龄一般在35岁以上,年轻的也有,但不算多。”山东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产科副主任洪凡真说,随着二胎的放开,不少高龄备孕准妈妈加入,胎停育现象明显感觉增多了。

“我那天一上午就遇到了两个胎停育的准妈妈,现在这种情况很常见。”山东省千佛山医院一产科医生告诉记者,胎停育80%发生在妊娠12周以前,其中更多的发生在8周以前。如果胚胎染色体本身没有问题,胎儿发育器官也没有异常,在怀孕15周以后发生胎停育的可能性不足1%。

据最新资料显示,准妈妈年龄处于20-30岁之间,发生胎停育的几率只有9%-17%;如果到35岁,比例就上升到20%以上;40岁比例上升到40%;到45岁时比例就高达80%了。

●多种因素致胎停育:“染色体异常”所占比例比较高

“十几年前胎停育现象几乎没有发现过,而现在却是很常见。”洪凡真说,从日常的就诊情况来看,“染色体异常”导致胎停育所占比例比较高,其次是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严重贫血等。

“现在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许多年轻人的作息时间不规律,再加上饮酒、吸烟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都可能造成精神紧张。”一产科专家指出,在胎停育的人群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白领一族,特别是高龄的白领一族,高龄本身潜在的风险就比较大,如果压力再大就是“雪上加霜”。据了解,环境污染也是其中重要的原因,比如说工作环境中一些有害的物理和化学物质、装修中一些环保不达标的材料,都可能对胎儿发育带来不良影响。食品污染也有可能造成胎停育。一些加入了超标添加剂的食品、使用了过量农药的食物,以及养殖中使用了不达标饲料的食物,都有可能导致胚胎发育不良甚至畸胎。

●医生提醒

流产半年内不能再怀孕

“不论是自然流产还是被动流产,手术后一定要禁止夫妻生活至少一个月,而且半年内不能再怀孕,否则会导致不孕。”洪凡真提醒,怀孕前应到专业机构做孕前优生咨询指导,包括一些相关的检查如甲状腺功能、免疫功能等;许多母体的慢性疾病,例如高血压、糖尿病或甲状腺异常,都会增加“胎死腹中”的风险。怀孕前后应避免接触有害的环境如射线、化学物质、病毒、尼古丁,调整生活作息及心理状态;特别在孕前3个月就要开始服叶酸(男方服一个月),怀孕后接受产前筛查必要时做产前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