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社区 首页
你还记得小时候咱们过年的样子吗?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做豆腐;

二十六,去割肉;

二十七,宰只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除夕的饺子年年有!

你还记得这首儿时的歌谣吗?如今,我们都已长大成人,都因生活和工作的琐事而慢慢淡忘了那些年俗,在年关慢慢临近时,人民法治网小编特别策划撰写了一篇美文,让我们重拾记忆,一起回想一下小时候过年的样子。

“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爷要上天……”

歌谣唱起,这年味就更浓了,也意味着一系列的年庆活动拉开了序幕。相传,灶王爷到了腊月二十三日就回转天庭,向玉皇大帝禀报各家各户的善恶情况,到了腊月三十晚上再返回人间,根据玉帝的旨意惩恶扬善。所以人们在腊月二十三日都要祭灶,并把又粘又甜的糖瓜献给灶王,粘住灶王爷的嘴,让他“上天言好事,回宫保平安”。

还记得小时候,在二十三这天,孩子们已将年味的装扮得“花里胡哨”了,他们把新衣服从衣柜里拿出来,穿了脱,脱了穿,美美地在镜子旁照来照去的,但又生怕把新衣服弄脏了,弄褶了,试穿完事赶紧叠整齐放进衣柜。没有做好新衣服的孩子这时已经坐不住了,围在大人周围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让人看了好可怜。小男孩将自己攒了一年没舍得花的零用钱拿出来买各式的炮竹,有二踢脚、母鸡下蛋、窜天猴、晴空霹雳……最少不了的就是300响、500响、1000响的鞭炮了,放得不过瘾的,还和家里的姐姐、妈妈伸手再要些钱,想尽各种办法得到她们的资助。

“二十四扫房子”

腊月二十三我们热热闹闹地送走了灶王爷,大家就要开始紧锣密鼓地准备过年事务了,其中头等大事就是大扫除,民谚说“二十四扫房子”。

春节前的这次大扫除可不一般,讲究的是把床下梁上、犄角旮旯全部清扫干净,不留任何一处死角。为什么我们在这天要打扫卫生?传说有三个恶神,本来是三条虫,分别叫“踞、踬、跻”,合在一起称为“三尸”。它们憎恨凡人,无恶不作,跑去向玉帝诬告说有很多人在诅咒他。玉帝闻言勃然大怒,命三尸在那些骂他的人家里做记号,将来好派天将把那些人满门抄斩。三尸就偷偷把记号标在人们平日留意不到的犄角旮旯。三尸的奸计即将得逞可急坏了灶王爷,他在人们腊月二十三祭灶时,冒着天大的风险通风报信,让老百姓赶快大扫除,绝不能漏过家中任何一个角落。等到除夕夜时,三尸发现家家户户窗明几净,只得无奈退兵。就这样,人们逃过一劫。所以,这个优良传统就一直流传下来,家家户户到了年关都要把屋子里外的垃圾破烂清理干净,把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也预示新的一年有新气象,把晦气一扫而光。妈妈在这几天是家里的排头兵,她会把家里的所有事务分配齐全,指挥爸爸把小院所有地方都清理干净,不放过一片落叶;妈妈招呼孩子把门窗擦起来,孩子各个干劲十足,争先恐后,没有一个闲着;这时妈妈自己也把袖子挽起,用大毛巾把头发包裹起来,抄起扫把犄角旮旯只要有灰尘的地方全过一遍。整理打扫的差不多了,还要到百货商店买一束绢花,摆放在客厅最显眼的地方,带来祥和幸福生机。

个人卫生的清理也是要在大年三十之前完成的,人们集中在年前的几天里剪头、刮脸、洗澡,干干净净过大年。但是由于浴池和理发店几乎都是国营的,而且数量又比较少,所以这几天,所有的浴池和理发店几乎都是爆满,排在浴池和理发店门口的长队也成了每年春节前的一道风景线。

“吃”是我们民族的传统

房屋洁净明亮,就差个吃了,每家窗外满是飘香,炖肘子,做红烧肉,做米粉肉,熬猪皮的,炸鱼的,炸麻花的,炸排叉的……应有尽有,那空气中除了散发着挥之不去的浓浓香味,还有那热闹的过年氛围。

年货,像瓜子、花生、糖果……也要采购起来了,80年代好多东西还是凭票供应,商场各个柜台、肉铺、粮店都是排着长队,队伍已经排出好几十米,有的队伍都排出了店门口,拐到了街道上,人们在寒风中还是各个神采奕奕,围巾帽子包裹得严严实实的,跺着小步互相寒暄着,排队买完的与后面的人道声回见,提着刚刚凭票抢到的好似“战利品”的年货回家去了,后面的人用羡慕的眼光目送他离去。

老爷子举刀将鸡鸭杀,炉子上的水壶嘟嘟冒着热气,老爷子将杀好的鸡鸭放在盆中,将开水倒在上面,孩子们蹲下嬉笑着把鸡毛鸭毛拔下来,往对方的脸上头上涂抹,那银铃般的笑声响彻整个院落。老爷子在孩子的嬉笑声中已经将鸡毛做成毽子,毽子在孩子们的脚下飞舞出各种弧线,美不胜收。餐桌上是刚刚炸出来的麻花、扇子、果子……各种花样,散发出的浓浓的油香味道,孩子馋得口水都流出来了,趁着大人不注意小手一伸抓下猛然回身即溜,这时妈妈从后面把他一把揪住,小孩回过头,一吐舌头溜跑了。

年三十就等这顿年夜饭了

喜庆的节日气氛有多种多样的表达方式。除夕贴春联就是一项必不可少的仪式。小时候,春联随处可见,家家户户都要把春联贴在门框上。邻近的几家拜托一个毛笔字写得极好的长者来亲笔写春联,那场面其乐融融。大人围着这名长者想看出个门道,小孩穿梭在其中忙着把写好的春联轻轻的放在地上,逐一排好,那边还时不时传来大人的一两句:“慢点放,别把墨洇了。”

大年三十这天要把屋里所有的地方再擦一遍,把准备好的春联也贴起来,把大红灯笼挂起来,把脏衣服都洗完。年三十的晚上,全家老少都把新做的衣服穿上,迎接新年。

清晨各家都会早早地出现在早市和集贸市场,精挑细选各种年货,提着的布袋、箩筐、篮子,一点一点的很快就堆满了,小孩吃力的提着东西,妈妈还在和商贩讨价还价……这下年货也都准备齐全,该过年了吧?这才刚刚开始,家家户户还要把面发,把馒头花卷的蒸出来,厨房里热气腾腾的像仙境一般,麦香的味道夹杂着油香的味道飘的满屋都是,那这个味道就应该是年味了吧?

大年三十中午就必须开始忙活这一年里最重要的一餐——年夜饭。妈妈开始化肉,化鸡,把美味一点一点准备着。这中间有亲朋好友来拜访的,有家人从远方过来的,无一例外,每位客人手里必须提着礼物,互相馈赠。

寒暄着,忙活着,不知不觉就到了夕阳西下了。这时,一大桌子的好吃的基本都上齐了。年夜饭可有讲究了,桌上必须有鱼,鱼还不能吃完,要剩些留到初一再来吃掉,预示着年年有余。桌上必须有鸡,预示着来年吉祥如意。桌上必须有年糕,预示年年高升。另外还有肘花、红烧肉、猪蹄等一大堆硬菜。这顿年夜饭一吃下来要好几个小时,大家好不容易可以聚在一起,一年里的苦辣酸甜都要在桌上讲出来,彼此寒暄着,祝福着。孩子们围转在饭桌旁边,追逐着,戏弄着,开心得不亦乐乎。

12点钟声敲响了,热腾腾的饺子上桌了,孩子们趴着桌子从大人的胳肢窝下钻出一个小脑袋,伸手一抓就把饺子放进嘴里了,妈妈冲着孩子们嚷,但声音终究被外面的炮声掩盖了,突然有一个孩子高兴的尖叫起来,手举一枚硬币,开心的飞奔在屋子里,后面孩子们追逐着他,好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孩子们嬉笑着一溜烟跑到外面放炮去了。原来是大人包在饺子里的硬币,谁过年吃到包在饺子里的硬币,谁在这一年里最幸福。

午夜过后,大伙都睡下了,主妇们还在收拾着,把这一大家子的人都安顿好了,她们才各自回房休息。初一的早晨还要一大早就起来生火做饭,拜年的人会络绎不绝的,所有要准备的东西要在客人来之前就要摆放在餐桌上,来的客人都要喝上一两小杯小酒,互相新年道贺,彼此聊天畅谈。

庙会的序幕也在初一这天拉开了,各地的草台班子汇聚在各个庙会,有杂技、高跷、魔术、相声……应有尽有。一家老小都出动来逛庙会,孩子骑着爸爸的脖子,额头上戳着一个红点,看似像年画当中的小福娃,高兴劲儿全挂在脸上了。庙会的表演区过去就是美食天地了,烤串、茶汤、臭豆腐、酸辣粉、驴打滚,各种小吃应有尽有……小吃吃腻了,可以买便宜的百货和工艺品。庙会上的人再多大家也不烦,因为来这儿就是图个热闹。


从腊月二十三到正月十五,一家人总是闲不住,乐不够。全家福照片是一定少不了的,最年长的家长坐在最中间的位子,年少的依次按辈分排开,全家福是象征着这一大家的幸福美满,当相机快门按下的那一瞬间,记录下了家庭中每个人的脸庞。新的年一年开始了,我们又老了一岁。

文章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