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麓镇 首页
大湖名城,湖城共生 不一样的巢湖


中秋和国庆假期将至,环巢湖大道又将迎来众多游客,他们或自驾或骑行,吃湖鲜赏美景。经过综合治理越来越美丽的巢湖,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前来。


水环境是合肥生态环境之魂湖污则城黯,湖清则城美。”对于巢湖,合肥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她,加快巢湖综合保护治理利用,实现城市与湖泊共生、人与自然和谐。


五年来,合肥始终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持续推进环巢湖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努力做到“有土皆绿、是水皆清、四季花香、处处鸟鸣”,一座城湖共生、极富魅力的美丽城市展现在世人面前。


巢湖治理,展现生态新图景


合肥的资源禀赋,最大的“卖点”是“巢湖”和“创新”。


2014年7月22日,巢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被国家六部委列入57个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第一批)之列。这意味着,合肥的生态文明建设步入国家层面,更勇担国内先行重任,做好生态文明大文章。


为此,我市按照“治湖先治河、治河先治污、治污先治源”的思路,持续推进巢湖综合治理工程。按照“实施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的要求,巢湖综合治理工程从2012年11月一期工程开工建设项目,到如今第五期工程已经起步,项目建设呈现出交叉进行、逐步深入、统筹推进的良好态势。


一组数据便可显现治理成效:今年1~7月,随着环巢湖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深入实施,合肥巢湖湖区水质和环湖河流水质得到明显提升,东、西半湖及全湖水质均呈轻度富营养状态,全湖的富营养指数由去年的55.1转为54.7。


巢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全面推进。今年年内,环巢湖生态示范区建设一期工程将充分发挥效益,二期工程基本完工,三期工程全面完工,四期工程完成初步设计、部分项目开工,五期和六期工程完善可研报告、申贷成功。随着环巢湖生态示范区建设的深入推进,合肥这座美丽城市将展现生态新图景。


突出重点,优质生态圈不断显现


如今在合肥,环巢湖大道早已名声在外,无论是骑行或是毅行,这里都是全国目光关注的焦点。这条2014年底竣工通车的“环湖项链”,串起巢湖处处美景,这就是环巢湖生态示范区建设一期工程的成果。


自今年起,合肥启动了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建设,计划三年完成1.25万公里“绚丽彩带”,引领乡村蝶变,这是正在推进的环巢湖生态示范区五期工程“山水田林路”的内容之一。


市环湖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湖泊治理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的浩大系统工程,绝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据了解,我市在紧抓水环境治理同时,持续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绿色森林增长、固体废弃物综合整治,践行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


美丽合肥的建设,离不开“铁腕治污”配套制度的建立。治污减排,合肥正以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落实减排目标责任制,加大治理、保护和问责力度,绘就“天蓝地绿水清”美丽合肥的生态画卷。


行经市区南淝河、板桥河、二十埠河等河流时,市民都会看到河岸竖起的“河长制”标牌,上面负责人、管辖段落和职责等一一明确。在水环境治理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我市把“河长制”、大气污染防治纳入政府目标考核,签订总量减排、大气污染防治、黄标车淘汰等目标责任书,对完不成任务的实行“一票否决”和责任追究制。


各部门相互配合,齐抓共管,敢动真格,从而形成环境保护工作合力,构筑一个个优质生态圈。


汇聚智慧,生态合肥踏上新征程


大湖名城,湖城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正成为每一个合肥人的实际行动。“十三五”期间,我市将以巢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为重点,打造城湖共生、生态宜居的典范。同时,挖掘城市文化内涵,集成全国乃至世界先进文化成果,整合周边生态旅游等资源,加快建设以大湖、温泉、湿地、名镇为特色的环巢湖国家旅游休闲区。


在这一大背景下,市发改委正在汇集多方力量,抓紧编制环巢湖十二镇产业发展规划。这也意味着,环湖十二镇产业体系构建、产业升级、旅游开发提升将会进行统筹布局,同时突出各城镇自身发展特色,打造个性鲜明、环境优美、经济繁荣、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特色小镇。


“十三五”期间,合肥将强化生态保护,深入开展巢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继续创建一批生态乡镇、生态村。到2020年,全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大气和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辐射环境质量保持良好,生态空间管治、环境监管和行政执法体制机制、环境责任考核等制度建设取得重要突破,生态文明水平与全面小康社会相适应,成为“中国最美省会城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