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村街道 首页
邯郸县36座村标的文化见证






本报记者安志宏通讯员马谦杰

如今,在邯郸县进出村口、通衢大道,带着浓郁乡土田园文化气息的36座村标亮丽地矗立在城市的后花园中。一座座村标就是邯郸县美丽乡村无声的文化名片,这些视觉化的文化代表,向人们昭示今天的邯郸县美丽乡村的精神状态:在环境美、产业美、精神美、生态美的背景下,展示着充满朝气与活力、团结向上、自信快乐的生活,反映村庄的历史变迁和文化渊源,融入了新时期村庄和村民对审美和文化的追求。

邯郸县建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素有“千年古县”之称。美丽乡村建设以来,本着“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的建设理念,邯郸县在河北省首批整县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涌现出了中国电影印象小镇、千年枣乡小镇等升级版的美丽乡村群。邯郸县美丽乡村建设者将村庄标识这一物质载体与村民精神信仰、生活传统和审美趣味结合起来,在聚集鲜明的地域文化、历史、产业等因素的基础上,不断发挥创造和想象力,进行乡土文化创新。

邯郸县的村标,做到乡村记忆符号与乡村环境有机融合,不突兀,不造作,建筑就地取材,不浪费,努力营造乡情

乡韵氛围。在建设过程中,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充分调动集团的聪明与智慧,发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不断创造了属于“平民美学”的特色村庄标识。

河沙镇马堡村在村标设计上,以“燕王扫北”驻过该村这段历史为背景,以铸铁制作一匹马镶嵌在古砖之间,远观骏马嵌入墙中,近观骏马则呼之欲出。人们一进村口就能感受到马堡村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村民每经过这里,都会自豪地上前抚摸马匹,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小堤村以古树名木群——千年枣林而闻名。全村保留下来的古枣树有556棵,如今已是游客找寻乡村回忆观光之地和发展枣产业的基地。村标建立在小堤村进口的铁塔下,古砖、石磨、水缸、老枣树、几块碎石将这个村的乡风村情和特色产业淋漓尽致地显现出来。村标的位置不仅是游客观赏古枣林的最佳位置,也是摄影师眼中最美的画面。

裴庄村是邯郸县一个小村庄,只有300口人,该村充分发挥村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引导农民积极参与村庄规划和村规民约制定,激发农民参与农村生态文化建设的积

极性、主动性。村里的标识就是集村民的共同智慧而建设的。村标以农村最典型的元素“房子”为主题。在没有任何图纸的情况下,方案几次推倒重来,最终建成这座高颜值的村标。村标的门是按照老宅院的大门尺寸设计,寓意进出门口给村民平安回家的感觉。村标后侧的两个罐子,是村民提供的使用数十年的罐子,表示着平平安安、招财进宝。“裴庄”这两个字是由村民使用锉刀一点一点雕刻出来的。裴庄村标的建立是增强村民凝聚力,激发村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荣誉感和自豪感的最好见证。

石碾、石磨、竹篱、古砖、木头等架构的一些简单的乡村元素组成了南街的村庄标识。南街历史上是千年古集,商贸发达。明代嘉靖年间,这里是邯郸县东南经济文化中心和“三大集

市”之一。村标叠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典型建筑元素,在具有历史沧桑感的审视中,让人抚今追昔,浮想联翩,继往开来南街的辉煌。

河北省美丽乡村文化小镇东召里村,有千年古刹御井,有五姓古槐历史,有洪拳报国革命情结,有崇孝尚文优良民风。这里曾是赵国的堡垒,因此村标设计为古赵城阙,显示了历史的厚重感,旁边的logo体现了村庄的五姓古槐历史和产业梓苑花卉。“村标”设计新颖、构思巧妙、制作精良,再现了东召里村的历史变迁和文化渊源,也彰显了一个村精神和物质不断提升的形象。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村标是美丽乡村文化的“魂”,是一个村庄精神美的点睛之笔。它们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了新的内涵,增添了一道道靓丽风景。


来源:邯郸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