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铺村 首页
黄岩退休干部徐凤华成全国模范



日前,2017年全国“最美家庭”揭晓,黄岩区住建局退休干部徐凤华家庭榜上有名。多年来,徐凤华与妻子江一平一直相敬如宾、热爱慈善公益事业。


2009年3月29日,在他和妻子的不懈努力下,黄岩区慈善总会志愿者义工分会正式成立。此后,他们带领着慈善义工队伍,长期坚持开展助学助残、扶贫济困、环境保护、文明交通、便民服务、社工进礼堂等慈善公益活动,为弱势群体带去温暖。截至2016年底,他们共策划组织活动1500余场次,参与的义工及爱心人士达2万余人,成为台州市乃至全省一支闻名遐迩的慈善公益队伍。

成立黄岩区慈善总会志愿者义工分会

徐凤华今年67岁,丽水人。1992年,徐凤华从丽水调到黄岩。刚调入不到一月,他就开始参加“希望工程,助学结对”活动,做起了慈善。他紧缩本不宽裕的家庭开支,帮助遂昌、仙居、四川的3位学生完成学业。

徐凤华在生活中是个文艺分子,尤其爱好写作和摄影,做慈善公益起先也跟文艺有关。2001年,他独力投资创建蜂鸣网站。蜂鸣网站作为一个综合性文艺网站,是台州地区最早的文学与摄影网站。

从2002年开始,徐凤华就常常在网站上组织摄影采风活动,无偿地组织摄影技术培训,培养了一批摄影技术骨干。2008年,汶川地震惊动了国人的心。徐凤华的朋友前往汶川地震灾区,回来后写了一个贫困孩子的情况,就发布在这个网站上。徐凤华被孩子的事迹打动,在网上发起爱心活动,号召大家一起捐款献爱心。众人拾柴火焰高,没多久,70多位爱心人士捐助善款近9000元。

“这让我意识到,做好事,可以聚集更多的朋友一起做,能帮助更多的人。”徐凤华说,当时台州其他县(市、区)都成立了慈善总会义工分会,只有黄岩还没有慈善义工分会,他萌生了成立这个慈善义工分会的想法。

2009年3月29日,在他和妻子的不懈努力下,黄岩区慈善总会志愿者义工分会正式成立,他们联系了10多个朋友,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到如今4000多人的庞大队伍。

他最擅长物尽所用

成立黄岩区慈善总会志愿者义工分会后,徐凤华经常组织慈善义工开展常规性的敬老、助学助残、扶助贫困、环保等活动,并根据社会特殊需要,以义卖、义演、义拍、募捐等方式,组织了悼念汶川地震遇难者、支援西南灾区、青海灾区、为百名贫困学生圆梦、大爱健行文明交通等系列大型主题慈善公益活动,还为流动人口建立了“爱心图书室”,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

平时生活中,很多市民会找到徐凤华说:“老徐,我们每年都有很多衣服淘汰下来,但是衣服还很新,孩子追求新款式,穿了几次就不爱穿了。这些衣服我们舍不得丢,放在家里也不合适。你看怎么办好?”

徐凤华听了,眼前一亮,何不在黄岩城区建起一座能够回收旧衣物的“绿房子”呢?说干就干,徐凤华开始尝试联系一些偏远地区学校的校长,2013年,最先确定的是云南省边境的一所学校,校长将孩子们的照片通过邮件发给徐凤华,告诉他孩子们缺什么样的衣服。

确定好捐赠对象以后,黄岩慈善总会的义工们开始着手四处收集旧衣服,筛选、消毒后,6吨旧衣物被装上车。这一趟花费,单单物流成本,就高达2000多元,这些钱,全部是义工们你100我100凑出来的。看到校长发来的孩子们收到衣物时笑容灿烂的照片,徐凤华觉得一切都值得。

2015年,在黄岩慈善总会义工分会的努力下,黄岩完成预定的23座“绿房子”的安置。除了收运,义工们还要负责分拣和筛选这些旧衣服,质量好的、适合捐赠的被挑拣出来,不适合捐赠的衣服则交给再生资源加工企业进行二次加工,做成拖把、地毯等再生产品,收入用来支撑“绿房子”的运营与维护。

帮扶对象都成了他的亲人

“这些年来,当我们把服务送到乡村的时候,那些得到义工帮助和服务的老人们,总是激动地拉着我们说,现在的党和政府真是好。这是我听到最多的一句话。他们把我们所做的工作都当作是党和政府派去的。”徐凤华说。

当徐凤华带着生活用品去看望一位90多岁的老游击队员时,老人在床上举起拳头喊了一句,“共产党万岁”。这场景打动了徐凤华的心,他说,老百姓很容易满足,我们做了一点点他们就很开心。

刚开始,徐凤华还会跟受助者解释:“我们是义工,是自发的,不是政府派来的。但慢慢的,就不要义工们去解释了。我们所做的活动促进了老百姓对党和政府的信任,这份社会意义又让我们心内的责任更重了。”

徐凤华的每个月,是把30天当做60天来用,更别提双休日了。“从早上一睁眼,脑子里想的就是公益,晚上睡觉前,想的也还是公益。”徐凤华说,最让他幸福的事是,每个帮扶的对象最后都成了他的亲人。

6月18日,徐凤华正在公益菜园子种菜,这些菜都将送给孤寡老人或者义卖,义卖所得也是捐赠给孤寡老人。劳动中的徐凤华很认真,汗水滴在手上,混在手上的泥巴里,他双手使劲搓了一搓。这时电话响了,徐凤华一接电话,对方那边陷入好长的停顿。

等了好一会,对方感激地说:“义工爷爷,是我!”原来是徐凤华所帮助的留守儿童的父亲,黄岩上郑乡的村民。这位父亲感激徐凤华的帮助,在中考期间,特地打电话和徐凤华聊聊自家孩子的情况。

这类情况还有很多,很多农民农产品卖不出去,就找到徐凤华请求帮助。徐凤华二话不说,按照农民所说的价格,拿出钱先垫付给他们。

“垫付后,我们再发动义工,帮助农民把东西卖掉,钱就回来了。”徐凤华说,“如果卖不掉就送给需要的人,能帮到大家就好。”他的热心肠,不管走到哪里,那里的人就把他当做是自己的亲人,好像天生没有隔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