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堂村 首页
通达黄岩,在“大交通”建设中终将梦圆
 
通达黄岩,在“大交通”建设中终将梦圆。
(工程现场:325省道跨长潭湖大桥)

绿色,是西部的基色,让人欣喜而憧憬。
今年秋天,贯穿长潭库区,修建时不让一滴污水流入“大水缸”的生态公路——S325(82省道)延伸线北洋至宁溪段将竣工通车。
而这仅是开始,接下来宁溪西延至仙居朱溪工程将启动建设,与神仙居连接。另外,通过院路路延伸线,经沙埠等四个乡镇,接永嘉岩坦镇,再接至诸永高速,使黄岩西部1小时内连接温州的黄岩至永嘉段公路也在抓紧立项中。
作为“两山理论”实践基地的黄岩,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而我区也正是把发展旅游作为解决西部发展的重要抓手。值得一提的是,永嘉和仙居的旅游起步早,联通仙居、永嘉的交通道路,打通台州市‘西大门’,对于我区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事实上,这只是黄岩大交通建设的浓重一笔。
去年12月26日,区十三届一次党代会上,区委作出了“忠实践行‘两山理论’,擘画橘乡盛世新图”的重大决定。如今,大旅游、大城建、大交通、大产业、大民生等各个领域的谋划和建设都在迅猛推进中。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交通在这其中,无疑是“先行官”“先手棋”,尤其是在我区发展大旅游势头猛足的当下。我们可以明显看到,今年以来,我区交通领域频出“大手笔”、频现“大动作”。
毋庸置疑,由于历史因素,我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欠账”不少。作为台州市主城区之一,交通明显落后于全市,比如存在对外通达能力弱、主城区往西部山区公路密度低且等级低、高速公路里程少且出入口不足等问题。短板决定容量,交通基础设施的短板已限制了我区整体发展水平。
如何弥补欠账?“恶补”交通项目建设
面对短板,如何破题?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强调,要强化大交通理念,以破难攻坚的态势推进交通工作,打好重点交通项目大会战,以此来推动我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五年内,我区将打破历史瓶颈,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110亿元,重点建设‘五纵五横’,以‘百公里建设、百亿元投资’打造黄岩特色交通圈,实现裂变式发展。”区交通运输局局长尚伯民说。
时代呼唤大交通,大交通助力大发展。
今年开春,围绕“全力推进道路交通网络建设,加快市区城乡融合”,我区的十多个交通项目集中登场。“从来没有这么忙过。”区交通建设指挥部工程科科长金晶用“忙”来总结目前的工作——近期正在实施中的公路项目就达13个,以往一年修的路也就是个零头。2017年,作为“十三五”交通的全面建设年,无疑是黄岩交通建设史上投入最大、任务最重的一年。全年投资量将超过“十二五”投资的总和,要完成的交通投资达20.66亿元。
“要致富,先修路。”家喻户晓的新时代谚语,揭示了一个被实践不断证明的发展规律。今年以来,我区全力推动基础设施向西部延伸,除了谋划西部地区连接周边县市的主干道外,还重点推进104国道西移线等主干道路建设。截至目前,104国道黄岩民建至北洋连接线工程(黄长复线)道路已经建好;104国道黄岩头陀至院桥公路澄江支线,已做好项目部驻地建设、清表等工作……
为力争实现我区连接省内、长三角、海西经济区等主要城市的1—3小时交通圈,实现对外交通立体成网,我区重点实施综合交通“双百”工程—新改建一百公里一级公路、完成百亿投资,努力打造113 交通圈(1小时市域交通圈、通达杭甬温都市区1小时交通圈、长三角城市群重要城市3 小时交通圈)。我区还将加快台金铁路及市域铁路S2黄岩—温岭石塘、S3黄岩—临海东塍线建设,推进台州市现代有轨电车一期T1线、T3线建设,推动台州市内部通勤一体化。
记者了解到,甬台温高速公路连接线院桥至路桥公路改建工程预计10月建成通车;连接椒江、黄岩、路桥三区的绿色快速通道——内环线预计11月建成通车;金台铁路黄岩段已经开工……
可以说,如此密集和重大的项目集中开工以及投资量在我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史上绝无仅有。更重要的是,一个个交通项目的推进是发展信心的强大支撑,更是关乎百姓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而马不停蹄推进交通项目建设的背后,为的也正是补足我区交通基础设施短板,实现弯道超越。
如何提升服务?完善交通服务体系
如今,人们对于出行,越来越在意的是时间而非空间。
发展大交通,不只是“路”要通,仅考虑“走得了”不够,还要考虑如何“走得快”,如何“走得好”。这需要黄岩交通在“增量”的前提下,更要“提质”。
从宁波火车站出来,你可以选择地铁、出租、公交、长途巴士,乘客可以在几百米范围内实现“零换乘”。而在黄岩,火车站在城北,长途客运站却在城西,换乘十分不便。
以提升服务能力与水平为目的,我区将加强公路、铁路、轨道交通及公交场站间的衔接,增强“零换乘”能力。为此,一批交通枢纽正在谋划与建设中。
眼下,位于台州火车站附近,黄岩综合客运枢纽站年内将建成投运,届时只需花上一两分钟就能实现一站式轻松换乘。该项目建成后将是台州市区唯一一个集铁路、公路、轨道、公交、出租车和社会车辆运输于一体的综合客运枢纽站。
拓展公路旅游功能,使公路成为旅游风景线,是目前我区正在做的事。“我区坚持推进全域景区化,通过美丽公路示范路、示范乡镇建设、延伸轨道交通到西部、重点推进‘环长潭湖’区域开发、加强旅游区域合作等手段,着力整合旅游资源,丰富旅游链条,打造‘交通+旅游’,推动黄岩交通旅游大融合、大发展、大突破、大跨越。”区交通运输局总工程师胡定波说。
途经我区6个乡镇、在黄岩境内长约29公里的S325椒黄线,是通往西部山区的一条主要干线公路。我区对这条道路进行改造提升,目前基本达到沿线“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效果。另外,我区还结合地域风貌特征,秉承“橘园仙踪、宜居黄岩”的规划理念,打造“环湖寻根之旅”“古村探幽之径”等为主题的美丽公路。
今年我区共计划投资1.6亿元,通过改善路况、建设休憩驿站、提升节点景观和更新服务设施等方式,完成68.4公里的美丽公路示范路建设。
如何落实“钱”“地”?全力破除体制束缚
胡定波算过一笔账,从现在起到2020年,要再建高速公路、国省道及重要县道总里程150公里,其中120公里国省干线、30公里农村公路,总投资约115.80 亿元。这么大的工程,“钱”和“地”这两个现实难题怎么解决?
目前,我区交通建设资金融资渠道主要有公共财政、银行贷款、政府债券。就我区而言,除了省级资金支持外,目前单靠这三种方式的融资余地有限。可以说,融资难、建设资金缺口大,一直是我区交通发展的核心制约因素。
但交通建设不能停在嘴上,画在纸上。“光靠等肯定不行,自己要想办法。”区交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面对资金难题,创新投融资体制,探索解决交通建设资金的新渠道、多元化是解决之道。
今年3月,我区就余姚至温岭公路黄岩北城至温岭泽国段院桥支线工程PPP项目咨询服务采购在网上进行公开招标。这也是我区采用PPP模式引进社会资本的首次试水。记者还获悉黄岩区交通建设投资公司将挂牌成立。该公司的成立,是我区交通领域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有力举措。
此外,我区还需积极探索交通项目建设新模式,全面吸引社会资金进入综合交通的建设中,拓宽融资渠道,通过多种方式筹集资金发展综合交通体系。比如,提供优惠政策,鼓励、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尝试以BT、联合、集资、入股等方式,参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交通建设需要大规模用地,这一问题如何解决?我区主要在制度层面和政策管理层面优先保证交通工程用地。
首先,我区要求相关部门全力保障交通重点项目建设用地指标的需求,加大我区存量土地的整合力度,合理安排和调节土地利用,按照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有侧重的合理分配使用土地指标,确保交通建设需要。有关部门还提前谋划,积极争取省戴帽指标,解决交通重点项目用地指标;统筹安排,优先保障交通项目拆迁安置地指标;充分挖掘区内土地资源,比如垦造耕地,确保交通项目耕地占补平衡。
其次,我区在政策处理层面的创新之举就是实行责任包干制。即:整合全区力量,实行责任包干制,签订责任状,将项目前期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等政策处理具体分配落实到沿线相关乡镇街道、指挥部,将乡镇街道、指挥部作为项目政策处理主体,着力解决项目前期的政策处理工作,交通运输部门作为项目建设主体,在规划红线范围内负责具体建设工作。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在理清各单位之间关系的前提下,明确了各方责任,利于形成多方合力,全力攻坚。
逢山开道,遇水搭桥。我区推进“大交通”建设,大幕已启。可以预见的是,在这张“橘乡盛世新图”中,交通必将成为最生动的标志线。


来源:今日黄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