昱中街道 首页
黄山市:别具匠心的徽州古道~

一条条古道如一本本无字史书,记录着一方地域的历史印记;一条条古道如一串串音符,谱写了一曲曲荡气回肠的歌。三月初春,沐浴着温暖的春阳,走出户外,到大自然去看一看久违的山水,体味一番那别具匠心的徽州古道。

沿252省道到皖赣交界的虎头岗,这也是这条省道公路海拔最高点。伫立在虎头岗公路上,右侧有一醒目的石头门楼,上书“右龙”二字,从门洞沿古道向北,就是深山古村落右龙村。过虎头岗南行经浮梁,可到达景德镇和上饶,这里是徽饶古道徽州段的终点,也是徽饶古道江西段的起点。

站在虎头岗向北望去,群山环抱之间清晰可见山坳间白墙黛瓦的村庄——右龙村。

我们沿着长石条铺就的古道拾级而下,不远处就是一座倚靠山岩用石块砌筑而成的凉亭,亭顶是新近修葺的,内有供行人休息的长长大石条凳。亭旁有一股山泉汩汩流下,亭前还有一片平坦宽敞之地,想必先人在选建凉亭时,是经过周密考虑的,不论是人还是骡马牲畜,休息饮水都很方便。古道一米余宽,每一步台阶的高度宽度,不论往上往下行走都比较舒适,在修建古道时,工匠们想必一边修建一边切身体验着,一定充分考虑到上岭肩挑背驮重物人们的步行感受。如上坡的路过陡过长,会用“之”字或“Z”字形的方法加以缓冲,虽延长了道路的长度,但让道路变得更为平缓舒适,行走起来自然轻松许多。

从虎头岗往下,古道穿过一大片杉木林,一棵棵杉木挺拔有序地站立着,像一个个守护着山林的勇士。这些杉木看起来起码有二三十年以上的树龄了,树干粗壮,枝桠高且稀疏。林间铺满厚厚的枯叶,金色的阳光从树枝的缝隙间洒落下来,与黄色树林交相辉映,多彩而斑斓。下行1公里多,过了杉木林是一大片茶园,山上是树木和毛竹的领地,整个山坞山脚都成了茶树的地盘。茶园山涧旁又见一与岭顶相仿的凉亭,两亭相隔这么近,大概是为了方便肩挑背驮行人饮濯休息。看到凉亭,脑海不觉浮现着挑夫行进的场景。炎炎烈日下,他们光着膀子或敞着衣襟,挑着重担在崎岖的古道间弯腰弓背艰难行走着,豆大的汗珠从额头、脊背滚落而下。或坐在凉亭里的长石条凳上稍作小憩,一边用衣襟毛巾擦拭着汗水,一边与老乡问好谈笑,一声招呼一声问候使炎炎夏日增添几分快意。然后手捧山泉饮个饱,洗把脸,挑着担子一步一步继续前行。

茶园间的古道与杉木林间的古道的材质不同,全部用青石铺就,没有那么陡,显得平缓了许多。初春的茶园虽然新茶还没有出芽,但整个茶园却是青青绿绿的一片,即便没有夏天绿得那么诱人,但依然非常养眼。在山涧间有一用巨石板搭建的石桥特别引人注目,这块巨大石板桥,长达数米,宽有米余,厚有数十厘米,这么大的家伙应该有数吨重吧。找到这么大的巨石实属不易,把这么大这么重的巨石运来建成石桥,其中的艰难不言而喻。

从杉木林到茶园,从茶园到古树林,走在曲曲折折的古道上,如同走进天然氧吧,呼吸着清新纯净的空气,抬头是清澈蔚蓝的天空,极目四处是莽莽苍苍的大山,青绿的茶园、油茶和榧树,还有山泉潺潺和小鸟鸣唱,一路走来有美景相伴,使人神清气爽,浑然不觉得累。不知不觉半个多小时过去了,美丽的右龙古村落赫然呈现在眼前。一幢幢白墙黛瓦马头墙的徽派民房,顺着山势沿着古道和小溪两边而建,由于土地受限,100多幢民房簇拥在一起,显得有点拥挤。如从高处看整个村落,白墙黛瓦的房屋在青山竹海之间一字排开,俨然一幅优美画卷,美不胜收。狭窄的古道在村庄的巷弄间曲折蜿蜒穿行,走完村里的石板古道,就到了下村头,又是一大片香榧古树林,古树林的前面是一大停车场。自从沿线公路开通后,公路直达村里,右龙古村的出行方便多了,随着沿线公路的改造升级,来右龙体验户外徒步古道游更便捷了,游人也越来越多。

从虎头岗到右龙村的古道大概只有四五公里长,是徽州近千公里古道中保存最为完好的其中的一段。近年来,乡政府和村里为了发展古道徒步旅游,对古道和凉亭等附属设施进行了管理维护,常年保持古道的舒适整洁,吸引了众多游客纷至沓来。

徽饶古道是徽州南下的一条重要国道级的古道,千百年来,有多少徽州的茶叶罗盘文房四宝和景德镇的瓷器,从这里走向全国和世界各地,为徽州和江西的文化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的历史作用。这些穿行于高山沟壑群山峻岭之间的古道,这些用一块块石板石条铺筑而成的古道,谁能知晓花去了多少的人力财力和汗水艰辛?在徽商的繁荣之路上,在这蜿蜒崎岖的古道间,那些行人商贾和挑夫洒在这一条条古道间又有多少血泪汗水,多少苦辣辛酸?

行走在古道上,一路美景看不完,每一个走过的人,心情和感触都不一样,千百块石板石条上印记着千百种体味。其实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修建这一条条徽州古道的工匠们,是他们在山川沟壑间,用匠心精神,用毕生的智慧与心血修建着这一条完美舒适的古道,历经千百年的岁月沧桑,依然散发着无穷魅力!

注明:本文转载自黄山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