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镇 首页
蛮会镇:“转活”土地 “孵大”产业

蛮会镇:“转活”土地 “孵大”产业

巴彦淖尔市政府门户网站


  眼下正值春耕备耕时节,本是农民一年中最头疼的时候,该种什么、怎么种决定着全年的收入,开工就没有回头箭。而这样的难题今年终于不再困扰着杭后蛮会镇华西村的农民了,他们茶余饭后热议的话题离不开“土地流转”这个词。是谁“转走”了农民的“命根子”,为何他们还欢呼雀跃呢?

  小乡村迎来国际马

  清晨的蛮会村,空气湿润清新,村庄干净整洁,宁静的小乡村还偶尔传来马嘶声,还有“啪嗒啪嗒”的马蹄声,寻声而去,几匹高大健硕的马儿正在小型马场地奔跑着。

  这几匹进口汗血宝马属于海龙种马养殖企业,是蛮会镇引进的一个新型产业。去年,蛮会镇在实施扶贫工程的基础上,根据内蒙古近年来扶持马产业发展的有关政策。引进宿海龙种马养殖企业进驻蛮会村一组。该企业投资500万元成立蛮会镇运动马繁育基地,从国外引进了毛色油亮、身材矫健的英纯血马、弗里斯兰马、蒙古马等64匹用于竞技、教学、繁育和骑乘型的优良马匹。“目前,凡是来参观的游客,我们都让大家免费骑乘。我们想通过这种方式,营造大家喜欢马、喜欢运动的氛围。我们要通过三年的时间,把自己的团队建起来,积极参加国内外各种赛事,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与当地农民合作,打造种植、养殖、休闲旅游、马术运动的产业链条。”企业负责人宿海龙介绍道。

  为了发展马文化旅游产业,让马产业带动农民增收,海龙种马养殖企业制定了繁育计划,为农户提供种马,企业按每匹8000~10000元的价格回收马驹,并统一提供饲草料,再经专业团队统一调训。同时企业准备开发以马为核心的多元化休闲娱乐项目,培育具有当地特色的马文化旅游品牌。“现在马术野外训练场地已出具规模,赛马场和室内训练场正在筹备建设中。今后可以通过马来举办一些赛事活动,创新发展马文化旅游产业,为大家营造时尚、健康、向上的休闲娱乐场所和项目,努力促进马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联动,带动地方经济发展。”蛮会镇党委书记邢洪圣介绍说。

  土窝窝流出养老金

  今春,华西村三组组长邢三把自家种了几十年的土地,全部流转给了海龙马产业专业合作社,被当地群众笑称为“脱产干部”。他每天忙着组织落实订单、安排连片种植,全身心的扑在村里的春耕备耕工作中。华西村共流转土地700多亩,流转量、规模化种植居全镇前列。

  和邢三一样,64的村民郝文俊今春也再不用思谋种什么、怎们种了。他也把家里的20多亩土地流转给了海龙马产业专业合作社:“孩子们都已经成家立业了,早也不让我种地了,可我舍不得,还想攒点养老金。这回土地流转了,再也不用背太阳了,坐在家里就能领钱,孩子们听了都特别高兴。这不,赶上土地也确权了,流转起来更放心了。”

  郝文俊介绍说,如今村里种地的,大部分是像他们一样五六十岁的人,体力脑力都跟不上了。土地流转后,他们可以坐享土地福利,还可以去合作社打零工增加收入。另外,实现了土地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村民单打独斗种植,成不了规模,也难以抵御市场风险,收益没有保障。

  近年来,蛮会镇党委、政府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大力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引导农民合理、有序、有利的流转土地,年前,镇、村两级积极和海龙马产业专业合作社洽谈,与蛮会村、华西村部分村民签订1000亩土地流转合同,主要种植运动马专用草。土地流转一亩一年550元,农民按要求进行种植,每亩还可增加300元,村民还可以去合作社打工挣钱。“西部马术促进会有200多家会员,大家都需要草料。我们合作社可以保证销售1万斤的干草,销路不成问题。目前,我们正在平整土地准备耕种,村干部们也积极带头试种草料,相信明年就能大面积推广订单种植。”宿海龙介绍。(记者 刘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