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北社区 首页
看到当事人笑容是我最大的幸福

记鹿邑县法院辛集法庭法官侯俊涛

记者程玉成特约记者代俊贤/文图

平静得像一滴水,踏实得像一座山。略高的身材,修剪平齐的短发,白净的脸上架着一副眼镜,英气从眉宇间透出,让人一眼就看出这是位成熟而干练的青年法官。他就是鹿邑县法院辛集法庭的侯俊涛。

侯俊涛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经济法专业,2006年通过全省法院系统招录公务员考试,跨入鹿邑县法院的大门。他服从组织分配,来到辛集法庭,坚持扎根基层,心系群众,秉公执法。在办案中,他坚持周口市中级法院院长张明山提出的“办理一个案件,挽救一个家庭;办理一个案件,救活一个企业;办理一个案件,稳定一个地方;办理一个案件,发展一方经济”的理

念,注重调解优先的原则,先后总结出“面对面”调解法、“背靠背”调解法、“换位思考”调解法、“主动疏导”调解法、“巧借外力”调解法等,针对不同的案件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化解了一大批难缠案、“骨头案”,为辖区法治建设和社会稳定和谐作出了突出贡献。他被领导、同志和辖区群众称为“调解能手”,多次被评为鹿邑县法院先进工作者;2011年被评选为周口市中级法院审判管理先进个人和河南省第二届优秀调解之星;2012年在平安建设指数和群众满意度调查中,他所在的辛集法庭群众满意度为全县第一名、全市第三名,当年他被评选为周口市法院系统优秀调解之星、“河南省第六届优秀青年卫士”。

公正执法让群众满意

辛集法庭辖辛集镇、任集乡、唐集乡3个乡镇,位于鹿邑县的西大门,与淮阳、太康、柘城3县交界。边远的村庄距县城50多公里,是该县最偏僻的地方。辖区有17万多人,地域较广,治安情况复杂,属案件多发地区。辛集法庭只有侯俊涛和庭长、一名协警,工作繁重可想而知。侯俊涛到岗伊始,在庭长魏峰的带领下,虚心学习,将书本知识与办案实践相结合,很快熟悉了办案业务,通过了全国司法考试,取得了司法资格证,被县人大任命为审判员。他密切配合庭长办案,并经常独立办案,迅速成长为该院业务骨干,每年办案都在30起以上。

2011年,侯俊涛主审了一起民间借贷案件。被告徐某系某私立学校校长,欠原告田某1.8万元一直未偿还。田某多次带人围堵学校,给学校教学秩序造成了严重影响。案件受理后,侯俊涛经多次调查得知,该款系田某为徐某的学校做水泥地平的工钱,因学校资金紧张未能偿还,但田某施工又有点瑕疵,水泥地平有裂缝现象。最终,法庭判决:徐某偿还该款,田某修复瑕疵;对田某围堵学校的行为提出严肃批评。

工作上的敬业,业务上的娴熟,使这个年轻的审判员担负着较多的重任,不少疑难案件领导都叫他办理。2012年初,他接了一起申诉案件。鹿邑县某乡派出所所长金某1999年4月至2002年4月,在办理治安、刑事案件中,违反法律规定的权限程序,向董某、郑某等117人收取治安罚款、取保候审保证金20万余元,并致使宋某、李某服毒自杀,后因抢救及时方才脱险,而且金某在担任派出所所长期间,将乡政府的拨款、各单位捐款及治安罚款共计30万余元由其个人保管,其间支出25万余元,下余5万余元予以侵吞。该案起诉后,金某因滥用职权罪一审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因贪污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9年。金某原是一个木匠,该案查处后,新闻媒体以《“木匠所长”的执法传奇》在媒体上发布,一度引起很大轰动。金某刑满后不服判决,提起申诉,强烈要求恢复名誉,补偿经济损失。侯俊涛接案后,带领同事认真查阅了100多本近万页的卷宗,对涉案的每一个证言证物都进行了重新指证,让金某口服心服。金某撤回了申诉,并说:“侯俊涛办的案,我服。”县法院的资深法官也称赞:“俊涛把案子办到这样,真是办到家了!”

调解纠纷让群众信任

侯俊涛凭着一颗热心在化解矛盾纠纷的同时,更加注重矛盾的早期预防和处理。他在工作之余,加强与乡村干部和人民调解员的沟通和联系,与辖区派出所、司法所共同构建民事调解网络,不定期对辖区的人民调解员和村干部进行法律知识培训和民调工作指导,提高他们调解矛盾纠纷的技巧。通过各方共同努力,他们做到了小矛盾“不出户”,大矛盾“不出村”。7年来,他所在的辖区没有一起民转刑案件发生。

侯俊涛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感人心者,莫先于情”。在案件处理过程中,他用真情、挚爱去化解矛盾纠纷。面对当事人的倾诉,他总是耐心听,然后用真挚的语言、温馨的方式,抚慰每个在矛盾冲突中受伤害的心灵。

家住辛集镇王少楼村的王某夫妇,膝下有3子,因为老人赡养和一些家务琐事,经常生气争吵,每人都有一肚子怨气,父子、母子、兄弟、妯娌之间关系紧张,时常对骂。二位老人求助于村干部到法庭起诉,侯俊涛得知后,立即赶往王某家中,给他办理了立案手续,并及时进行调解。他不顾高温酷暑,多次跑到老人和他几个儿子家,逐户进行劝解、说服、教育,讲法理,晓事理。经过几天的耐心调解,父子终于达成赡养协议,这个大家庭和好如初,两位老人逢人便说:“侯俊涛法官真是个好心人,把俺家的破烂事总算解决了。”

“调判结合、调解优先”是民事审判工作的原则。在司法实践中,侯俊涛始终坚持“解决纠纷,钝化矛盾,消除隐患,促进和谐”,以群众理解的语言诠释法律,以群众接受的方式解决纠纷,以群众认可的态度办理案件,努力寻求情与法的最佳平衡点,矛盾调解的有效突破点,化解民事纠纷。

侯俊涛说:“能看到当事人笑容是我最大的幸福。在农村办案不同大城市,当事人大多文化程度不高,办理案子要有"耐心":当事人可以发火,法官必须压着火耐着性子听他们诉说;要有"爱心":对当事人带着感情做工作,让他们感觉到法官一碗水是端平的;要有"热心":对每位当事人都要以礼相待,对当事人反映的事爱管、敢管、善管;要有"细心":不

放过蛛丝马迹,不能马虎大意;要有"诚心":让当事人感到法官是真心实意帮他解决矛盾的;要有"决心":让当事人感觉到他的案子一定能办好,取得他们的信任。”

刘某与妻子张某离婚,协商不成向法院起诉。接到案件后,侯俊涛耐心倾听了刘某的苦恼后,发现他和妻子的矛盾都是由生活琐事日积月累而成的。开庭前,侯俊涛组织了一次庭前调解,但张某没来,通过打电话得知张某在家带半岁的女儿,侯俊涛当即决定,和刘某一起到其家去调解。刘某家住鹿邑县唐集乡最偏远的一个村庄。张某见丈夫和身着制服的侯俊涛以及书记员一起进屋,眼神中满是猜疑和不解,抱着女儿的手显得很紧张。侯俊涛安慰她不要紧张,并和她交流教育子女的经验。不一会儿,张某就放松了许多,像朋友一样和侯俊涛诉说和丈夫之间的那些事儿。侯俊涛问张某是否真的想放弃这段婚姻,张某咬着嘴唇摇了摇头,两行清泪顺脸而下。细心的侯俊涛确定她和丈夫还有感情,不能看着这个家庭破碎,他开始耐心地做两个人的工作,一点点消除二人之间的误会,终于,二人破镜重圆。

2012年,侯俊涛主审一起因喝酒致残的损害赔偿案件。2011年4月22日,原告毛某应邀为某信用社修理电路设备,出于谢意,信用社马某等3人挽留毛某在单位院内用餐,席间几个人都饮了一些白酒。当晚,毛某在家中不慎从二楼坠落摔伤,花医疗费15万多元。经鉴定,毛某的伤情构成二级伤残,要求赔偿29.6万元。开庭前后数月,侯俊涛多次与当事人沟通,并从原告的律师那里寻找调解的突破点,让原告的律师从法律的角度说服原告,最终达成了调解协议。信用社一次性补偿毛某2万元;马某等3人每人分别一次性补偿毛某5500元。当侯俊涛和庭长魏峰将补偿款送到毛某床前时,不会说话的毛某抓住侯俊涛的手,流下激动的眼泪。

两年来,侯俊涛共审结各类民事案件200余起,调解撤诉结案150余起,调撤率达75%,居周口市法院系统前列。

创新服务让群众放心

侯俊涛在做好法庭工作的同时,积极探索方式方法,充分发挥法庭职能,为法院大局服务,为地方中心工作服务。

2007年,为配合金融系统清理逾期贷款,法庭一年办理了600多起逾期贷款案件。这些案件涉案人员多达1000人,工作量非常大,连续一个多月,侯俊涛和庭长每天凌晨四五点就起床,寻找当事人,反复做工作,常常顾不上吃早饭,午饭要等到下午3点钟才能吃到嘴里,以至于他患了胃病,到现在还没治愈。这些逾期贷款大部分都是小额贷款,有的是五户联保,有的是三户联保,因当时县拘留所收取伙食费等费用,为了减少当事人的负担,执行案件时,侯俊涛不是直接把被执行人送入拘留所,而是先把被执行人叫到法庭,做思想工作,先偿还一部分贷款,让被执行人列好还款计划。结果,大多数被执行人都能按计划偿还贷款。侯俊涛这种相对温和的执行方式,使法庭取得清理逾期贷款任务全县第一名的好成绩。

公正是法律的灵魂,廉洁是法官的生命。侯俊涛在审判工作中始终遵循这一原则,忠实践行“忠诚、为民、公正、廉洁”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他给自己定下一个规矩:钻研审判业务,不办错案;排除人情干扰,不办冤案;严防物质利诱,不办金钱案。他从不吃、拿、卡、要,从不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任何私利,保持一身正气,两袖清风。2012年,他主审一起健康权纠纷案,原告周某与被告周某某因琐事发生纠纷,造成周某受伤,花去医疗费数万元。周某某找侯俊涛送礼,他避而不见,周某某连续打了好几次电话,侯俊涛一直不接。最后,周某某打听到侯俊涛的住址,给他发了条短信,说给他家送去一件牛奶,里面塞了2000元钱。第二天,侯俊涛让周某某到法庭,退还了钱物。原告周某也给他送礼,一样被拒绝了。周某某还让在首都某部门工作的亲戚给省、市领导打招呼,让法庭给予关照。原告周某也找相关领导和派出所所长给侯俊涛施加压力。侯俊涛知道,原、被告是一个太爷的堂兄弟,又是邻居,此案只能调解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此,侯俊涛运用“巧借外力”调解方法,多次与当事人商谈,请双方的说情人帮助做工作,变办案的阻力、压力为动力。这一招果然有效,原、被告都接受了说情人提出的条件,该案最终达成和解,被告当庭一次性给予原告经济赔偿,双方都很满意。周某说:“没想到侯法官把事儿给俺解决了,我心里敞亮了,也有心情做生意了,我很满意。”

侯俊涛还把送法律进校园活动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主动担任了辖区学校法制副校长,定期到学校讲法制课。几年来,他先后到学校30多次,受教育师生3000余人次,受到辖区师生的一致好评。

侯俊涛开拓性地完成院党组交办的每一项任务,还连续3年参加市委政法委组织的案件评查工作,加班加点毫无怨言。特别是在2012年的案件评查中,由于庭长因伤病住院,他一方面主持法庭工作,另一方面利用晚间和节假日加班评查案件,常以方便面充饥,一个月下来,人瘦了一圈,却赢得了周口市中级法院领导的高度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