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南社区 首页
党领导濮阳人民进行抗日和平的辉煌岁月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的炮声,标志着中国抗日和平全面迸发。1937年12月,沿平(北平)大(大名)公路南侵的日军攻陷南乐、清丰县城,屠杀清丰县城和附近村庄居民1000余人,烧毁民房2000余间,形成清丰历史上亘故未有的大惨案。1938年2月,日军攻陷南乐、清丰,并攻陷濮阳县等地。日军所到之处,烧杀奸淫,制造了多处惨案,仅濮阳县陈寨一处,就杀害群众340余人。3月初,日军盘踞濮县半月之久,杀害群众1000余人,烧毁房屋、粮食、财产有数,制造了震惊鲁西边的“濮县惨案”。之后,日军占领范县、寿张县,广大群众蒙受劫难。


由于1934年至1936年濮阳地区党组织蒙受破坏,党员人数减少。七七事故后不久,中共北方局代表朱瑞就指示中共冀南党组织,批准由刘大风担任恢复和发展濮阳一带党组织。他积极与抗战前的老党员联系,先后恢复建立了南乐县工委,清丰、濮(阳)内(黄)滑(县)县委。1937年11月,中共直南特委在清丰县古城成立,朱泽民任书记,刘大风任副书记,王从吾任组织部长,刘汉生任宣传部长。特委领导濮阳、清丰、南乐等11县党的工作。1938年3月,濮县、范县、观城党组织划归指南特委领导。至此,一个一致领导直南、豫北、鲁西边区党的工作的核心正式构成,党的活动由原来的涣散低沉形状走上了有组织、有计划活动的轨道。1938年10月,直南特委所属支部发展到124个,党员1786人,为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开创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基础。


中共直南党组织和各县县委建立后,积极组建抗日武装,就地开展游击和平。在濮阳一带先后建立河北民军第一路第四支队(简称 “四支队”)、黄河支队、直南特委游击第二支队、独立大队、豫北大队、卫河大队等抗日武装。其中四支队是中共直南党直接领导的第一支抗日武装,战士们作战英勇,威名远扬。各县党组织迅速建立本地武装,如濮县抗日义勇队、范县抗日工作团、清丰县民众抗日自卫团等,积极配合直南特委领导的骨干武装和八路军主力部队作战,打击敌方日、伪权力,维护地方社会治安,保卫家乡人民的生命安全。从1937年10月至1940年春,各县共组建成立数十只大小不等的群众抗日武装,加之各区、村自上而下组织的群众自卫队,总人数达6万余人。


与此同时,濮阳党组织大力开展群众工作,广泛建立群众抗日救国组织,先后成立了“抗日救国十人团”、清丰县战委会、冀鲁豫抗日救国总会及各县抗日救国会等各种群众性抗日集团。至1939年,各种群众抗日集团总人数达30万人。各抗日集团在发展壮大党的组织、充实扩大主力部队、配合主力部队作战和维护地方社会治安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使群众性抗日救亡运动构成高潮。七七事故后的第二天,中共地方就通电全国,号召“全国人民、政府和军队勾结起来,筑成民族一致阵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中共直南特委和濮阳地区各县党组织,积极呼应党地方的号召,争取、勾结国民党地方政府官员、爱国官兵和爱国民主人士、开明士绅共同抗战,开展了对国民党河北省濮阳专员丁树本的统战工作和对会门及土匪武装的争取改造工作,促成了直南、鲁西一带抗日民族一致阵线的构成,濮阳一带一度出现了共同勾结抗战的大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