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南社区 首页
中华民族龙文明的 发源圣地——濮阳

濮阳古称帝丘,据传五帝之一的颛顼曾以此为都,故有帝都之誉。濮阳之名始于战国时期,因位于濮水(黄河与济水的主流,后因黄河众多淤没)之阳而得名,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1986年,境内出土的石磨盘、石磨棒、三足陶等裴李岗文明典型器人证明,七、八千年前这里已有人类活动。1987年,在濮阳西水坡发掘出三组蚌砌龙、虎图墓葬。据测定,其年代距今6400年左右,蚌壳龙被考古界公认为“中华第一龙”。专家据此遗址推断,6000年前濮阳地区已率先进入父系氏族社会,并成为中华民族龙文明的 发源圣地。濮阳因此被中华炎黄文明研讨会命名为“中华龙乡”。

【仓颉陵庙会】造字圣人仓颉的陵墓庙宇就建在南乐县东南20公里处的史官村(今吴村)。每年正月二十四是仓颉的生日,成千上万的群众前来赶庙会,尤其是一些中老年人携儿抱孙前来系红绳,祈求平安吉祥长寿。

【瑕丘庙会】每年正月十八的濮阳县五星乡瑕丘古庙会独具特征,与河南的伏羲太和陵庙会、灵宝轩辕台庙会并称中原三大古庙会。瑕丘庙会的另一特点是万人同吃一锅饭,前来参加庙会者,不分年龄大小,只需求交上10元钱,便可以会员的身份吃一顿流水席大锅菜。

瑕丘古迹处的儒教孔子、佛教观音、道教张天师、送子娘娘等均有神位和信徒,折射出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特产风物

【草编工艺】濮阳草编消费已有数百年历史,尤其是南乐、清丰一带的草编颇具特征。草编经过加工熏染后制形成各色各样的生活用品和工艺美术作品。


【范县柳编艺术】范县高码头和张庄乡的柳编工艺,明末清初便已盛行。起初是生活用品,后多为工艺饰物,其选条考究,外型别致,在中原享有盛誉,在清初就畅销河北、山东、安徽等地。目前,从业人员减少,面临消逝的境地。

【濮阳麦秆画】约在宋朝末年,濮阳一带就开始流行麦秆拼贴出的扇子、昆虫外型、小装饰画之类的手工艺品。民间艺人利用麦秆的自然光泽和纹彩,运用多层次、浮雕立体式粘贴技法,制造出古典人物、动物、花鸟等精美的麦秆画,与洛阳唐三彩、开封汴绣、南阳玉雕并称为“河南工艺四宝”。

【黑陶】中原地区稀有的工艺产品,次要集中在清丰县双庙乡。黑陶黑如漆、明如镜、硬如瓷、击如磬,远销加拿大、新加坡、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南乐面塑】南乐县谷金楼乡、韩张镇民间的彩色面塑,是濮阳独有的一种民间艺术,该艺术作品只要在乡村集镇和古庙会上才能“一睹芳容”,外型别致、形状万千。目前,南乐面塑次要是一种装饰性的手工艺品,有神话人物、十二生肖、吉祥花开等外型。

【南乐县面人古会】 农历三月二十五是南乐县韩张镇传统的面人古会。现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如今面人会上的面人品种已发展到80多个品种,200多个花样,规模发展到了河北、山东等周边地区10多个县区,与会人员达到20多万人次。 

【濮阳剪纸】濮阳剪纸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有春节的窗花、墙花,元宵节的彩灯和纸扎纹饰、新屋的顶棚花、纸糊容器的面斗花、笸箩花以及刺绣的各种剪纸花样等。分单色和双色两种,单色以阴刻和阳刻为主,具有中原人民粗犷豪放的气质。濮阳剪纸以濮阳县八公桥倪家寨、范县赵菜园、濮阳市群众馆数名剪纸艺人最具特征。

【木石泥雕塑艺术】濮阳雕塑分木、石、泥三类,泥塑的罗汉、观音外型端庄,工艺精致;台前县艺人能在桃核、寸木上雕刻出十二种不同神态的猴子;濮阳市艺人手塑九音孔陶埙,能参加大型歌舞节目的演奏;台前县老艺人捏塑的泥哨,以素色烧制,有五个音孔,可吹奏简单的曲子。

【枣醋】濮阳县户部寨马庄村八角琉璃井泉水清冽甜美。该枣醋以濮阳、内黄大红枣为次要原料,配以19种名贵中药材,采用马庄八角琉璃井泉水、祖传泥池发酵,经过大小40余道工序精心酿造而成。

清丰柳子戏  柳子戏也叫百调,听说,王母娘娘曾设蟠桃大会,请柬下后,各路神仙乘鹤纷至沓来,觥筹交错,热闹非凡,为给盛会助兴,王母娘娘遂命百花仙子献乐,于是,诸仙子翩翩起舞,各唱一曲,集成百音,传入凡世民间后,遂成百调,柳子戏就是由此百调演化而成。这些神话传说无须考究,也不必置信。但是,它反映了柳子戏确是一个陈旧的剧种。也是濮阳独一的稀有剧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