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场镇 首页
民国传奇女子13岁被卖青楼 胸怀大志成女企业家


她曾是民国初年四川省副都督夏之时的夫人,又是中国第一代女企业家,闻名全国的上海锦江饭店的创始人。


中年时期的董竹君


她曾是民国初年四川省副都督夏之时的夫人,又是中国第一代女企业家,闻名全国的上海锦江饭店的创始人。


董竹君, 原名毛媛, 是一个洋车夫的女儿,早年被迫沦为青楼卖唱女董竹君天生丽质,面容清丽,深得客人喜欢。因革命时局,厌恶封建社会旧时习俗。因为气质他们曾互相赏识。


革命后任北伐军四川总司令。彼时,他24岁,大董竹君十多岁,年轻有为,凌云壮志。在董竹君的眼里,他是一个思想进步、年轻有为的热血青年英杰,她写到“我更细心观察夏爷了,见他身材高壮,肤色白润,额宽,眉眼清秀,两目炯炯有神,姿态英俊,性格豪放,二十四岁就任四川都督,真是一位英雄豪杰。至此我就更加爱慕他,并留心夏爷是不是真心爱我。对镜自照,暗自喜欢,以我的相貌是应当配一个爱国英雄的”。
——《我的一个世纪》


民国传奇美女董竹君 - 高山兰 - 高山兰

 少年

董竹君的一生可谓艰难,因为家计艰难,喜欢叫苦连天。父母虽穷,但是还是把她送到了私塾中念书。后由于父亲患了伤寒症,无奈之下,她只有中途辍学。由于父亲身体直落千丈,无奈之下把她押给青楼做三年“艺妓”。


 关于结婚

在青楼董竹君卖艺不卖身。

民国传奇女子——约法三章

董竹君14岁时被四川省副都督夏之时看中,于是他们相爱了,董竹君在夏之时求婚的时候,提出了三个条件:一个是不当小老婆,第二是要到日本去留学,第三是将来回来以后,要组织一个很好的家庭,夏之时不仅答应了她的条件并且很好地履行了诺言,他们婚后育有4女1男。在外人看来,英雄美人一定是绝配,可在1929年,两人开始了长达5年的分居。1934年两人宣布离婚。

两年后,她装病逃出淫窟,与常在青楼出没的 革命党人夏之时结婚。前赴日本留学,入读东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

董竹君和夏之时结婚照片
        1915年夏之时奉命回四川,临行前,他给了董竹君一把枪,叫她防贼。若是做了对不起他的事。则用它自杀。他还急召在上海南洋中学读书的四弟到日本陪二嫂读书。用意无非是监视她的一举一动,以免她获得自由就红杏出墙。1917年秋,董竹君从东京御茶之水女子高师毕业后,原想补习法文,前往巴黎留学,但夏之时一定要其返回四川合江。

1919年,由于夏之时在四川派系斗争中错跟了人,被解除了公职。于是他吸食了鸦片,脾气越来越坏。在董竹君患肺病避居的三个月里,他从未去看望她。

在苦闷的心境下,董竹君依然自强不息。她开办了“富祥女子织袜厂”和出租黄包车的“飞鹰公司”。后因为经营不善,导致惨惨淡关门。

民国传奇美女董竹君 - 高山兰 - 高山兰

    1913年董竹君进入长三堂子不久照的,这也是她有生以来第一次照相,她身穿当时时髦的黑纱透花夹衣裤,蚌壳式衣领,窄窄的裤脚,大开襟的下摆,紧口的黑缎鞋,鞋面打了一个花结。头发梳成当时最时髦的刘海剪刀式,辫根上扎着鲜红的粗丝线。手腕上带着一对水金花式手镯。

 离婚

1929年,分居五年后,董竹君在上海与夏之时正式签署离婚协议。她只提出了两点要求:其一,夏之时不要断绝抚养费;其二,一旦她有个三长两短,请夏之时念气情分,培养四个女儿大学毕业。但是后来夏之时并没有履行,还强迫其交出孩子。董竹君予以拒绝。

民国传奇美女董竹君 - 高山兰 - 高山兰

1914—1918年在日本留学期间与大女儿国琼。
       离婚后的最初几年,董竹君去得最多的是典当行。1930年春末办起了小规模的群益纱管厂。董竹君经过高人指点,远涉重洋,招回了一万元股资。1932年1月28日,侵华日军进攻上海闸北,群益纱管厂遭到炮击,被迫停工。
1935年3月15日,锦江川菜馆正式挂牌营业。开门便是满堂红,上海滩青帮、红帮的头面人物杜月笙、黄金荣、张啸林是这里的常客。南京及上海军政要员也经常出没于此。卓别林访问中国时,曾在此品尝了香酥鸭子。1936年初,董竹君办了锦江茶室。

民国传奇美女董竹君 - 高山兰 - 高山兰

1935年创办上海锦江川菜馆

民国传奇美女董竹君 - 高山兰 - 高山兰

1931年第一次从上海去菲律宾,为在上海创办的群益纱管厂招股。

         1940年冬,董竹君前往菲律宾,后与大女儿国琼被误认为日本间谍,幸亏友人相助,才脱离险境。1945年初,董竹君回到上海,但是当时的锦江两店已被代理人张某某弄得面目全非。董竹君战战兢兢,见机行事,方才化险为夷。上海解放后,她遵照上海市公安局和市委的指令,以锦江两店人员为班底,创立了锦江饭店。董竹君将自己含辛茹苦十六年所赚得的十五万美元全部奉献给了国家,还交出了自己的花园住宅,她只保留了郭沫若书写的《沁园春》词和一套文房四宝。

民国传奇美女董竹君 - 高山兰 - 高山兰

1936在上海锦江茶室,同年1月28日锦江茶室正式开业。

民国传奇美女董竹君 - 高山兰 - 高山兰

去世
         1997年,与世纪同龄的董竹君97岁,在其住所接受《读书时间》栏目的专访。主持人感佩她坎坷一生、屡经磨难却一直健朗如初。该专访节目播出56分钟之后,董竹君因患感冒不治去世。

民国传奇美女董竹君 - 高山兰 - 高山兰


1946年初,摄于上海凡尔登花园31号家院内。图为董竹君与儿女合影。

 

家庭成员

董竹君的子女详情:与夏之时两人1914年在上海结婚,1929年分居,1934年在上海离婚。育有4女1子,
长女 夏国琼 1917年出生(美国籍)
次女 夏国琇 1920年出生(已过世)
三女 董(夏)国瑛 1920年出生
四女 夏国璋1922年出生 (美国籍)
一子 夏大明 1926年出生

民国传奇美女董竹君 - 高山兰 - 高山兰


这是董竹君、夏之时和五个子女的唯一的合影,也是全家唯一的一张全家福。从左至右是,大女国琼、二女国、夏之时(手中抱着夏大明)、大侄女国贞、董竹君、四女国璋、三女国瑛。

个人生活
      四川是个封建意识很浓厚的地方。长女出麻疹时,她腾出一间房子, 进行消毒后放两张床,日夜看护40多日,直到女儿完全康复。丈夫对此很不高兴,认为她不该为了一个女孩的病对其他事情全然不顾。她初到上海时生活很苦,住在一间小屋内,但她带了女儿每天把房间擦洗得干干净净,连楼梯过道也不放过。

民国传奇美女董竹君 - 高山兰 - 高山兰

1947年创办的美华印刷厂,曾是我党上海地下工作的基地。
        她的女儿们也因此养成了注重清洁卫生的习惯。她从四川毅然离家出走的主要原因就是为了女儿的教育。丈夫认为;女孩子无需多读,她却认为必须让她们受高等教育。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她带着女儿独闯上海滩,即使在穷困得靠典卖衣物度日时,决心仍不动摇。董竹君在上海东借西凑,又到菲律宾去招股,办起了一家纱管厂。厂务繁忙不得已,只好把三个女儿送到苏州一家教会学校的附小寄读。她知道教会学校教学比较严格,但又怕孩子们们受帝国主义思想毒害,所以紧紧抓住了放“风筝”的线。每逢周末、假期,就给她们讲些人生和爱国的道理,找些进步文艺读物给她们看,要她们学做家务、热爱劳动,培养她们善良热诚、助人为乐、先人后己大公无私的高尚品德,还让她们多接近大自然,养成胸怀开朗和爱美的兴趣习性。追求真善美,是董竹君教育儿女的中心内容。

民国传奇美女董竹君 - 高山兰 - 高山兰

1951年北京全国政协会议受到周总理亲切接见
      有一次,鲁迅先生在一所暑期学校演讲,题目是《上海文艺之一瞥》,她就带了四个女几去听,明知她们都听不懂,但为了让她们在进步思想的氛围中受到熏陶,还是让她们坐在最后一排乖乖地听着。回来 的路上孩子们不断地问七问八,做母亲的心里特别高兴。

民国传奇美女董竹君 - 高山兰 - 高山兰

1949年5月在锦江川菜馆与新四军老朋友们聚会:曹荻秋(右一)、章蕴(右二)、陈同生(右四)郑少梅(右五)张爱萍(右六)。
     她特别注意培养孩子们有坚强的意志和勇敢的精神。有一次她让只有12岁的女儿从上海乘火车去南京,送一笔钱接济一位亲戚。但当孩子到达南京下关时,城门已经关紧,她不敢乱花钱,就在城门脚下睡了一晚。女儿回来告诉她这番经历时,她既觉得心疼又感到高兴。

民国传奇美女董竹君 - 高山兰 - 高山兰

晚年董竹君
        她常说孩子是洁白无邪的,决不能让“风筝”断线,迷失了方向。女儿在外地读书,她书信不断。一次次教育她们:为人做事要有责任感,要光明正直;处理事情宜感情通过理智,对客观事物应全面分析研究,不要主观,切忌任性……她在锦江饭店当女老板时,决不让孩子们随便走进店里;她自己要会见朋友,除非是进步人士,其他三教九流的人一概不让到家里来,只有在锦江会晤。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防止孩子们沾染十里洋场的社会恶习。真可谓用心良苦。
她的心血没白费,五个儿女个个成材,也个个敬重母亲。

民国传奇美女董竹君 - 高山兰 - 高山兰

1996年在北京董宅与《世纪人生》电视剧制片人谢晋会晤

董竹君(1900–1997),出生于上海,祖籍海门市东灶港镇人。近代知名女企业家,中国女权运动的先驱,上海锦江饭店的创始人。董6岁进入私塾读书。民国三年与时任四川副都督夏之时结婚,同年随丈夫赴日留学,就读于东京御茶之水女子高等师范学校。1917年董放弃赴法求学之路,从日本毅然回国助夫革命。1929年,因婚姻遭挫,董竹君与丈夫夏之时分道扬镳,从四川只身返沪,在上海闸北创办群益纱管厂,成为上海当时唯一的女老板,此后又赴菲律宾开办纱厂。1935年,董竹君在上海再度创业,因经营“锦江菜馆”有方,在沪曾哄动一时。1940年因国内局势紧张,董流亡菲律宾,锦江店务托人代理。1945年抗日胜利后,董重返上海,锦江逐渐兴旺。至1951年春,董竹君毅然将十六年含辛茹苦经营,时价15万美元的“锦江”两店恭奉给党和国家,并将锦江川菜馆、锦江茶室合并为“锦江饭店”,成为上海解放后接待中央领导和外宾的重要接待宾馆。
董竹君自幼受辛亥革命时期革命党人的思想影响,在年轻时期开始就为革命党人做过工作。30年代开始接触共产党,一面艰苦创业,一面支持革命。1937年,曾与《大公报》女记者蒋逸霄和许广平等人创办《上海妇女》杂志,力使妇女解放;在国民党的白色恐怖环境下,曾帮助掩护共产党的工作活动,锦江专设的“特别间”,当时是我党革命同志的秘密集合会及地下党、进步人士、左翼文化界人活动的重要据点。抗战胜利后,曾创办了永业印刷所,协毒印刷局,协助中国共产党印刷革命传单、《革命》杂志、《告上海人民书》等。
董竹君一生经历了中国晚清、辛亥革命、北洋军阀统治、“五四运动”、北阀战争、十年内战、八年抗战、解放战争等各个历史生涯,她的一生曾被拍成了31集电视连续剧《世纪人生》。董竹君曾任1至7届全国政协委员,晚年定居美国,于1997年溘然长逝。她在生前完成了自己的世纪回忆录《我的一个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