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社区 首页
一个中国特色的译文读者写一部给全世界看的小说

在非虚构集《自由的老虎》、《波士顿人》之后,青年作家沈诞琦以老练的笔触,犀利的视角和精巧的小说构思,带来《中国特色的译文读者》这部新作,在集结了来自各种空间的素材之下,沈诞琦为我们讲述了在不同时空中的发生的故事,无论是外国人、中国人、虚构、非虚构,在这些故事里面,都有着相同的孤独。这份孤独感来自于作者自己——一个在中国成长却在美国生活的女孩,每天说着流利的英文,却用中文为读者写作,而写作是她唯一能够与从小到大阅读的译文链接的方式。而她对于译文和原版小说的观感和讨论,争议和猜想,也不仅仅展现了中国特色译文读者与英文原版的碰撞文学,而是在书中展开了一个关于中国和世界的讨论与对话。

在书中的这些故事里,沈诞琦用一个“与世界平等对话”的角度跳出了华人作者的视角和生活圈,就好比她以自己的阅历和感受,写了一个关于“音乐教育”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窥见一个华裔家庭下的儿子是如何在自己售卖“左宗棠鸡”的中华料理餐厅与吹着洋气的单簧管与白人女孩谈恋爱的学校之间这道缝隙中生活成长,带着点青春期的迷茫,和黄皮白心香蕉人必须经历的一切——被文化撞击,被父母影响。

所以,这本书来自一个中国特色的译文读者,在美国,用自己对文学的执着和追求,写下了一部给全世界看的小说。

而这篇《音乐教育》,或许可以帮助你去看看真正的美国高中体制与华人生活交际圈的强烈碰撞,以及作为一个不知道“左宗棠鸡”到底是何来历的中国人,在面对诸如此类种种时的尴尬。然而在这些必经的成长之后,最终我们都会付之一笑,在唐人街的某一个街角,坐下来认真的吃一个早茶。

一个中国特色的译文读者写一部给全世界看的小说

音乐教育

节选自《中国特色的译文读者》 沈诞琦 著

莫里森先生搞不懂乐队里最拔尖的那个孩子贾斯汀·李到底怎么了。自从两个月前贾斯汀·李拿到南卡罗来纳州高中生音乐大赛决赛资格,莫里森先生没少督促他练习。“每天至少两小时。”在楼道里看到贾斯汀,莫里森先生就这么远远地吆喝一声。“每天三小时练着呢,莫里森先生。”贾斯汀也远远地吆喝一句,边搂着凯蒂往前走。单簧管组决赛只有四个选手,只要贾斯汀不是最差,他就能为斯帕坦堡高中赢得第一块州立音乐比赛奖牌,让莫里森先生成为建校以来功劳最高的音乐老师,多拿两千块年终奖金。每天三小时,莫里森先生相信贾斯汀没有说谎,首先他脸皮薄,一说谎就会脸红,其次这几周来贾斯汀的指法突飞猛进,显然下了苦功。可是莫里森先生弄不懂,为什么指法进步了,吐音技巧却不进反退。

两个月前贾斯汀还没有追到凯蒂,课间换教室只好用砖头厚的《AP历史》挡住裤裆走路,遮掩又不知怎么勃起了的下身。这招男生们都懂,看到贾斯汀这么挡着,就“哟,哟”地怪叫。 这尴尬直到追到凯蒂才算解决。课间换教室,贾斯汀紧紧搂着凯蒂往前走,同学们艳羡这对金童玉女,只有凯蒂才轻声抱怨贾斯汀又戳疼她了。

再过一个暑假贾斯汀就要升高三了,或者,按照美国的叫法,“十二年级”。莫里森先生希望贾斯汀申请茱莉娅音乐学院,这么高的演奏天分浪费了太可惜。凯蒂希望他和自己一起申请一所偏人文的文理学院,她是一个热情的诗人,也就是说,她刚开始写诗。主管大学申请的彼得斯太太认为贾斯汀可以试试申请几所常春藤大学,毕竟他的成绩是全年级第一。是的,这是一所中不溜秋的公立高中,虽然在斯帕坦堡市算全市第一的公立高中,可是和教育资源雄厚的加州或者麻省比起来,这样的师资和生源该算是个差学校了,每年学生里出几个黑帮成员、几个未婚先孕的少女。然而彼得斯太太认为,即使是这样一所差学校里,都有些好苗子能够上全国最好的大学。

面对所有这些期盼,贾斯汀一律说,他也觉得这个主意挺好。然后冲对方一笑。

只有贾斯汀的父母对他的大学另有打算。李家安和李赵美芳夫妇希望李峰(他们从不叫他贾斯汀,虽然他的驾照上明明白白只写着Justin Li)去南卡州立大学。他们并不知道贾斯汀的成绩有多好,是的,每年的成绩单都是A,可是得A的人一大串,张家的小妮年年得A,最后不也只上了州立?况且他们觉得没必要上特好的大学,反正贾斯汀迟早都得回来打理“中国之星”,李家安又不能干一辈子,老子退休,儿子就得接上。开餐馆没必要把文化学特好,李家安只上完高中,李赵美芳高中才上一年就怀上贾斯汀退了学,夫妻俩不是照样把餐馆开得红红火火?再然后,他们真没钱供贾斯汀上私立大学,这家餐馆经年累月积下来的微薄的存款,都用来给贾斯汀付私立小学的学费了。六年小学,每年八月,李家安都拿着那张学费账单冲贾斯汀大吼一句:“败家东西,你看看你浪费了多少钱,你看看。”并不是贾斯汀的错,他之前读一个公立幼儿园,差点被同学打死——越小的孩子,越是心狠手辣,一口一个“ChinoChino”,用脚踹贾斯汀。他是班上唯一一个“中国佬”,剩下三十来号人,一半黑人,另一半拉丁裔,父母不是蹲监狱就是在戒毒所,个个都是霸王。送了几趟急诊室后,李家安只能下决心送他去上私立小学,不但私立,还是教会学校,沉闷,最不容易出事的那种,一天一大半时间都用在读《圣经》、唱圣歌上——虽然李家没有宗教信仰。李家是镇上唯一不信教的家庭。

不是贾斯汀的错。可是李家安觉得,既然他的父爱已经通过六年的私立小学学费表达过了,就不用通过私立初中、私立高中、私立大学再表达一次了。小学六年每个周日,贾斯汀的同学们上教堂,李家安送贾斯汀去周师傅家后院练功,那六年贾斯汀就没记得哪天自己身上是没乌青块的,为这事学校还专门把李家安叫去过,以为他家暴。小学毕业,贾斯汀身子骨练结实了,能打,也挨得住打,李家安又把他送回了公立学校。李家安说,开餐馆就要那副混江湖的机灵劲儿,在公立学校混混,蛮好。

第一回去周师傅那里学功夫,贾斯汀七岁,是李家安亲自陪着的。李家安给周师傅送去一盒水果,又叫贾斯汀跪下来磕头。贾斯汀嫩声嫩气地叫“master”。李家安就打他头:“一句中国话都不说。”周师傅说:“哎哟老板啊,怎么可以叫少东家向我下跪,担受不起的。”贾斯汀觉得滑稽,因为这周师傅不是别人,正是“中国之星”的主厨,而周师傅住的这房子就是贾斯汀他家一年前刚搬出来的居所。

两年前,李家安的父母在纽约经营了一辈子的中餐馆因为一道拔丝山药,被一把火烧光,保险公司分文不赔,说餐厅本身就有消防隐患。李家安把父母托给了亲戚,从曼哈顿一路开车往南,物色新店址。一部卡车,装着旧家具、几十箱锅碗瓢盆,挤着李赵美芳、贾斯汀、李家安那个单身的弟弟和那刚离婚的妹妹,还有就是老餐馆的俩厨子:大师傅姓周,小师傅姓孙。开到南卡罗来纳的斯帕坦堡,整个镇子十条马路,转了一圈,没看到一家中餐馆,李家安说“挺好”,就停了下来。之前他们几个没一个听说过斯帕坦堡这镇子,第二天去镇政府申请低保房,看政府的宣传册,才知道整个镇人口三万,在南卡罗来纳州这种荒僻的地方也只能算得上第十二大。孙师傅说:“跟纽约没得比。”周师傅说:“还没曼哈顿一条马路上人多。”李家安说:“挺好,纽约中餐馆太多,竞争吃不消。”那时候李赵美芳还怀着孕,一个月后镇政府的低保房批下来,那孩子已经被流产掉了。李家安觉得没啥,第一那是个女孩儿,“陪钱货”,第二政府的低保房才三室一厅,他们夫妻加贾斯汀住一间,李家安弟弟妹妹住一间,两个厨子住第三间,着实紧巴巴。添个孩子,添乱。

那年申请完了临时的低保房,李家安忙活着新餐馆开张,李赵美芳忙活着盖新房子:她在斯帕坦堡一条最陡峭的马路的坡顶买了块便宜的空地皮,从纽约唐人街找来一个从吉林过来打黑工的施工队,噼里啪啦地就造了三层高、十个房间的大房子。油漆一干,他们一家搬进去没过一周,李赵美芳又流产了。按理说美国的油漆都质量很好,不会引起流产,所以李家安就威胁要告那个吉林过来打黑工的施工队,告他们偷渡。那吉林包工头就骂回来,说李家安的老婆习惯性流产,栽赃陷害遭报应。那包工头就指着贾斯汀骂:“绝子绝孙!”那包工头就露着胳膊肘子给李家安看那一大膀子文身:“当心我带头大哥做了你小子!”李家安面不改色,慢悠悠地对孙师傅说“叫周师傅来”。周师傅来了,南卡夏季闷热,周师傅上身赤膊。一瞥到周师傅膀子上那图腾文身,吉林包工头立时跪下:“大师父受我一拜。”

所以,贾斯汀听厨房里叫“大师傅”“大师傅”,以为说的是周师傅主厨的身份,其实呢,不是“大师傅”,是“大师父”,那是在说,老周十岁出头就混香港三合会,弟兄中间排位极高。

大师傅平素闷声不响,见识多得很。有一年,一个摄制组来“中国之星”,说是跑遍全美所有中餐馆要拍一部关于“左宗鸡”的纪录片。导演是个三十出头的四川人,十多年前和父母移民到旧金山,父母在餐馆打黑工,血汗钱供他去洛杉矶学电影。导演问李家安,“中国之星”的这份菜单——这些个宝宝盘啊湖南牛啊陈皮鸭啊左宗鸡啊——是怎么来的?李家安就说,原来纽约那家一把火烧光的饭店也是这个菜单,美国的中餐馆,菜单不都是这么一色一样吗?导演又问,左宗鸡的渊源他知道吗?李家安就说,想必是左宗棠喜欢的菜式。

大师傅在一旁悠悠地说:“四九年,老蒋逃到台湾,气不过,晚饭端上来,尝了几口,终于吐出一句话:‘湖南有两个宝,一个齐白石留在大陆,一个彭长贵来了台湾,我和共产党——算是平分秋色。’彭长贵,就是蒋介石的厨子,湖南人。”

导演凝视一身油烟的大师傅,目光炯炯:“师傅你认识彭长贵?”

“纽约几面之交,二十几年前的事情了。彭师傅还康健?还掌勺?”

“硬朗得很,天天去厨房,骂骂徒弟。”

大师傅转向李家安,徐徐说:“五二年,两岸对峙,形势紧张。美国的海军司令到台湾,被当作是救台湾一命的贵客,国民党连续三夜设宴款待,掌勺的就是彭长贵。前两夜清蒸、红烧,使尽了中国菜的看家本领。第三夜,上面传达指示,想要宴席上有点创新,中西合璧,也算是透着一种政治表态,表明台湾愿意配合美军的各项行动。接到这个任务,彭长贵灵机一动,把鸡切大块,放油里炸一下,这是美国人喜欢的做法,然后放点辣椒,淋上酱汁。美国海军司令吃得津津有味,叫来厨师,问他这道菜叫什么。临时编的菜,哪有什么名字,彭长贵就胡诌,‘左宗棠鸡’。彭长贵二十岁被国民党抓壮丁抓走,没什么文化,就知道自己老家湖南的左宗棠是个常胜将军。”

“越是千钧一发,大战在即,越是要用常胜不败的彩头。”四川导演叹道。

“又过了十年,为了儿女的教育,彭长贵移民到美国,历尽艰辛,终于在纽约开了自己的餐馆,叫彭园。当时的国务卿基辛格带几个朋友来吃,吃到左宗鸡赞不绝口。‘基辛格喜欢的中国鸡’,被《纽约时报》这么一报道,一炮打响。没多久,尼克松访华,带动美国兴起了中餐热,几年里,中餐馆在美国从屈指可数到遍地开花,家家都做基辛格喜欢的左宗鸡,菜谱却越传越变样,从鲜辣口变成了甜口,加花菜,加蘑菇,哪是原来那个味道。”

李家安听得入神。

“‘家国春秋’,都在这道菜。”

每天下午三点放学,贾斯汀开车载凯蒂去镇上的公共图书馆自习。并非他们那么喜欢图书馆,那是凯蒂妈唯一允许的约会场所。在图书馆,凯蒂会拍一张课桌的照片,用手机发给她妈:“妈,已经在图书馆自习,三小时后回家。”贾斯汀用手机给李家安发短信:“爸,已经在图书馆自习,三小时后去餐馆帮忙。”然后他们奋笔疾书,贾斯汀做数学作业,凯蒂写英文作文,写完之后换着抄,抄完也就过了一小时,他们站起来,开车回贾斯汀的家,在他卧室的床上过完接下来的两小时。那总是很安全,凯蒂妈以为她在图书馆,贾斯汀一家都在“中国之星”忙着晚饭开张,从不会有人在这个点回家。贾斯汀小心地把避孕套放进信封,第二天扔在学校垃圾桶里。

然后他起床穿衣,送凯蒂回家,自己开车去餐馆,从后厨的储藏室里拿过那身不太干净的服务员套装穿上,把菜单递到客人面前,听客人点菜:“李鸿章杂碎、湖南牛、酸辣馄饨汤、两碗米饭。”他就记在纸上,“21、39、5、2R”,把这单子送到后厨。如果客人不多,从客人下单到他必须去给客人端酸辣馄饨汤之间,有五分钟空闲。他站在餐厅前台,从抽屉里拿出自己的单簧管,兜里掏出几张散页的谱子,手指按着单簧管练指法,嘴里却不去吹——客人都在吃饭,背景音乐是邓丽君或者周旋的歌声。李家安路过,摇摇头。五分钟之后,后厨传来一声响铃,馄饨汤好了,贾斯汀放下单簧管,端菜。美式潮州菜,专为美国人的口味“改良”,快餐化流程,酱汁只有几种,都事先调好:甜酸酱、豆豉酱、甜橙酱、蚝油酱,每道菜制作都快,大火炒熟,中火收汁。等菜的边角料的时间,贾斯汀手指按在单簧管上,脑子里默唱谱子。晚上六点半,电话会响,是镇上的警察局叫外卖,天天都是老花样:“甜橙鸭、左宗鸡、捞面。”那之后陆续会有书店外卖、舞蹈学校外卖、酒吧外卖⋯⋯送外卖是贾斯汀的活,因为他英文最好,人最小,送到客人手上能多拿点小费。他偷偷带着单簧管去开送外卖的旧尼桑,送完一单,把车开到小路上停下,单簧管吹上几句,再回餐馆。每天只有这几分钟,他能把单簧管吹出声音来。

晚上十点,“中国之星”打烊,父母和厨子们在店里再收拾一会儿,贾斯汀先回家,不会直接睡觉,他拿着篮球去后院那个篮框练投篮。他得当心别让球弹出后院的篱笆。因为他妈当年贪小便宜,他家的地皮在上坡路的最顶峰,球一出院子就会一直往下滚,滚进一个已经没有活水的大水潭。那么他就得走长长的下坡路,卷起裤腿去水潭里捡球,再走长长的上坡路回家。有时候他想,可以这样一直走下去,过下去,没有不甘。有时候,他躺在顶楼的小卧室,枕头上嗅到凯蒂留下的香水味,睡不着,就开始想,总有一天需要做决定,在左宗鸡和单簧管之间做个决定。

然后他就又去上课,又溜出学校和凯蒂吃午饭,又碰到莫里森先生骂他怎么指法进步了而吐音却大退步,他又嘻皮笑脸地打哈哈,又载着凯蒂去图书馆装模作样地自习,又把凯蒂骗到床上,又去餐馆招呼客人,在端菜和收拾的间隙,无声地练习单簧管指法,又去警察局送外卖,又把车停在小路上,又打开车窗一条小缝隙,又把单簧管吹出声音来,才几分钟。他想他会成为指法一流、音色糟糕的单簧管手,大概能在州立决赛的时候得第三名,能给莫里森先生带来一笔不算多的年终奖金,但是不能考上茱莉亚音乐学院。他想他大概也得让彼得斯太太失望,进不了哈佛、耶鲁,因为他一直在餐馆里端盘子,没有时间搞大学申请准备考试,但是他感觉自己能去的学校至少比州立大学强,他大概能在埃默里大学或者杜克大学搞到一笔奖学金,这样就不用李家安出钱上学。他不会去继承“中国之星”,不管李家安怎么强硬,怎么打骂,这件事情上他做不到,不过也许他得负责把餐馆卖掉,卖出一个不赔的价钱,再或者是说服李家安让大师傅把餐馆盘下来,大师傅能保住工作,爸爸能拿到年金养老。这不够好,这一切的安排都不够好,所以贾斯汀经常对凯蒂说,他是个大混帐。就像在上坡路的最高点打篮球一样,永远玩不尽兴,永远在战战兢兢地看,球别跳出这一道矮篱笆。

并不是每一个夜晚他都能这么练习投篮。如果店里忙不过来,他就得帮忙一起收拾。期中和期末他还得帮表弟温习功课。更大的麻烦是天气。南卡一年四季都是湿乎乎的,夏天最难熬,热带气旋伴随着经月的雷暴,“中国之星”的店面每年夏天都会被风雨打损不少,贾斯汀就不得不跟着李家安一起车木头、上油漆、拧螺丝。夏天的大雨夜自然就不能打篮球了——不过,有时候,即使下雨也是会去打的,因为实在无事可做,凯蒂去了夏令营,其他孩子都去了夏令营,只有李家人一夏天都守在斯帕坦堡。贾斯汀就在雨夜赤膊只穿条短裤打球,边淋雨边哭。人总要过下去。(文/沈诞琦)

沈诞琦,上海人。普林斯顿大学本科毕业,运筹与金融工程专业。毕业后在美国联邦储蓄所波士顿分行从事宏观经济政策的分析与制定。工作几年后重回学校攻读硕士学位,毕业于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国际发展专业。现居旧金山,从事管理咨询业,主要客户为非营利组织、国际机构和政府部门。著有非虚构集《自由的老虎》。

一个中国特色的译文读者写一部给全世界看的小说

《中国特色的译文读者》沈诞琦 著 浦睿文化 出品 / 湖南文艺出版社

青年作家沈诞琦继非虚构集《自由的老虎》《波士顿人》后,首部系列短篇小说。这个系列中有关于中国人的故事,也有关于外国人的故事;有完全虚构的故事,也有和历史上真实的人物事件相契合的半虚构的故事——在翻译中迷失的爱,被种种问题延迟的高潮,疾病发明家,陌生女人的来信,意图终结所有孤独的作家,从不拍照的摄影师……故事之间环环相扣、互相关联。在不同时空中发生的故事,有着相同的孤独。

在非虚构集《自由的老虎》、《波士顿人》之后,青年作家沈诞琦以老练的笔触,犀利的视角和精巧的小说构思,带来《中国特色的译文读者》这部新作,在集结了来自各种空间的素材之下,沈诞琦为我们讲述了在不同时空中的发生的故事,无论是外国人、中国人、虚构、非虚构,在这些故事里面,都有着相同的孤独。这份孤独感来自于作者自己——一个在中国成长却在美国生活的女孩,每天说着流利的英文,却用中文为读者写作,而写作是她唯一能够与从小到大阅读的译文链接的方式。而她对于译文和原版小说的观感和讨论,争议和猜想,也不仅仅展现了中国特色译文读者与英文原版的碰撞文学,而是在书中展开了一个关于中国和世界的讨论与对话。

在书中的这些故事里,沈诞琦用一个“与世界平等对话”的角度跳出了华人作者的视角和生活圈,就好比她以自己的阅历和感受,写了一个关于“音乐教育”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窥见一个华裔家庭下的儿子是如何在自己售卖“左宗棠鸡”的中华料理餐厅与吹着洋气的单簧管与白人女孩谈恋爱的学校之间这道缝隙中生活成长,带着点青春期的迷茫,和黄皮白心香蕉人必须经历的一切——被文化撞击,被父母影响。

所以,这本书来自一个中国特色的译文读者,在美国,用自己对文学的执着和追求,写下了一部给全世界看的小说。

而这篇《音乐教育》,或许可以帮助你去看看真正的美国高中体制与华人生活交际圈的强烈碰撞,以及作为一个不知道“左宗棠鸡”到底是何来历的中国人,在面对诸如此类种种时的尴尬。然而在这些必经的成长之后,最终我们都会付之一笑,在唐人街的某一个街角,坐下来认真的吃一个早茶。

一个中国特色的译文读者写一部给全世界看的小说

音乐教育

节选自《中国特色的译文读者》 沈诞琦 著

莫里森先生搞不懂乐队里最拔尖的那个孩子贾斯汀·李到底怎么了。自从两个月前贾斯汀·李拿到南卡罗来纳州高中生音乐大赛决赛资格,莫里森先生没少督促他练习。“每天至少两小时。”在楼道里看到贾斯汀,莫里森先生就这么远远地吆喝一声。“每天三小时练着呢,莫里森先生。”贾斯汀也远远地吆喝一句,边搂着凯蒂往前走。单簧管组决赛只有四个选手,只要贾斯汀不是最差,他就能为斯帕坦堡高中赢得第一块州立音乐比赛奖牌,让莫里森先生成为建校以来功劳最高的音乐老师,多拿两千块年终奖金。每天三小时,莫里森先生相信贾斯汀没有说谎,首先他脸皮薄,一说谎就会脸红,其次这几周来贾斯汀的指法突飞猛进,显然下了苦功。可是莫里森先生弄不懂,为什么指法进步了,吐音技巧却不进反退。

两个月前贾斯汀还没有追到凯蒂,课间换教室只好用砖头厚的《AP历史》挡住裤裆走路,遮掩又不知怎么勃起了的下身。这招男生们都懂,看到贾斯汀这么挡着,就“哟,哟”地怪叫。 这尴尬直到追到凯蒂才算解决。课间换教室,贾斯汀紧紧搂着凯蒂往前走,同学们艳羡这对金童玉女,只有凯蒂才轻声抱怨贾斯汀又戳疼她了。

再过一个暑假贾斯汀就要升高三了,或者,按照美国的叫法,“十二年级”。莫里森先生希望贾斯汀申请茱莉娅音乐学院,这么高的演奏天分浪费了太可惜。凯蒂希望他和自己一起申请一所偏人文的文理学院,她是一个热情的诗人,也就是说,她刚开始写诗。主管大学申请的彼得斯太太认为贾斯汀可以试试申请几所常春藤大学,毕竟他的成绩是全年级第一。是的,这是一所中不溜秋的公立高中,虽然在斯帕坦堡市算全市第一的公立高中,可是和教育资源雄厚的加州或者麻省比起来,这样的师资和生源该算是个差学校了,每年学生里出几个黑帮成员、几个未婚先孕的少女。然而彼得斯太太认为,即使是这样一所差学校里,都有些好苗子能够上全国最好的大学。

面对所有这些期盼,贾斯汀一律说,他也觉得这个主意挺好。然后冲对方一笑。

只有贾斯汀的父母对他的大学另有打算。李家安和李赵美芳夫妇希望李峰(他们从不叫他贾斯汀,虽然他的驾照上明明白白只写着Justin Li)去南卡州立大学。他们并不知道贾斯汀的成绩有多好,是的,每年的成绩单都是A,可是得A的人一大串,张家的小妮年年得A,最后不也只上了州立?况且他们觉得没必要上特好的大学,反正贾斯汀迟早都得回来打理“中国之星”,李家安又不能干一辈子,老子退休,儿子就得接上。开餐馆没必要把文化学特好,李家安只上完高中,李赵美芳高中才上一年就怀上贾斯汀退了学,夫妻俩不是照样把餐馆开得红红火火?再然后,他们真没钱供贾斯汀上私立大学,这家餐馆经年累月积下来的微薄的存款,都用来给贾斯汀付私立小学的学费了。六年小学,每年八月,李家安都拿着那张学费账单冲贾斯汀大吼一句:“败家东西,你看看你浪费了多少钱,你看看。”并不是贾斯汀的错,他之前读一个公立幼儿园,差点被同学打死——越小的孩子,越是心狠手辣,一口一个“ChinoChino”,用脚踹贾斯汀。他是班上唯一一个“中国佬”,剩下三十来号人,一半黑人,另一半拉丁裔,父母不是蹲监狱就是在戒毒所,个个都是霸王。送了几趟急诊室后,李家安只能下决心送他去上私立小学,不但私立,还是教会学校,沉闷,最不容易出事的那种,一天一大半时间都用在读《圣经》、唱圣歌上——虽然李家没有宗教信仰。李家是镇上唯一不信教的家庭。

不是贾斯汀的错。可是李家安觉得,既然他的父爱已经通过六年的私立小学学费表达过了,就不用通过私立初中、私立高中、私立大学再表达一次了。小学六年每个周日,贾斯汀的同学们上教堂,李家安送贾斯汀去周师傅家后院练功,那六年贾斯汀就没记得哪天自己身上是没乌青块的,为这事学校还专门把李家安叫去过,以为他家暴。小学毕业,贾斯汀身子骨练结实了,能打,也挨得住打,李家安又把他送回了公立学校。李家安说,开餐馆就要那副混江湖的机灵劲儿,在公立学校混混,蛮好。

第一回去周师傅那里学功夫,贾斯汀七岁,是李家安亲自陪着的。李家安给周师傅送去一盒水果,又叫贾斯汀跪下来磕头。贾斯汀嫩声嫩气地叫“master”。李家安就打他头:“一句中国话都不说。”周师傅说:“哎哟老板啊,怎么可以叫少东家向我下跪,担受不起的。”贾斯汀觉得滑稽,因为这周师傅不是别人,正是“中国之星”的主厨,而周师傅住的这房子就是贾斯汀他家一年前刚搬出来的居所。

两年前,李家安的父母在纽约经营了一辈子的中餐馆因为一道拔丝山药,被一把火烧光,保险公司分文不赔,说餐厅本身就有消防隐患。李家安把父母托给了亲戚,从曼哈顿一路开车往南,物色新店址。一部卡车,装着旧家具、几十箱锅碗瓢盆,挤着李赵美芳、贾斯汀、李家安那个单身的弟弟和那刚离婚的妹妹,还有就是老餐馆的俩厨子:大师傅姓周,小师傅姓孙。开到南卡罗来纳的斯帕坦堡,整个镇子十条马路,转了一圈,没看到一家中餐馆,李家安说“挺好”,就停了下来。之前他们几个没一个听说过斯帕坦堡这镇子,第二天去镇政府申请低保房,看政府的宣传册,才知道整个镇人口三万,在南卡罗来纳州这种荒僻的地方也只能算得上第十二大。孙师傅说:“跟纽约没得比。”周师傅说:“还没曼哈顿一条马路上人多。”李家安说:“挺好,纽约中餐馆太多,竞争吃不消。”那时候李赵美芳还怀着孕,一个月后镇政府的低保房批下来,那孩子已经被流产掉了。李家安觉得没啥,第一那是个女孩儿,“陪钱货”,第二政府的低保房才三室一厅,他们夫妻加贾斯汀住一间,李家安弟弟妹妹住一间,两个厨子住第三间,着实紧巴巴。添个孩子,添乱。

那年申请完了临时的低保房,李家安忙活着新餐馆开张,李赵美芳忙活着盖新房子:她在斯帕坦堡一条最陡峭的马路的坡顶买了块便宜的空地皮,从纽约唐人街找来一个从吉林过来打黑工的施工队,噼里啪啦地就造了三层高、十个房间的大房子。油漆一干,他们一家搬进去没过一周,李赵美芳又流产了。按理说美国的油漆都质量很好,不会引起流产,所以李家安就威胁要告那个吉林过来打黑工的施工队,告他们偷渡。那吉林包工头就骂回来,说李家安的老婆习惯性流产,栽赃陷害遭报应。那包工头就指着贾斯汀骂:“绝子绝孙!”那包工头就露着胳膊肘子给李家安看那一大膀子文身:“当心我带头大哥做了你小子!”李家安面不改色,慢悠悠地对孙师傅说“叫周师傅来”。周师傅来了,南卡夏季闷热,周师傅上身赤膊。一瞥到周师傅膀子上那图腾文身,吉林包工头立时跪下:“大师父受我一拜。”

所以,贾斯汀听厨房里叫“大师傅”“大师傅”,以为说的是周师傅主厨的身份,其实呢,不是“大师傅”,是“大师父”,那是在说,老周十岁出头就混香港三合会,弟兄中间排位极高。

大师傅平素闷声不响,见识多得很。有一年,一个摄制组来“中国之星”,说是跑遍全美所有中餐馆要拍一部关于“左宗鸡”的纪录片。导演是个三十出头的四川人,十多年前和父母移民到旧金山,父母在餐馆打黑工,血汗钱供他去洛杉矶学电影。导演问李家安,“中国之星”的这份菜单——这些个宝宝盘啊湖南牛啊陈皮鸭啊左宗鸡啊——是怎么来的?李家安就说,原来纽约那家一把火烧光的饭店也是这个菜单,美国的中餐馆,菜单不都是这么一色一样吗?导演又问,左宗鸡的渊源他知道吗?李家安就说,想必是左宗棠喜欢的菜式。

大师傅在一旁悠悠地说:“四九年,老蒋逃到台湾,气不过,晚饭端上来,尝了几口,终于吐出一句话:‘湖南有两个宝,一个齐白石留在大陆,一个彭长贵来了台湾,我和共产党——算是平分秋色。’彭长贵,就是蒋介石的厨子,湖南人。”

导演凝视一身油烟的大师傅,目光炯炯:“师傅你认识彭长贵?”

“纽约几面之交,二十几年前的事情了。彭师傅还康健?还掌勺?”

“硬朗得很,天天去厨房,骂骂徒弟。”

大师傅转向李家安,徐徐说:“五二年,两岸对峙,形势紧张。美国的海军司令到台湾,被当作是救台湾一命的贵客,国民党连续三夜设宴款待,掌勺的就是彭长贵。前两夜清蒸、红烧,使尽了中国菜的看家本领。第三夜,上面传达指示,想要宴席上有点创新,中西合璧,也算是透着一种政治表态,表明台湾愿意配合美军的各项行动。接到这个任务,彭长贵灵机一动,把鸡切大块,放油里炸一下,这是美国人喜欢的做法,然后放点辣椒,淋上酱汁。美国海军司令吃得津津有味,叫来厨师,问他这道菜叫什么。临时编的菜,哪有什么名字,彭长贵就胡诌,‘左宗棠鸡’。彭长贵二十岁被国民党抓壮丁抓走,没什么文化,就知道自己老家湖南的左宗棠是个常胜将军。”

“越是千钧一发,大战在即,越是要用常胜不败的彩头。”四川导演叹道。

“又过了十年,为了儿女的教育,彭长贵移民到美国,历尽艰辛,终于在纽约开了自己的餐馆,叫彭园。当时的国务卿基辛格带几个朋友来吃,吃到左宗鸡赞不绝口。‘基辛格喜欢的中国鸡’,被《纽约时报》这么一报道,一炮打响。没多久,尼克松访华,带动美国兴起了中餐热,几年里,中餐馆在美国从屈指可数到遍地开花,家家都做基辛格喜欢的左宗鸡,菜谱却越传越变样,从鲜辣口变成了甜口,加花菜,加蘑菇,哪是原来那个味道。”

李家安听得入神。

“‘家国春秋’,都在这道菜。”

每天下午三点放学,贾斯汀开车载凯蒂去镇上的公共图书馆自习。并非他们那么喜欢图书馆,那是凯蒂妈唯一允许的约会场所。在图书馆,凯蒂会拍一张课桌的照片,用手机发给她妈:“妈,已经在图书馆自习,三小时后回家。”贾斯汀用手机给李家安发短信:“爸,已经在图书馆自习,三小时后去餐馆帮忙。”然后他们奋笔疾书,贾斯汀做数学作业,凯蒂写英文作文,写完之后换着抄,抄完也就过了一小时,他们站起来,开车回贾斯汀的家,在他卧室的床上过完接下来的两小时。那总是很安全,凯蒂妈以为她在图书馆,贾斯汀一家都在“中国之星”忙着晚饭开张,从不会有人在这个点回家。贾斯汀小心地把避孕套放进信封,第二天扔在学校垃圾桶里。

然后他起床穿衣,送凯蒂回家,自己开车去餐馆,从后厨的储藏室里拿过那身不太干净的服务员套装穿上,把菜单递到客人面前,听客人点菜:“李鸿章杂碎、湖南牛、酸辣馄饨汤、两碗米饭。”他就记在纸上,“21、39、5、2R”,把这单子送到后厨。如果客人不多,从客人下单到他必须去给客人端酸辣馄饨汤之间,有五分钟空闲。他站在餐厅前台,从抽屉里拿出自己的单簧管,兜里掏出几张散页的谱子,手指按着单簧管练指法,嘴里却不去吹——客人都在吃饭,背景音乐是邓丽君或者周旋的歌声。李家安路过,摇摇头。五分钟之后,后厨传来一声响铃,馄饨汤好了,贾斯汀放下单簧管,端菜。美式潮州菜,专为美国人的口味“改良”,快餐化流程,酱汁只有几种,都事先调好:甜酸酱、豆豉酱、甜橙酱、蚝油酱,每道菜制作都快,大火炒熟,中火收汁。等菜的边角料的时间,贾斯汀手指按在单簧管上,脑子里默唱谱子。晚上六点半,电话会响,是镇上的警察局叫外卖,天天都是老花样:“甜橙鸭、左宗鸡、捞面。”那之后陆续会有书店外卖、舞蹈学校外卖、酒吧外卖⋯⋯送外卖是贾斯汀的活,因为他英文最好,人最小,送到客人手上能多拿点小费。他偷偷带着单簧管去开送外卖的旧尼桑,送完一单,把车开到小路上停下,单簧管吹上几句,再回餐馆。每天只有这几分钟,他能把单簧管吹出声音来。

晚上十点,“中国之星”打烊,父母和厨子们在店里再收拾一会儿,贾斯汀先回家,不会直接睡觉,他拿着篮球去后院那个篮框练投篮。他得当心别让球弹出后院的篱笆。因为他妈当年贪小便宜,他家的地皮在上坡路的最顶峰,球一出院子就会一直往下滚,滚进一个已经没有活水的大水潭。那么他就得走长长的下坡路,卷起裤腿去水潭里捡球,再走长长的上坡路回家。有时候他想,可以这样一直走下去,过下去,没有不甘。有时候,他躺在顶楼的小卧室,枕头上嗅到凯蒂留下的香水味,睡不着,就开始想,总有一天需要做决定,在左宗鸡和单簧管之间做个决定。

然后他就又去上课,又溜出学校和凯蒂吃午饭,又碰到莫里森先生骂他怎么指法进步了而吐音却大退步,他又嘻皮笑脸地打哈哈,又载着凯蒂去图书馆装模作样地自习,又把凯蒂骗到床上,又去餐馆招呼客人,在端菜和收拾的间隙,无声地练习单簧管指法,又去警察局送外卖,又把车停在小路上,又打开车窗一条小缝隙,又把单簧管吹出声音来,才几分钟。他想他会成为指法一流、音色糟糕的单簧管手,大概能在州立决赛的时候得第三名,能给莫里森先生带来一笔不算多的年终奖金,但是不能考上茱莉亚音乐学院。他想他大概也得让彼得斯太太失望,进不了哈佛、耶鲁,因为他一直在餐馆里端盘子,没有时间搞大学申请准备考试,但是他感觉自己能去的学校至少比州立大学强,他大概能在埃默里大学或者杜克大学搞到一笔奖学金,这样就不用李家安出钱上学。他不会去继承“中国之星”,不管李家安怎么强硬,怎么打骂,这件事情上他做不到,不过也许他得负责把餐馆卖掉,卖出一个不赔的价钱,再或者是说服李家安让大师傅把餐馆盘下来,大师傅能保住工作,爸爸能拿到年金养老。这不够好,这一切的安排都不够好,所以贾斯汀经常对凯蒂说,他是个大混帐。就像在上坡路的最高点打篮球一样,永远玩不尽兴,永远在战战兢兢地看,球别跳出这一道矮篱笆。

并不是每一个夜晚他都能这么练习投篮。如果店里忙不过来,他就得帮忙一起收拾。期中和期末他还得帮表弟温习功课。更大的麻烦是天气。南卡一年四季都是湿乎乎的,夏天最难熬,热带气旋伴随着经月的雷暴,“中国之星”的店面每年夏天都会被风雨打损不少,贾斯汀就不得不跟着李家安一起车木头、上油漆、拧螺丝。夏天的大雨夜自然就不能打篮球了——不过,有时候,即使下雨也是会去打的,因为实在无事可做,凯蒂去了夏令营,其他孩子都去了夏令营,只有李家人一夏天都守在斯帕坦堡。贾斯汀就在雨夜赤膊只穿条短裤打球,边淋雨边哭。人总要过下去。(文/沈诞琦)

沈诞琦,上海人。普林斯顿大学本科毕业,运筹与金融工程专业。毕业后在美国联邦储蓄所波士顿分行从事宏观经济政策的分析与制定。工作几年后重回学校攻读硕士学位,毕业于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国际发展专业。现居旧金山,从事管理咨询业,主要客户为非营利组织、国际机构和政府部门。著有非虚构集《自由的老虎》。

一个中国特色的译文读者写一部给全世界看的小说

《中国特色的译文读者》沈诞琦 著 浦睿文化 出品 / 湖南文艺出版社

青年作家沈诞琦继非虚构集《自由的老虎》《波士顿人》后,首部系列短篇小说。这个系列中有关于中国人的故事,也有关于外国人的故事;有完全虚构的故事,也有和历史上真实的人物事件相契合的半虚构的故事——在翻译中迷失的爱,被种种问题延迟的高潮,疾病发明家,陌生女人的来信,意图终结所有孤独的作家,从不拍照的摄影师……故事之间环环相扣、互相关联。在不同时空中发生的故事,有着相同的孤独。

文章转自腾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