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手机继续浏览本文,也可以分享给你的联系人。
小区里堆积的杂物、楼道口的“牛皮癣”、绿化带里的蔬菜……这段时间以来,市区各街道、社区组织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对各自辖区内的杂物进行清理。以亭湖区毓龙街道洋西社区为例,目前已清理杂物70多吨、小广告5万多处。可是,如何保证小区整洁常态化,不出现“死灰复燃”的状况?社区工作人员建议应考虑源头防控。
老小区杂物成堆
昨天上午,久违的太阳露出脸,亭湖区毓龙街道洋西社区工作人员抓紧在小区里巡查,劝说那些仍旧不愿清理门前杂物的居民,尽快收拾干净。在后关路上的鑫祥园,社区党委书记刘玲告诉盐城晚报记者,辖区内的几个无人管理老旧小区,近些日子来,已经清理掉了70多吨垃圾、杂物。
废旧木橱、建筑垃圾……小区公共部位的杂物五花八门,清理一趟需要耗费不少精力。在洋西社区,工作人员请来志愿者,一趟一趟地清拖。刘玲说,辖区内小区众多,其中有不少都是无人管理的老小区,像鑫祥园、洋河花园、省淮大院、拖拉机厂东舍等,常年累积下来的杂物比较多。
“千年需要,万年不用。”社区志愿者郑志来笑着对记者说,几床破席梦思,就基本占满了一辆拖拉机。社区请来的几辆拖拉机,一天要在小区里跑几十次。
期盼老居民多配合
“1区、2区,连续多少天,都在清理居民家门前的杂物。”亭湖区大洋街道通榆北村社区党总支书记王李说,在清理小区环境的过程中,让工作人员比较头疼的一点,就是清理居民家门前的那些坛坛罐罐,不仅工作量大,还需要不厌其烦地和居民进行沟通、解释。
洋西社区的志愿者顾帮明告诉记者,为了把小区围墙外随处攀爬的藤蔓植物,以及绿化带里的蔬菜清理掉,一户居民平均要沟通两到三趟,才能完成清理工作。
“有些老人愿意配合,主动让我们清理杂物,或是自己搬回家中。但有些居民,则不太理解我们的工作,聚在门口的杂物不舍得扔,我们在清理之前,要花费不少精力,向老人家解释。”刘玲也认为,尤其是个别老人,在社区清理人员离去后,还会再度把杂物摆放出来,让社区工作人员哭笑不得,只能把之前的工作重来一遍,并且更加细致地和对方交流、解释,希望对方能够理解。
建议强化源头防控
“小区里的电子屏、显著位置的居民告示,都进行了相关的宣传和引导,还举办了专题社区道德讲堂。”刘玲表示,从社区的角度而言,除了要帮助居民清理环境,还要将相关知识进行有效的宣传引导,更重要的是,需要强化源头防控,否则很可能做的都是“无用功”。
刘玲举例说,这段时间,社区工作人员组织志愿者,在小区里清理“牛皮癣”小广告,目前初步统计,已经清理了5万多处“牛皮癣”。但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在部分开放式老小区,已经不是第一次进行这样的工作。
“我们刚铲掉没多久,又被人贴了出来,基本上就是和那些贴小广告的打拉锯战。”刘玲表示,社区没有执法权,碰上这样的行为,顶多上前制止,要求对方恢复原样,但没有进一步采取行动的能力。相关职能部门应该对此进行源头防控,对那些贴小广告的进行处罚。“通过广告上的电话号码,完全能顺藤摸瓜,找到‘肇事者’,给予相应的处理,让他们不敢再这样破坏别人小区的整洁环境。”刘玲告诉记者。
来源:盐城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