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塘镇 首页
常州有个86岁的"旗袍奶奶" 一双巧手缝制上百件旗袍惊艳美国人

86岁的“旗袍奶奶”蒋碧华,一双巧手缝制上百件旗袍

窗帘布、旧被面,她都能改成华丽旗袍

人物素描

蒋碧华,女,86岁。因为酷爱旗袍,亲手制作了上百件旗袍。女儿刘琦平,在美国留学期间,穿着母亲亲手做的旗袍,惊艳了美国的教授和同学。

采访前,蒋碧华老人在电话里给记者简短地提了两个要求——第一,不要把她写成没日没夜做旗袍的人,旗袍是她的最爱,没有灵感绝不动手,赶工做出来的东西,不符合她的审美;第二,不要把她拍得不好看,如果记者可以等,她这就去烫个头发,一定要让照片看起来美美的。

第二天,记者如约到金东方颐养园采访蒋碧华老人,虽然是第一次见面,可还是能从一众老者中一眼就找到她——一袭豆沙色的古典旗袍,配着宝蓝色的手工羊毛披肩,脚蹬一双擦得发亮的黑色高跟鞋,胸口精美的盘扣衬托着脖子上的白玉项链……无不让这位老人,在秋风中格外出挑。

蒋碧华是个慈祥随和的老人,一把挽起记者,讲起了她和旗袍有关的故事。吴侬软语、顾盼生姿间,不难想象,老人年轻时的风华。

 
  巧手,她能把一块普通的窗帘布变成美衣

蒋碧华是个讲究人,出席不同的场合,要换个几身衣裳。拍照的时候,经常会听到老人说,“这张不好,刚刚我这衣服没穿正,咱们重拍。”给记者介绍旗袍的时候,她总要认真地检查盘扣是否扣好,衣摆有没有褶皱,她希望每一件她的心血之作,都能把美恰如其分地展现出来。

现在很多旗袍,盘扣都只是装饰,只要背后或者腋下的隐形拉链一拉,就算穿好了,为什么她的旗袍还坚持做这么多盘扣呢?老人听到这个问题,脸色有一点不高兴。她说,旗袍是要贴合穿衣者的身段,才能展现美感的,如果只靠一条拉链来决定衣服的形状,要么这件衣服就是太挑人,要么就是什么人都能穿,压根穿不出美感。盘扣是老一辈传下来的东西,钉在领口的地方,彰显着气质;钉在不显眼的地方,能完美约束衣服的合身程度。她说,现在有的旗袍做得不讲究,穿着不好看,反而破坏了人们对旗袍的好印象。为了她口中的“讲究”,蒋碧华的每一件旗袍,都是她亲手设计,亲自操刀的。无论是祥云状的领口,还是对襟排扣,抑或是斜襟处镂空的花纹,都能轻易勾起一个人对美的向往。

而也正是这股子“讲究”劲儿,让老人的巧手有着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无论是十来块的布料、被抛弃的边角料、民国床单,只要被她看上了,都是有潜力华丽变身的。蒋碧华最爱给人家展示的是两款旗袍,一款是灰底黑花纹的长袖旗袍,一款是光面料子凤凰花纹的旗袍。每每道来,老人的眉眼间就会透着一股淘气的得意:“这件,是用人家做窗帘的布做的,我一看这是做旗袍的花样,就要剪一段来用。卖家不同意了,说‘剪下来就不退了,可千万不要开玩笑啊!’可我就是买了下来,在料子背面加了碎布垫进去。做成了这款秋冬季的旗袍。”还有一件,是她闲来无事,用旧的被面做的,本来只是试试效果,谁知一穿上身,就赢来无数好评,好友纷纷将家中的旧被面贡献出来,让蒋碧华大展拳脚,原本压箱底的废布料,却成功便成一款大方优雅的美衣,无不让身边人啧啧称奇。

用窗帘布做出来的旗袍,这是蒋碧华的得意之作之一

一双巧手,让旧被面变成美衣裳


 好强,她敢跟各路旗袍裁缝过招

    蒋碧华对旗袍时尚的理解,不仅仅在于旗袍本身。不同的旗袍,搭配不同的披肩、首饰,小拎包、小折扇,同样有讲究。如何摆造型,才能更好地展示每件旗袍的美,蒋碧华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老太太虽然随和,可骨子里有着一股好强的劲儿,只要她经手的事儿,她一定要想方设法做到最好。

这是蒋碧华新设计的旗袍领口花纹

    很多年前,老太提随子女去苏州玩。她找了一家当地驰名的真丝旗袍店逛了起来,可这家店明显让老太太失望了:“师傅,你这个旗袍做得不太到位啊!”裁缝师傅40岁左右,一听这话不高兴了。老太太说:“师傅你别不服气,你做过香烟纱、蚕丝、绉纱面料的旗袍吗?你做过生丝面料的,要一边裁一边用牙刷蘸水刷的旗袍吗?”一听到这里,这位师傅就不出声了。“来来,我来给你看看怎么做一件真正的旗袍。”说着,蒋奶奶在裁缝师傅正做着的一块面料上飞针走线起来,才缝了几针,裁缝师傅就知道今天碰到行家了,一问才知,眼前这位银发老太太做旗袍已经有60多年的历史了。

    还有一次,蒋奶奶在上海的南京路步行街一家旗袍店看中了一件暗白底粉花旗袍,一问价格,要卖1100多元。再一看手工,蒋奶奶就觉得看不上眼了,光看盘扣就不行,捏上去软软的,这样的纽扣洗几次就会变形。营业员不服气,请出店里的高级裁缝师傅,一交流,师傅折服了。后来,蒋奶奶在苏州看到了和南京路那款旗袍相同的面料,毫不犹豫地买了回来,自己动手做了件旗袍。老太太得意地说,成本一共才花了200多元。

    在老太太罗列着上百件旗袍的衣柜里,有一件唐装。黑色的底子,三色福纹装饰,看上去简洁大方,一眼就知道是名设计师的大手笔。老太太乐呵呵地说,成本不过几十块。是她有次看连续剧,发现潘虹穿着这件衣服很有气场,于是特别记下了个中细节,自己找相同的料子仿的。记者问,回放了多少次电视剧才把细节记下来的?老太太一脸茫然地问,“电视剧怎么回放?我只是习惯到哪都带着小本子和铅笔橡皮,那天看完就顺手在纸上画下来的,也就几笔,剩下的就自己发挥了。”


    因为手巧,上世纪60年代,就有单位劝蒋奶奶“跳槽”。她的单位隔壁是当时新光服装厂的门市部,有一天,门市部经理找到她,说:“我们厂要找你算账了,被你害惨了。”原来有不少顾客拿着衣服来,要求依样订做,可他们哪里做得出来呢?门市部一问才知道,都是隔壁厂里有个叫蒋碧华的人自己设计制作的衣服。“这样吧,我们也不跟你计较了,要不你来我们厂上班吧,工资给你现在的双倍。”蒋碧华回单位一说,领导死活都不肯放人,这件事才作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