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环街道 首页
文化明灯照亮联丰村民新生活

        眼下正值秋收时节,临河区八一乡联丰村的妇女们舞动美好生活的热情一点都没有因为农活而减少。

       “过去也没个甚文化活动,女人们除了下地、围着锅台转,就是串门子、翻闲话。”近日,联丰村妇女主任杨春花告诉记者,自从文化下乡活动开展以来,人们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改变,晚上一吃完饭,大家就忙着往村里的文化活动室跑,“每天红火的,又能跳舞,又能锻炼,又能在一起交流”,聊的都是“这家黄瓜卖了多少钱,那家柿子卖了多少钱,我们家今年种的甚,你们家明年种甚呀?”等跟自己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

       据了解,联丰村有7个村民小组,农户535户,人口1589人,耕地9596亩。1998年开始建设小康村发展设施农业,2007年作为乡里的试点推行“四位一体”新农村建设模式,至今已建成“四位一体”模式户535户,建成温室608栋。2015年,该村人均纯收入达到2.2万元,其中来自设施农业的收入占80%以上。“其实,农村人除了想吃好穿好之外,也想过得丰富多彩一点儿了……”正如八一乡文化站负责人赵凤娥所言,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强烈。为此,2012年5月,联丰村按照“设施建设要便民,各项服务要利民,群众需要什么就做什么,基层缺什么就补什么。”这一思路,坚持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完善提升文化中心服务功能、实现基层服务与群众需求有效对接上,建起了综合文化大院和文化广场,购买配备了图书、音箱、锣鼓等文化器材,还经常组织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广场舞大赛等文体活动。村民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先后组建了百人腰鼓队一支、约50人的文艺队和广场舞队各一支,还有二人台戏班子等。文化大院成了村民的好去处,人们在忙碌之余,不仅能看上自己喜爱的二人台和书报刊,还可以敲起锣鼓,扭起欢快的秧歌,唱起幸福的颂歌,跳起时尚的舞蹈……

       “最初,就是单纯地跳跳广场舞,现在,我们都开始自己编排二人台小戏了。去年春节的时候,我们的优秀节目《十个全覆盖赛白努》上了巴彦淖尔市春节联欢晚会,而且还获了奖。”杨春花自豪地说。

       此外,联丰村还探索出了一条群众文化生活与农村基层党建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新路子。村党支部借助宣传栏、广播、横幅、远程教育、“草原书屋”等平台,广泛开展党建知识、政策法规、种养殖技术等方面的宣传、培训和学习,提高党员群众学法守法、科技致富的能力;利用传统节日,组织党员群众开展庆“七一”文艺汇演、春节广场舞比赛等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将党风廉政、“美丽联丰 清洁乡村”、惠民政策等内容编成二人台进行宣唱;2015年,由女党员牵头成立了巾帼志愿者服务队(现已壮大至30人),主要开展保护妇女权益、帮助弱势群体等服务。同时,成立了由支部书记、村两委班子成员、党员、养殖大户、企业员工共同参与的爱心捐助中心。2016年,为村内8名80岁以上老人每人捐款300元,为12名60岁以上老人每人免费发放价值300元的中心医院体检卡。

       不仅如此,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普及和“十个全覆盖”工程的不断推进,联丰村将“草原书屋”升级,投资配套建设了集数字化图书报刊阅览、专题性数据库检索查询、多媒体电子出版物欣赏、互联网信息浏览和计算机实用操作技能培训等多种服务功能为一体的电子阅览室,进一步强化了基层文化建设的薄弱环节,更好地满足了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

       “我们一块儿唱歌跳舞的这些人还建了两个微信群,一个叫‘聊聊说说群’,一个叫‘唱歌群’。大家在群里面经常发一些自己录制的广场舞视频或唱的歌,供群里的成员相互交流学习或评比看谁唱得好、跳得好。有时候也发布一些农情信息,比如说‘今天的柿子多少钱’‘谁家有黄瓜需要出售’‘哪家人家农活儿忙,需要帮手’……”说起互联网给村民生活带来的新变化,已年过五旬的杨春花一点都不out。

 来源: 巴彦淖尔日报社全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