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溪镇 首页
冯小刚亮相多伦多金句不断:特想“冒犯”观众


冯小刚亮相多伦多电影节“大师班”

腾讯娱乐多伦多报道团(文/风易)

多伦多当地时间9月10日下午,携新作《我不是潘金莲》而来的导演冯小刚,作为多伦多电影节大师班的嘉宾亮相,与主持人《综艺》杂志亚洲主编帕特里克·法拉特对谈。冯小刚在对谈现场谈及自己的新作,电影之路以及自己作品的独有价值,更为令人印象深刻的,则是他的幽默。

比如当主持人询问他为什么如此喜欢英国电影《诺丁山》,并愿意两次拜访伦敦当地的影片取景地的时候。冯小刚的答案非常耿直:“当时我房子装修。我很喜欢英国的门把手。我听说只有那里有卖。我是去买门把手的。”

在被(又一次)问到为什么在新片中选用圆形画幅的时候,冯小刚表示与其“把可能变成可能”,显然“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对他的吸引力更大。并且,当创作初期身边人反对他的时候,认为他在“冒犯观众”。冯小刚说这更刺激了他做出如此选择:“一听这句话,我反而更来劲儿了。我那么多年都在服务观众,这一次,我很想冒犯一下观众。”

对谈开始的阶段,冯小刚看上去依然受时差及疲劳影响,几个问题下来有些“答非所问”,还把“李雪莲”说成了“潘金莲”。不过,在谈到自己创作经历以及早期导演生涯的时候,他开始进入状态,对谈后半程更是亮点多多。

在现场,他回忆自己导演生涯早期,坦言自己曾犯下错误:“我在拍第一个电影的时候,我第一个电影在模仿别人拍,希望显得成熟。这是我非常遗憾的。”尽管语言不通(现场通过中文/英文半同声传译),不过冯小刚的答案数次引发台下中外观众的笑声。他在现场也用伍迪·艾伦打比方:“我的电影,最有营养的都在台词里。如果伍迪·艾伦电影里的台词变得简单了,那么他的电影的价值也会有所下降。”

在谈到签署了知名经纪公司CAA是否代表其有进军好莱坞的举动时,冯小刚非常无辜:“我觉得好莱坞不会需要我。我去那也没什么事儿做。”

“我连英语都不会说”。引发了整场对谈中最后一次的笑声和掌声。

大师班是电影节市场单元中的一项主要活动内容,作为嘉宾亮相的都是世界级的电影人,今年的嘉宾包括冯小刚、道格·李曼《史密斯夫妇》《谍影重重》)吉尔·索罗威(《实习医生格蕾》)等。当天在冯小刚之前亮相的,就是在本届影展交出自己导演处女作的英国演员伊万·麦克格雷格。之前的2014年,中国导演宁浩来到影展时,也曾作为此环节的对谈嘉宾。


冯小刚亮相多伦多金句不断:特想“冒犯”观众

冯小刚在《我不是潘金莲》拍摄现场

以下是对谈内容实录:

谈新作:特喜欢刘震云的小说 回忆导演生涯早期

——“我是一开始没什么个性,之后慢慢变成一个有个性的导演。”

主持人:很荣幸邀请到了冯小刚导演。导演的作品是我喜爱上中国电影的原因。关于他的新片《我不是潘金莲》。我在几天前看过了电影。我认为电影中有许多的主题:小镇上的官员、男人、政府制度……我好奇,哪一个是你想要说的?

冯小刚:这个电影是讲潘金莲(口误,应该是李雪莲)这个人物。在她告状的过程中,这个,牵连了整个系统。

主持人:电影中的李雪莲,看上去非常的愤怒。那么作为电影人,你有这种愤怒吗?

冯小刚:我特别喜欢刘震云的这篇小说。因为大多数中国当代的作家,如果写一个悲观的善感的故事,他也会用伤感方式写故事。刘震云则用一种幽默的方式来讲述故事。这是我喜欢的。

主持人:你说过你和中国其他电影人的经历有着很大的不同。为什么这么说?

冯小刚:每个导演,他的第一部导演的作品,是非常重要的。我在拍的一部电影的时候,我犯了一个错误。我觉得第一次当导演,哪怕你的作品,有很多的瑕疵都没有关系。但是有两条是很重要的。第一个是,看生活的角度是自己的角度,不是大家的角度。第二个是,你的表现手法,也应该是自己的。我在拍第一个电影的时候,我第一个电影在模仿别人拍,希望显得成熟,这是我非常遗憾的。

到现在我快60岁了。我到现在认识到,我要用我自己独有的方式拍电影。我是反着来的。他们是一开始很有个性,然后个性慢慢被抹掉了。我则是一开始没什么个性,之后慢慢变成一个有个性的导演。


冯小刚亮相多伦多金句不断:特想“冒犯”观众

冯小刚的电影处女作《永失我爱》剧照

主持人:你还当过编剧、美术等不同的职业,这对你的导演生涯有何帮助?

冯小刚:我确实是从电影的美术开始做起。最初我想当导演的时候,没有人给我钱,让我拍。可是做编剧不需要别人给你钱。作为美术,我是很好的美术。作为编剧,我写了三个剧本,没有一个浪费的,都被搬上大银幕了。因此当我做导演的时候,我已经对整个行当非常熟悉了。 这也是我为什么,在拍第一部作品的时候,自认为自己是个有经验的电影导演。

主持人:你的电影种类多样,你自己感觉对于哪种类型最舒服呢?

冯小刚:一开始我觉得喜剧是最舒服的。写剧本舒服、拍起来舒服,和观众一起欣赏的时候也舒服。但是我的心情有些变化,我变得有点悲观了。我不喜欢重复做同一种电影。我希望有不同的尝试。

主持人:你被视作是中国“贺岁片”的创始人,这是一种什么类型?

冯小刚:在20年前,中国的电影行业特别糟糕。没有人看电影了,电影院都变成夜总会或者按摩的地方。这时候电视剧兴起。拍电影的导演也都去转行了。还有一部分导演。坚持拍艺术片。艺术片本来就很小众。就没有人拍电影了,特别萧条。

我在这样的时候进入这个行业。我就拍喜剧,给大家过年时候看。从那个时候开始,观众非常喜欢我的喜剧,他们回到了电影院。中国电影市场也从那个时候开始复苏,直到今天成为世界第二大市场。我刚开始拍的时候,中国电影一年只有5亿票房,现在一年可以有500亿。

于是,现在市场火热了。当年拍电视剧的导演,也回来了。拍艺术片的,也回来拍商业片了。很多热钱,做金融的教导演怎么拍有市场的电影。所以整个中国电影市场,变成了都是娱乐片。这个时候,我开始转变,我拍一些有特别好的故事,或者特别好的人物,但是不那么商业的电影,比如《我不是潘金莲》。因为这么多年下来,观众相信我,所以我可以拿到投资,完成我的电影。

冯小刚亮相多伦多金句不断:特想“冒犯”观众

《大腕》诞生于饭桌上的一个玩笑

谈创作:一个饭桌玩笑拍成《大腕》 中国电影人不该迷恋特效

——“写剧本,最怕陷入无中生有,瞎编。”

主持人:你的电影有一种传承性。你和葛优王朔的合作过多次。这是什么样的原因呢?

冯小刚:我觉得中国作家里,两个人对我的影响巨大。王朔和刘震云。过去喜剧电影里,王朔对我的影响更大。他们俩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幽默。我喜剧电影是来自于他的小说,观众觉得非常有意思,开心。也有很多的讽刺。不是金·凯瑞或者香港式的喜剧。刘震云的电影也有讽刺。《1942》其实也是一部很幽默的电影。

葛优呢……他是一个明星,他和我拍了很多电影,深受观众的喜爱。他和我非常非常默契。他可以对于电影中的台词、人物,心领神会。别的演员很难做到他的程度。这是我们悠久合作的原因。

主持人:那么,葛优会对于剧本的创作产生影响吗?

冯小刚:我和葛优是,我们在喝酒的时候给他讲故事。然后开始创作剧本,创作过程中,我会把兴奋的地方跟他交流。写完的时候也会给他看,他也会给我很多的意见。他已经对角色非常熟悉了。

主持人:你个人剧本的创作过程是什么样的?

冯小刚:我个人习惯于,两个人在一起写剧本。我举两个例子。《大腕》这个电影就是来自于饭桌上的一个玩笑。在那个年代,中国突然进入一个广告爆发的时代。过去中国没有市场经济。每个人都对这样的变化很有感触,但是没有反映这个主题的电影。

饭桌上,我就开玩笑:“广告上无孔不入,葬礼呢?如果一个大明星的葬礼,会不会吸引他做广告呢?”我觉得这个有可能。说到这个点子的时候,我们觉得可以拍成电影。一个剧本就从一个玩笑,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让这个故事更好玩,更疯狂,更不可思议。实际上深层次就是讽刺广告商。有热情有思路,剧本写起来就很快了。

第二个例子就是《手机》(电影版 电视版)。我之前一直在弄一个剧本,怎么弄都不行。本来我要开会,讨论这个剧本。结果开会的前,我发现每个人都在打电话,而且打电话的时候都要到没人的角落里,见不得人。我就觉得,每个人的手机里有很多不可告人的秘密,每天大家都要撒谎。我觉得,手机不是手机,是手雷。总有一天,里面的信息,会爆炸的。

这个会开不下去了,每个人都在讲电话。于是,我就说,别开了,我们来拍这个电影吧。刘震云一听我的想法后,特别感兴趣。然后我们就开始创作了。我们觉得,最有戏剧性的角色就是,一个电视台谈话节目的主持人,主持一个讲实话的节目,但是这个人每天在说谎。电影上映后,票房非常好。在电影放到一半的时候,男性观众都去上厕所了。记者特别好奇,跟去厕所去看为什么?后来发现,他们都在厕所里删自己手机里的短信了。

很多男性观众都骂我。说那么多题材不拍,我干嘛拍这个?而且我发现,男的观众,都是偷偷自己一个人先去看这个电影。然后当他们的老婆说要看这个电影的时候,男的都阻止说:“这电影特别难看,别去看。”然后老婆们很好奇:“不对啊?我的闺蜜、女性朋友们都说好看啊?而且还说这个电影可以揭露你们男人的真实面目。”

所以为什么这个电影票房好呢,因为男性观众都看了两场。

这个电影也是来自于生活。我很熟悉。写剧本,最怕陷入无中生有,瞎编。写剧本就应该从生活历来。

只有一个国家是例外的,那就是好莱坞。但是我觉得中国电影的编剧不应该这么做。


冯小刚亮相多伦多金句不断:特想“冒犯”观众

《手机》海报

主持人:为什么你特别喜欢《诺丁山》?听说你还在来伦敦的时候两次前往诺丁山,这是真的吗?

冯小刚:是的。我不是看场景。我是装修房子。我需要十几个门把手。我很喜欢英国的门把手。我听说只有那里有。我是去买门把手。

主持人: ………………你曾经和那个电影的制片人邓肯·肯沃希合作。是他说的。我以为有什么深意呢。

冯小刚:有一次在上海电影节,我当评委,同事里刚好有邓肯。之后我们成为了朋友。他特别喜欢《天下无贼》,希望做英文版。我很喜欢他做的两个电影《诺丁山》、《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对于中国电影很有帮助。

现在中国电影人,喜欢拍特效大片,科幻、魔幻。但是我认为,中国导演做这样的选择不太明智。好莱坞现在难以逾越,全世界各国电影人都在好莱坞的阴影里。观众可以看好莱坞电影,为什么要看B级的中国科幻片呢?中国观众,既要看好莱坞电影,也要看本土电影。当他们看国产电影的时候,他们希望看到自己身边的故事和生活。这也是我一直坚持的事情,就像《我不是潘金莲》,这是只有中国才可能发生的故事。

主持人:为了那些没有看过电影的观众,我要问一个特别明显的问题,为什么用圆形画幅?

冯小刚:一开始是因为,张艺谋拍过一部《秋菊打官司》,是为了和那部电影有所区别。那部电影非常写实,准确反映了中国的现状,整个电影让你感觉很荒诞。因此,我觉得不要用一个很纪实的方法拍摄。现在流行肩扛的摄影,跟着演员拍啊什么的。我要用一种非常独特的方式讲述这种故事。

我看了多兰的《妈咪》,也是加拿大的导演。可是他用了方的。那我就要用圆型的。我一说这个想法的时候,大家都说你这样不行,说我冒犯观众了。一听这句话,我更来劲儿了。我那么多年都在服务观众,我很想冒犯观众。拍没人拍过的东西。如果一件事儿,一说大家都说好,那么会是陈词滥调。那么只有大家反对的,那么才会是创新的。

方的——把可能变成可能。圆的——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哪个更有意思?显然是后者。

而且在中国,宋朝的文人画,是圆形的。很有中国的味道。这个圆,就可以从视觉上更有中国的味道。那么,我就想要不要一直都用圆的?我想,一部分,在她的家乡 一部分是北京。是个大城市,是个权力机关。要和她的故乡有很大的反差。所以,用方的特别好。而且,我认为,方和圆是形状的两种基本形态。在中国,“方圆”用来形容“规则”、“规矩”。用方和圆的转换来表现故事,非常恰当。

中国几千年来是一个人情社会。人情社会,就是做人做事,要圆滑。政府提出要建设“法治社会”。李雪莲就是一个人情社会到法治社会过渡期的一个故事。


冯小刚亮相多伦多金句不断:特想“冒犯”观众

《我不是潘金莲》使用了特别的画幅

谈愿景 自比伍迪艾伦 好莱坞不会需要我

——“我的电影是和中国社会的进步,保持同步的。”

主持人:我们可以看到你电影中有一些与时事结合的地方。那么,你是如何在拍电影的电影的时候,让故事和时代接轨呢?

冯小刚:我没有太听懂你的这个问题。

主持人:那么不如我换一个接近的问题。你的电影中的现实性,探讨主题的时效性,是你创作时候的追求的吗?

冯小刚:有的人为了审查容易通过,就拍一些古装片啊,远离现实生活的电影。可是我觉得,中国现在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不能没有电影记录这样的变化。大家不能回避现实。虽然拍当代生活有一定风险。但是我想, 应该让以后的人通过电影了解不同时期的中国社会。

我的电影是和中国社会的进步,是保持同步的。拍这样的电影让我兴奋。而且我对于当代生活我很熟悉,我会在拍戏的时候,剧本创作的时候,我会知道什么准确,什么不准确。

主持人:那么《唐山大地震》是一个例外么?

冯小刚:这个……我经历过。这个事情虽然发生在上个世纪70年代,但是对我来说是熟悉的。我60多了,我经历过中国物资匮乏的时候,看到了经济发展的年代。我觉得每一个时期,都是拥有值得讲述的故事。

冯小刚亮相多伦多金句不断:特想“冒犯”观众

《我不是潘金莲》剧照

主持人:让我们谈回《我不是潘金莲》。电影中像“因小失大”这样的台词。是不是有着深层次的含义?

冯小刚:这是有意为之。尤其对于中国观众来说,在中国的语境里,这回让观众会心一笑。但是外国观众就不太好理解了。我们要把一个大学课本的知识,翻译成小学课本一样的内容。可是外国观众是成熟的观众。如果翻译难了,你翻译不出来那种言语之外的意思。 翻译简单了,他们觉得这有什么意思啊?

我的电影,最有营养的部分,都在台词里。这是我的电影特点,独特之处。我举一个不太恰当的例子,伍迪·艾伦。如果把他电影里的台词变得简单了他的电影的价值也会有所损失。

主持人:你被视作中国的斯皮尔伯格,而且还主演了一部电影。你下一步想做什么?

冯小刚:很多的导演,都拍过和自己的青春往事有关的故事。我从来没有拍过。我下一步就是要拍一个我的青春年华,自传性质的故事。可能明年会开拍。

主持人:你刚刚签约了美国的经纪公司CAA,这是要进军好莱坞吗?

冯小刚:也没有。那时候他们问我如果我没签别的公司,CAA可以帮你处理,如果你在外面有点什么事儿的话。可是我也确实没什么事。我觉得好莱坞不需要我。我去干嘛?我连英语都不会说。

主持人:很显然,就算语言不通,你能够有让所有人发笑的幽默风格。非常感谢。

(来源:腾讯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