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显镇 首页
亚瑟:我如何“伪造”出了一部莎士比亚剧

2011年,美国作家亚瑟•菲利普斯推出了他的最新小说《亚瑟的悲剧》(The Tragedy of Arhtur),这部小说最令人惊叹的是,菲利普斯在其中创作了一部五幕的莎士比亚剧,并被诸多国外知名莎剧评论家认为是“一部没有明显用字错误的精彩伪作”,并于2013年在百老汇上演。而这部游走于现实和虚构、模糊了真迹与伪作的小说不仅被视为“莎士比亚版本的《达芬奇密码》”,被众多媒体列为“年度最佳”,还入选了2013年度都柏林国际文学奖短名单。今年四月,该书的中文版由上海译文出版社推出,近日,澎湃新闻就这部小说的创作对亚瑟•菲利普斯进行了专访。

澎湃新闻:《亚瑟的悲剧》是一本非常与众不同的小说。能否请您谈一谈创作这本书的缘起。

菲利普斯:有时,一本书的灵感来源于你有很多不同的想法,并时常与人聊起,然后忽然有一天,你发现在过去几个月里,你一直在反复谈论同一个话题。《亚瑟的悲剧》就是这样。我经常和朋友聊起莎士比亚,我有一位从事戏剧表演的朋友,我记得我对他说:“我不喜欢莎士比亚,虽然我可能对某几部作品有一点好感,但总体上我不喜欢他,也说不出为什么不喜欢,虽然照理我应该喜欢他才对。”印象中,当时我刚又出版了一本书,我讲了一句,今天人们批评我们的种种毛病,莎士比亚也一样有,却无人批评他。我想这其实是出于自负和自大,可能我读到了一篇负面的书评,评价我书里的人物写得不好,我对我的演员朋友说,莎士比亚也犯过一样的失误,也有一样的缺陷和不足,却不用遭受那类批评。我的朋友反问我:“你为什么这么恼恨莎士比亚呢?他什么也没干。人们对他过于苛求。他凭什么要一一回应大家的牢骚,当一个完美的神呢?”我思考他的那番话,另一方面,我曾在一本书里插入过一小幕莎士比亚式的戏剧场景,没有人发现那是我伪造的。于是我开始遐想,我需要学习和掌握哪些东西,从而去模仿他,去骗过人们的眼睛,可能是几页文字,甚至几句话,或是一部完整的剧本,那需要哪些元素。我该怎么理解他,理解他的创作过程,理解他在英语文学里为何会有今天的地位。他是一位作家,他写什么,他如何选择和撷取创作素材,他创作一个剧本所需的时间,他写作时书桌上摆着些什么,这一系列问题像脱缰的野马般在我脑中奔腾。

澎湃新闻:所以这好像是一个实验,您走进莎士比亚的头脑,化身成他?

菲利普斯:可以这么说,假如真有可能做到的话,走进他头脑的一个小角落。对我而言,去揣想他创作一个剧本的动机,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接着,我想看看自己能否写出一部像莎士比亚那样的剧作。我不打算蒙骗人,也不奢望获得好评,说我写得不亚于莎士比亚。我的目的在于学习和了解他的创作步骤,他取舍素材的标准。首先,第一个问题是,写什么。我自问,当莎士比亚要创作一个剧本时,他如何选定主题。我阅读了他的所有作品,诗歌、剧本,我们现有的出自莎士比亚之手的一切。我尽量按照他创作的时间顺序来阅读,并采用朗读的方式,通过朗读他数千页的创作,试图理解他。我面临的第一项选择是,莎士比亚的下一个剧本会写什么。

澎湃新闻:莎士比亚写过亚瑟王吗?

菲利普斯:他在作品里提到过亚瑟王一两次,但没有一部剧作是以亚瑟王为主人公的。我所思考的是,哪些素材是莎士比亚可能有、可能会写,但实际没有写的。我就这样一步一步地走近莎士比亚。

澎湃新闻:您选择与您同名的亚瑟王作为剧本的主人公,这是某种巧合吗?

菲利普斯:是的。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男生若名叫亚瑟,便会收到各种与亚瑟王有关的礼物,书啊、玩具啊,装扮成亚瑟王的服饰,看有关亚瑟王的电影,所以亚瑟王这个人物深深刻印在我心中。上大学时,并非巧合地,我主修了欧洲中世纪史,这大概和我自己名叫亚瑟有关系。从小,我喜欢阅读亚瑟王的故事,喜欢那些头戴王冠、手舞长剑的勇士。后来我开始研究英国历史,对实际的英国史有了更多了解,就这样一来二去,逐渐发展。当然还有一点,我的名字是取自我的祖父,可以说,在我的曾祖父给我的祖父起名那一刻,就冥冥中注定了我的人生。

澎湃新闻:在《亚瑟的悲剧》里,存在若干位亚瑟,叙述者、叙述者的父亲、亚瑟王,全叫这个名字,这里面有什么不一样的意义吗?

菲利普斯:《亚瑟的悲剧》这本书探讨很多问题,探讨在小说和文学里寻找答案,解释自己的人生,探讨如何试图把自己设想成故事里的人物,感受虚构人物对自己的重要意义,并进一步去理解,塑造了那些虚构人物的作者,是否也存在于身边,或是否让你有认同感。此外,这本书也是在讨论如何试图理解你的父母,理解你的身上有多少父母的印迹,理解你的父母在你偏颇失当时所表现出的反应。几位同名的亚瑟出现在书里,似有一种心理学层面的效应。

澎湃新闻:这本书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像回忆录,第二部分是完整的剧本,请问,您先构思和完成的是哪一部分?

菲利普斯:每一稿,我都按照故事的年代顺序来创作。《亚瑟的悲剧》(威廉•莎士比亚)或写于1591年,或写于1972年,所以每一稿,我都是先写剧本,然后写《亚瑟的悲剧》(亚瑟•菲利普斯),介绍和叙述剧本的来龙去脉。但在阅读时,我认为应该反过来,先读介绍,后读剧本。

澎湃新闻:我们先来聊一下这个剧本吧。剧中的情节全是您虚构的还是改编自某些传说或历史掌故?

菲利普斯:原始的故事取自《霍林谢德的编年史》(Holinshed’s Chronicles)。那套书写于16世纪70年代,是一份很有意思的文献,首度企图以包罗万象、百科全书般的方式,准确记载不列颠群岛的历史。但这套书依据的原始资料包含了史实和神话,两者皆被纳入书中,并被赋予同等价值。因此,在这本编年史里,读者既能读到对理查三世统治时期的详实记述,也能读到亚瑟王的历史事迹,比如他入侵罗马帝国,虽然都是假的。就我所知,目前的研究表明,历史上可能并无亚瑟王这个人。他的故事,也许有某些小片段,属于某位凯尔特人首领,或罗马帝国的将军,湮没在了威尔士。但总体上,亚瑟王的故事集合了神话与传说,有些是法国人的,有些是凯尔特人的,有些是古罗马人的,统统被安在一个人物身上。我在剧本中所写的亚瑟王的故事,发生在公元6世纪,一场英格兰、威尔士与苏格兰、皮克兰之间进行的战争。

澎湃新闻:有关这个剧本,更令人惊异的是语言。您如何在语言上模仿和再现莎士比亚?

菲利普斯:在写这个剧本时,我用的全是16世纪90年代上下、莎士比亚能接触到的单词和语汇。我尽我所能,保证没有一个词是1592年以后新创的。有若干单词是为了剧本而凭空生造的,依照莎士比亚在其作品中创造生词的原则和风格。人们把英语中的许多词汇归功于莎士比亚的首创,这是一个有争议的事实。虽然他的确创造了一些以前没有过的词,但别的词,尽管是首度出现在他的作品里,却并不表示一定是他发明的,他可能只是第一个将那些词运用在文章里的人,或是我们现有发现的文本里最早使用那些词的人。英语里有数百个单词,最早的文字记录是追溯到莎士比亚。

澎湃新闻:造词,这是语言演变过程中常有的现象。

菲利普斯:毫无疑问,在语言方面,莎士比亚是个超级天才,所以把许多新词归于他的首创,那是合理的推测。除了仿照莎士比亚造了一些生词以外,我尽量使剧本的节奏和韵律、文法和措辞,不仅符合那个时代的作品,而且贴近莎士比亚早期的风格。我相信在专家看来,我肯定犯了几百几千个错误,但那也是目的所在。

澎湃新闻:您通过什么方式来学习莎士比亚时代的英语词汇?

菲利普斯:我阅读了他的所有作品,还阅读了语言学家论述他的著作,一位名叫David Crystal的威尔士语言学家和哥伦比亚大学研究莎士比亚的教授James Shapiro给了我慷慨的帮助。此外,莎士比亚使用的是近代英语(Early Modern English),在这方面有许多专门的词典,对近代英语中我们不认识的词汇做出现代英语的注释,可惜没有反过来的,告诉你某个意思用近代英语应该怎么表达。所以,我在阅读莎士比亚的作品时,设法自己总结了一份把现代英语转换成近代英语的语汇表。

澎湃新闻:听起来,这有点像是在用一门外语写作?

菲利普斯:有些时候是,需要一个词一个词地琢磨,进度很慢,其余时候,我可能一下子写出几行诗,回过神来,发现无论音节、格律、还是句子的结构,都感觉像出自莎士比亚之手。的确,这可以说是在用一门外语写作,但这不同于用外语表达“请载我去酒店”、“我要去餐厅吃饭”这类日常用法,我要做的,是讲述一个取自《霍林谢德的编年史》的故事,并加以修整,依照莎士比亚构思剧本的方式,把这个故事改编成戏剧。我需要同时关照许多方面,这是一次很棒的实践,虽然我不知道有几分成功,或许这要由读者来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