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坊回族满族乡 首页
文化民生给了群众许多获得感

 每天晚饭过后,只要天不下雨,牌坊乡牌坊民族社区的文化广场就响彻着一片欢歌笑语,村民们在这里尽情展示着对生活的热情和幸福,跳广场舞的、打羽毛球的、练太极拳的、唱小调的……如火如荼的群众文化正改变着百姓的生活方式,群众“主角”用舞蹈和歌声传递着幸福和谐的正能量。

退休教师老完家就住在文化广场附近,每天都到这里,沿着千柳公园的石径散步。他告诉笔者,现在的文化广场和千柳公园以前只是一片荒草田和一口小水塘,当时没有一处像样的公共活动场所,群众也没有什么休闲、锻炼的好去处。“现在政府越来越重视文化惠民生,除了我们这有文化广场和公园,像三王、新丰等美丽乡村示范村也陆续建起来了,少数民族文化长廊、蹴鞠场、综合文化站、乒乓球台、羽毛球网、凉亭、小桥……这些大大提升了老百姓的幸福指数。”老完说。

牌坊民族社区文化广场,是牌坊乡推进文化民生工程建设的一个缩影。作为合肥市唯一的少数民族乡镇,近年来,牌坊乡顺应各族群众需求,依托科学规划,加快“全国特色小镇”申报,提速民族风情街建设,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完善民生保障工程,提升乡域空间品质,提升群众幸福感。

离开牌坊民族社区文化广场,笔者来到满族民俗馆,高高耸立的“索伦杆”仿佛在诉说满族图腾乌鸦的上古传说;馆内陈列的各种完好的农具,依稀再现农耕文化的繁忙场景;在梦成满族大院,“八大碗”重现满族“下八珍”的迎客之道和饮食文化;少数民族民俗文化展览馆也正在加快建设,即将投入使用。

文化普惠工程也向着农村延伸。每个村一个农家书屋,每个农家书屋每年2000元经费;每个村每年1200元体育活动经费、4400元文化建设经费、2000元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经费、4000元电影放映经费,5万元综合文化站管理维护经费……文化的普惠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让牌坊乡老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了快速提高,不光口袋富,脑袋更要富。

如今,文化民生工程成为了牌坊乡的一扇窗,透过这扇窗,我们看到了更多的群众享受到了文化发展的成果,看到了文化服务绽放的活力和生命力,更看到了各族群众亲如一家的民族团结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