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镇 首页
乡村“黄马甲”甘为“老黄牛”

当第一缕晨曦照射在通往经过古战国时期吴大墩遗址那条幽静乡村道路上的时候,一个身穿橘黄色背心的方正身影,在朦胧之中映入人们的眼帘,村里的人都知道,那个人肯定是古城镇东庄村保洁员吴长贵。这位土生土长的农家汉子,以质朴、厚道、仁爱的为人态度,以专注、平和、认真的做事风格,把一名老共产党员无私奉献的精神恣意挥洒在这片热土之上。

群众眼里的“老勤务员”

夏日的早晨气温依然很高,吴长贵披衣下床,走到村委会办公室,独自一人将室内卫生全部打扫一遍,烧好开水,然后拿起门后边的笤帚,掩上门,朝着古战国时期通往吴大墩遗址那条幽静的乡村道路走去:一天的保洁工作也在吴长贵的满是汗水的衣背上拉开行程。

东庄村,但凡提起老吴,大家都会情不自禁竖起大拇指:“吴长贵是好样的。”吴长贵是一名老党员,今年70多岁,他的家就在村委会对面,长期以来,义务为村委会打扫卫生、烧茶煮水成为每天的“必修课程”,就连平日里有个头疼脑热或者有急事走开,老吴也是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前来村委会办事的群众都亲切地称呼他是“老勤务员”。吴长贵对人对事有着一副热心肠,农闲时分,他会与村两委一道,在志愿者服务小队里担任重要角色,义务承担起修路补桥、扶贫救困、治安巡逻和卫生保洁,数十年如一日,让这位老人成为了村里大情小事的内管家,为公益事业谱写了一曲曲爱的篇章。

大桥上的“活动警示牌”

常年从事农业重体力活的经历造就了吴长贵硬朗的身板,寻常人根本看不出来老吴已年过70,尤其是他干净利落的做事风格,勤于锻炼的良好习惯,让老吴成为了年轻人效仿的表率。老吴说,自己喜欢运动,每天两次徒步10余公里,让全身充满了精气神。的确,在闲暇之余,很少看到老吴在休息,不是帮助他人干农活,就是参与村两委活动,在该村东面大桥山有一段道路坑坑洼洼,每到下雨天格外难走,加上这条道路是链接岱山脚下东庄村唯一一条村级道路,同时这条路也是村里小学生上学的必经之路,路况时好时坏,对骑车上学的学生以及用电动车送孩子上学的村民来说,隐患很大。吴长贵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多次向村两委为修补桥面路况提出建议,在他的提议下,他还主动参与每年为桥面铺设沙石,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通行问题。此外,吴长贵还每天在特定时间内坚守在大桥一侧,为过往行人和车辆提个醒,成为了大桥上的“活动警示牌”。孩子们上学和村民们的通行也安全了很多,大家对此赞赏有加。

黄土地上甘为“老黄牛”

上午9点多,已经绕着吴大墩遗址那条幽静的乡村道路清扫一遍的吴长贵,匆匆回到家,吃了点早饭,又与赶来的其他两位保洁员一道,开着垃圾清运车,来到东庄村民组,对居民家门前定点垃圾进行回收。在一户村民家门口,老吴一边从分类收集垃圾的箱体内将垃圾装填到车上,一边与村民交流当前水稻用水的实际当量,当得知三个村民组都需要开闸放水的建议时,吴长贵表示,回村后便将此事向村委会通报,得到老吴的回答,村民们满意地笑了。随后,吴长贵又来到老党员张德福家里,把“两学一做”的相关内容告知90多岁高龄的张德富,和他一起聊聊家常,在生活上和精神上都给予老党员很大的帮助和慰藉。吴长贵说,自己是一名党小组长,有义务为年老体弱的老党员送学上门。

中午时分,完成村民组保洁工作后,吴长贵搬出几个小板凳,放在自己家门口,让过往的群众停停,歇歇脚。其中,还不忘烧上一壶开水,为大家解解渴。而此时吴长贵的眼睛,却紧紧盯在一边的桥面上,提醒着过往群众注意安全。作为一名庄稼汉子,吴长贵平时在地里找点营生,自家收入也十分微薄,做公益事业不仅要付出很大的精力,一定程度上还要花费自己一点点积蓄。但是多年来他始终无怨无悔,为村民群众热心服务,不求回报。就是这样一个朴实的庄稼汉子,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是用点点滴滴爱心回报社会、服务群众,温暖了一个又一个需要帮助的人,获得了越来越多人的点赞。

下午3点多钟,吴长贵打来一盆水,拿起抹布,将村务公开栏内四周清理得干干净净,随后,将新制作的村规民约、十星级文明户、道德评议公示牌一一装进橱窗内,随后拿起笤帚,第二次走向吴大墩遗址那条幽静的乡村道路,坚实的背影,在绿荫下渐行渐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