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翔社区 首页
在家居士道场威仪及规范略说 用餐篇(一)

在家居士道场威仪及规范略说~用餐篇(一)


阿弥陀佛,我们上次讲到了怎么拜谒师父,现在来说说入寺院的用餐礼仪,都需要注意到哪些方面。
用餐,寺庙里通常也是一日三餐,即使是日中一食,或者是过午不食,这也只是部分法师的个人修行轨迹,不代表总个寺院的人都要同样。‘日中一食’指一天当中只吃一餐;‘过午不食’指过了中午就不再吃,也就是只吃早、午两餐,最晚的一餐须在中午1点前结束(有的是在12点前),此后就什么都不可以吃,包括牛奶与有固体的饮料类。所以寺院的用餐说法与世俗的叫法有所差别,早、中两餐也叫用餐,晚餐就不叫用餐了,是叫‘药石’,是指晚饭在于人体中起到了‘地水火风’四大的互相补充作用,从而达到各不所缺,以致慧命的正常延续。因此说,晚餐相当于人类的每天一剂良药。

用餐,也是寺院的另一种功课。那么,在家弟子与普通信众入寺用餐也是要有规矩的。在寺院用餐大致有两个途径,一是‘过堂’用餐,是由法师引领,随众进五观堂(斋堂);二是自由餐,或跟师父一起围着餐桌吃,或没有师父在一起吃。
过堂:
‘过堂’,是在佛前上完供接着由师父引领,并有序的列队进斋堂用餐。
斋堂也叫五观堂,也是叫‘食有五观’,是说在用餐时须做五种观想,即:
计功多少,量彼来处;
忖己德行,全缺应供;
防心离过,贪等为宗;
正事良药,为疗形枯;
为成道业,故受此食;

      在家弟子与普通信众须按前面(功课随众礼佛篇)所说的位置排序,跟随大众一起进斋堂,此时的斋堂规范是与大雄宝殿功课中的东西单站位相同;例如优婆塞、优婆夷、近事男、近事女,接着非皈依男、非皈依女,如是依序而进。进入斋堂的信徒们当依各自所属的位置就位,以防站错位,或者尽量在最后排最末端的位置就位,如果座位有限不得不与法师们同排就坐时,切勿紧贴着法师而坐,起码要空出一个座位。如果进斋堂后有法师引导就随着引导就位。
进斋堂就位后要先合掌站好,不许说话,也不许弄出其他声响,等法师们坐好方可坐下。等到供养偈结束才能跟着法师们捧碗持筷开始进餐。规范如下:


①捧碗持筷,要做到‘龙吐珠’‘凤点头’的标准:

捧碗,引用佛制古语,不叫拿碗,为什么是捧呢?因为左手拇指要微扣碗沿,四指捧托碗底,这样的手指就自然形成了一个张开的‘龙嘴’,然而你的手就是‘龙’。碗,从剖面看是一个半圆体,再加上了盛满的饭,就形成了全圆的‘珠’。那么,碗在你的手(龙嘴)上,也就形成了‘龙吐珠’的模式。
持筷,持筷是拇指与食指、中指同捏两根筷子,其余两指皆为辅助,这样两根筷子与你的手指也就自然形成了‘凤头’,两根筷子是凤的上下喙(凤嘴),在每次的夹饭就成了‘凤点头’。因此,饭进口是由筷子夹送的,除了将近吃完碗中的饭和喝粥汤以外,碗尽量不贴着嘴巴。在喝粥汤时尽量不用吸吮法,以免产生了吸气的噪音声响,喝粥时以筷子辅助入口,喝汤时有汤匙就用汤匙,没汤匙就微微的吸气缓缓喝下。
②在进食中,要端正坐姿,身子不贴靠着桌沿,一定要注意的是在用餐时,碗筷切勿相碰,更不可互相敲击。双肘要悬空捧碗持筷,不可双肘拄在桌上,更不可张开双肘趴着进食,此为‘饿鬼霸食’。
③不可摇头晃脸,不可以有咀嚼的声响,咀嚼时要闭着嘴巴,上下颌也不可以一张一合的咀嚼,更不可以左顾右盼,若犯此者为‘饿鬼守食’。
④要以碗就口,不许以口就碗;也就是说,进食时要把碗送到嘴边由筷子送食,允许微低三分头,以表迎食,这叫食找人,意寓有福报的人,食必自找上门;不可以碗放桌上只低头就碗而食,这叫‘觅食’之态,象征着福薄之人要永远觅食。
⑤进食中,除了置换汤碗,不然不许放下手中的饭碗与筷子置于桌上,在置换汤碗时也不可弄出声响。

⑥用餐时,会有专人帮你添菜添饭,这叫‘行堂’。当你需要添加饭菜时,一定要适量的要,以免不合口,或者要的太多吃不完造成了浪费而损福报。要菜也是有一定讲究的,比如要多少分量需要怎么比势等等,在这就不细说了,免得让大家难以领会,记得向行堂的人暗示或者低声说明就行了,切勿高声说明要什么菜、多少量,或者起身离座向在别处的行堂人索要,因为行堂是按顺序的,不会越过了你。

⑦用餐完毕,收碗时要叠放在一起,叠放时须用筷子末端斜插于碗底,再把上面的碗沿着筷子顺势而放,同时也把筷子缓缓抽出。上下碗叠放好再用筷子置靠于桌子外沿,以此来做好放碗时不超出桌子外边的参照,最后再把筷子放在碗的右边,筷子顶端朝着自己,末端往外,但不可超出桌外。
⑧用餐毕,须静静的坐着等师父们也用完餐离座方可依序走出斋堂,在走出斋堂前要先向上问讯再转身走出。如果师父们先用完餐离座,而你还没用完也不用急,可以慢慢吃完再离座,当然不能慢的太离谱了。
至此,过堂用餐全部结束!
 
                              —— 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