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手机继续浏览本文,也可以分享给你的联系人。
曹学佺说岵山荔枝是百果王、在荔枝品种里排第一唐朝诗人杜牧有一首绝句《过华清宫》:“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杨贵妃所食的荔枝到底从何而来呢?大部分人都认为,杨贵妃爱吃的荔枝产生于广西广东岭南一带,一则到现在为止岭南还是荔枝主要产地;二则妃子笑荔枝就是最好的印证,历史上真的如此吗?相信很多人对于荔枝的认识,还是来自于唐朝白居易《荔枝图序》:“若离本枝,一日面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唐朝的都城却在西安,离最近的荔枝产地尚有千里之遥。杨贵妃想在长安城里吃上一口新鲜荔枝,可是需要“不惜代价”才行。其实在白居易的《荔枝图序》中还有一句是:“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除了岭南,四川地区也是当时荔枝的主产地之一。吃荔枝,而且要吃新鲜荔枝——运输时间也就是一个非常需要关注的问题了。当时从盛产荔枝的岭南到长安,路程在大约2100多公里以上。这个距离如果到了现在,坐火车也要30多个小时。贵妃所在的时代是唐朝,刚采摘的荔枝为了保持新鲜,只有靠驿卒快马传递。唐玄宗时期,最快的驿传一日是500里,当然这是汇报安史之乱的速度。当时的加急速递每天200公里计算,从岭南到长安最少也要10天以上的时间,这还是不间断换人换马,始终保持最高速度的结果。可以想象一下,在官道上气氛异常萧杀,所有驿站的人员严阵以待,排在驿站外紧张张望,等待着荔枝和马的到来。马蹄飞奔而来,带起来的尘土遮天蔽日。骏马继续奔驰在蜿蜒的山路上,马影瞬间消失,路边在田间劳作的老农都知道原来是贵妃的荔枝来了。按照白居易诗中所述,荔枝四五日后则味变,作为资深荔枝爱好者杨贵妃,怎么会仅仅满足于岭南那不太新鲜的荔枝呢。史料记载,贵妃所食荔枝,有一大部分来自于她的老家四川。为了弥补岭南荔枝的供应不足,四川涪州(今重庆涪陵一带)的荔枝也在备选之列。苏轼的《荔枝叹》:“唐天宝中,盖取涪州荔枝,自子午谷路进入。”蔡襄的《荔枝谱》:“唐天宝中妃子尤爱嗜,涪州岁命驿致。”现代历史学家严耕望、冯汉镛、蓝勇等也较为认同杨贵妃的荔枝来自巴蜀,如严耕望的《唐代交通图考》第四卷《山剑滇黔区》里就收录有《天宝荔枝道》。唐玄宗为了让杨贵妃吃上新鲜的荔枝,特意修建了一条荔枝驿道,这条高速公路在秦岭南边,今天都还有一些遗迹。走一条叫“子午道”的捷径到长安。这条道与其他出蜀大道不同,它距离长安的距离更近。通过蜀道运送赶往长安的话,快马需要6,7天时间,这比从岭南运输快了三四天。这样也更容易保持荔枝果实的新鲜。涪州西边十余里处的”妃子园“所产荔枝,颗肥肉脆,很受贵妃喜爱。据明清时期《广东新语》的记载,“贵妃吃各地荔枝,自酸而食到甜,自青黄而食到红。”可见杨贵妃一年四季几乎都会吃这种佳果,不仅不厌烦,还会不断品尝各种不同种类的荔枝。
岵山荔枝,福建省永春县岵山镇特产,品种为乌叶荔枝,以色、香、味俱佳名闻名遐迩,早在宋代就被列为名种,载入《荔枝谱》。岵山荔枝种植历史悠久。宋代大政治家、书法家蔡襄出任泉州太守时,曾到永春第一名山——乐山的“圣泉”为民祈雨。时值大、小暑时节,永春乡民采摘一串串红艳艳的乌叶荔枝请他品尝。生长在荔乡兴化府(今福建仙游县)的蔡太守,尝到乌叶荔枝,觉得其味较之兴化荔枝尤佳,且籽核比花生米还要细小(即所谓焦核);他又发现乌叶荔枝的树冠也比兴化名种“状元红”高大浓绿,不禁拍手叫好,连声称赞。后来,宋代蔡襄觉得永春荔枝味好,籽核比花生米还要细小(即所谓焦核),把永春荔枝列为名种,载入他的农学专著《荔枝谱》。明代礼部尚书曹学佺对岵山荔枝推崇备至,称道:“海内如推百果王,鲜食荔枝终第一”。
明、清时期,永春已有荔枝栽培,文字记载始见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永春州志》,其物产志中引用《闽大记》的记载介绍荔枝:“树高二三丈,大可合抱,四时不凋,叶类冬青,花似木犀。闽产比南海、巴蜀尤殊。”并收录介绍了永春首任知州杜昌丁的《署中手植荔枝诗》永春现存有大量百年以上荔枝树,仅岵山镇就有百年以上荔枝树1181株,均为明清期间种植的老树。岵山荔枝面积3000亩约5万株,产量1600吨。岵山乌叶荔枝,皮薄核小(百分之九十五是焦核),岵山镇良好的生态条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明显的地域特色造就了“岵山荔枝”独特的品质特性:色泽鲜红,皮薄核小,肉厚汁多,肉质细嫩,甜酸适度,香气浓郁、爽滑可口,风味绝佳,品质上等。感官特色:果皮呈鲜红色,龟裂片凸起明显,且色泽均匀一致,果实心脏或卵圆形,果肉白色,味甜汁多。
岵山乌叶荔枝不仅称誉闽南,还闻名海外;许多永春籍的侨胞和港澳同胞常择荔香时节返回桑梓,品尝这风味独特的珍果。乌叶荔枝,是色、香、味皆美的珍贵水果,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即含有多量的糖分、适度的有机酸及多种维生素等,被人们当作滋补品。据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常食荔枝,能补脑健身,治疗瘴疠疔肿,开胃益脾,干制品能补充元气,为产妇及老弱人士的补品。”岵山镇隶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日夜温差大,有利于提高荔枝的总糖度;产区内土壤是呈微酸性的沙质红壤地,富含腐殖质的酸性和微酸性,有利于养分积累;产区内溪流纵横,荔枝多为独立树冠,日照充足,通风透光,有利于品质提高。在下灶古民居群的左侧,是岵山独有的水岸美景——荔枝河岸。这里是岵山母亲河金溪的茂霞段,两岸天然对称分布的古荔枝树,在生态护岸的衔接下,与碧波粼粼的水面相映成趣,让这段河岸美得的充满生机与灵气。特别是夏天,荔枝成熟,红绿相间,荔香浮动,让人浮想联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