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东街道 首页
城市记忆:“红灯”火柴
     记得童年时,父亲让我猜一则谜语:“兄弟全是瘦长个,长着一色小脑壳,平时挤着不吭声,出门办事就发火 ”我猜不出,追问谜底,这时父亲举起了手上的火柴。

火柴不贵,那时,二分钱可以买到一盒,但是,一户人家每个月可以买几盒火柴,是按计划凭票供应的。有一次,我把火柴票儿弄丢了,买不到火柴,害得家人点油灯还要去邻居家“过火”。

我家一般用南通火柴厂生产的“红灯”火柴,因为是限量供应,大家对火柴都很珍惜。平时,家里的火柴大多被放在灶口旁的“灶阁”里,有灶火的余热,火柴不会受潮,烧饭煮粥,点引火草,取用也很方便。不过,这样做也有一个弊端:那时候在乡间,我们这些孩子几乎都没有什么玩具,也没什么娱乐,于是,常有人把家里的火柴偷出来玩“火柴枪”,知道火柴放在哪里,基本上一偷一个准。

“火柴枪”也有人叫“钢丝枪”,我和小伙伴们几乎人手一把,是用自行车的辐条自制的。后来,“火柴枪”出现了“升级版”,它是用铁丝弯折出手枪的造型,用自行车链条固定在铁丝上充当枪膛,用橡皮筋拉动撞针,子弹仍然是“红灯”火柴,击发火柴的药头后,火柴棒会在炸响中像子弹一样飞出,持有“链条枪”的孩子,叉腰举枪,常常一脸得意。

“红灯”火柴给我的童年带来了乐趣,也给了我不少启迪。我还玩过火柴棒拼图。用火柴棒拼出不同图案的作品:漂亮的房子、长长的火车、六个瓣的雪花……最刺激的是在地上拼出自己喜欢的图案,然后引燃,就可以看到类似烟花绽放一样美丽的瞬间。

我还观看过魔术“空中取火柴”,魔术师走上台,轻轻地拉开火柴盒的“小抽屉”,里面空空如也,确实没有一根火柴棒。接着他手一扬,伸向空中,做起取火柴的动作,然后关上火柴盒,再打开。只见火柴盒的“小抽屉”里,满满当当地排列着整整齐齐、白白净净的火柴棍儿,红红的火柴头挨挤着躺在一起,那情景十分神奇。着迷后我认真研究,竟然破解了魔术师的招数:原来一排火柴棒事先粘在盒底,先给你看的是空盒子一面,后来翻个面给你看,似乎是取来了满满的一盒火柴,其实只有粘在表面的一排。难怪有人说,一切魔术都是假的。

早期的“红灯”火柴,盒子全都是木质的,后来出现了纸糊的。火柴棒一般都用木材生产,也出现过塑料的,但容易折断,很快就被淘汰了。听老人说,火柴的药头最初是黄磷,毒性大,10支火柴头的黄磷就可毒死一个人,有人就是吞火柴自杀的;改用硫化磷生产的火柴才是“安全火柴”。

打火机家族繁荣后,还有多少人经常使用火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