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七号镇 首页
六十年,灯塔从未黯淡 | 黑塞精选集重磅推出

今天是德国著名作家、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尔曼·黑塞去世六十周年。作家虽已远去多年,但其作品始终未曾离开,正如暗夜中的灯塔,在人们困惑与迷茫时,照亮前行的路途。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作家,译林出版社隆重推出“黑塞精选集”,一次性收齐黑塞五部最重要的代表作:

  • 《悉达多》
  • 《德米安:彷徨少年时》
  • 《荒原狼》
  • 《在轮下》
  • 《纳尔奇思与歌尔得蒙》

名家德语直译,原汁原味诠释作品精神,集中呈现黑塞璀璨夺目的文学成就。

👆点击购买纸质书

黑塞精选集

杨武能、王滨滨、 李贻琼 译

译林出版社

在此,让我们重温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缅怀这位曾为无数读者指引航向的作家。

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sse,1877—1962)

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

瑞典学院常务秘书安德斯·奥斯特林

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是一位德裔作家,他广受评论界赞誉,冷静面对公众的喜爱,进行自己的创作。现年六十九岁的赫尔曼·黑塞作品甚丰,包括长篇小说、短篇小说以及诗歌,部分已经译为瑞典语。

与其他德国作家相比,他较早避开了政治压力;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定居瑞士,并于1923 年获得瑞士国籍。但不应忽视的是,他的出身与个人关系一直都让他有充分理由认同自己既是瑞士人,也是德国人。在战争中避难于中立国,他因此可以在相对安宁的环境里继续自己重要的文学创作;如今,他与托马斯·曼一样,是现代文学中德国文化遗产的最佳代表。

黑塞与托马斯·曼

要理解构成黑塞个性的那些相当令人惊异的元素,就必须知道他的个人背景。在这一点上,黑塞比大多数作家都要突出。他来自一个虔信宗教的施瓦本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闻名的教会史学家,母亲则是一位传教士的女儿。她有法国血统,在印度受的教育。理所当然,赫尔曼也将要成为一名牧师,于是他被送到了毛尔布伦修道院的神学院。不过他逃出了神学院,跟一位制表匠做学徒,后来在图宾根和巴塞尔的多家书店工作。

黑塞与父母,1899年

年轻时对所继承的虔敬的反叛——但这种虔敬一直保存在心底——在一次痛苦的内心危机中再次出现;那是1914 年,作为一个思想成熟之人,也是公认的地区文学名家,他走上了新的道路,远离了他此前田园牧歌式的路径。简要而言,导致黑塞作品这一深刻变化的有两个因素。

毛尔布伦修道院中罗马风格的拱廊

第一个当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伊始,他想对激动的同行们发表一些关于和平与思考的意见,在自己的小册子中使用了贝多芬的格言“啊,朋友们,何必老调重弹”,这引发了抗议风暴。他遭到德国新闻界的野蛮攻击,显然对这种经历深感震惊。他认为,这证明了自己长久以来所相信的整个欧洲文明已经患病,正在腐坏。必须是处于公认规范之外的东西才能带来救赎,可能是来自东方的启示,也可能是深藏于无政府主义理论——用更高的统一来解决善与恶——之中的核心思想。这时,他极为苦恼,满腹怀疑,便到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中去寻找解决之道,急切地身体力行,这在黑塞该时期日益胆壮气盛的作品中留下了永久的痕迹。

受黑塞作品启发而同名的美国荒原狼乐队

这场个人危机在《荒原狼》(1927)这部离奇的小说中得到了极大程度的表现,小说受灵感启发,叙述了人性的分裂,以及一个处在日常生活的社会和道德观念之外的个体内心欲望和理性之间的张力。用这样一则关于一个无家可归、如狼般狩猎、饱受神经衰弱症折磨的男人的寓言,黑塞创作了一部无可匹敌、极具爆发性的作品,它危险甚至可能致命,但同时,在处理主题过程中所融合的嘲讽性的幽默和诗意,又具有解放意义。尽管有着突出的现代问题,但黑塞在这里甚至保存了一种最优秀的德国传统的延续性;这个极度具有影射性的故事最容易让人想起作家E. T. A. 霍夫曼,《魔鬼的万灵药》的作者。

黑塞的外祖父是著名印度学家贡德特。因此,甚至在童年时,作家就已经感受到了印度智慧的吸引力。当他成年以后前往所倾慕的国家旅行时,他确实没有解开生命的谜团,但是fojiao的影响很快进入他的思想,这种影响绝不限于《悉达多》(1922);《悉达多》是一个优美的故事,讲述了一位年轻的婆罗门如何在世上找寻生命的意义。

1973版《悉达多》电影海报

黑塞的创作结合了如此多样的影响,从佛陀和圣方济各到尼采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以至于人们可能会怀疑,他主要是一位不同哲学的折中实验者。但这种观点大错特错。他的真诚与他的严肃是其创作的基础,即便是在处理最为恣肆的主题时都保持着妥善的控制。

在他最完善的中篇小说中,我们既要直接地也要间接地面对他的个性。他的风格一向令人赞佩,无论是表现叛逆与超凡的狂喜,还是表现冷静的哲学思考,都同样完美。在《回想录》(1937)中,绝望的盗用公款者克莱因——他逃往意大利以求最后的机会——的故事,以及对他已故兄弟汉斯所做的至为冷静的描绘,都是不同方面的创造性的纯熟范例。

黑塞笔下自己的书屋,1931年

在黑塞近期的创作中,小说巨著《玻璃球游戏》(1943)占据着特殊地位。这是一个关于神秘思想秩序的幻想,在英雄气质和苦修风格的水平上与yesu会士相同,其基础则是运用沉思冥想作为一种治疗方法。小说有一种绝对必要的结构,在这一结构中,“游戏”的概念及其在文明中的作用,与荷兰学者赫伊津哈对“游戏的人”(Homo ludens)所做的精妙研究有着令人称奇的相似性。黑塞满怀壮志。在崩溃时期,保存文化传统是一项意义重大的任务。但是通过把文化转变成仅属于极少数人的狂热追求,并不能让文化永久保持活力。如果有可能把多样化的知识缩减成抽象的公式体系,那我们一方面有证据说文明依赖于有机体系,另一方面则可以说这种高等知识并不能被认为是永久的。它就像玻璃球一样脆弱、容易毁坏;在瓦砾堆中找到这些闪闪发光的玻璃球的孩子不再明白它们意味着什么。

👆点击购买纸质书

五部重要作品一网打尽

领略黑塞文学成就壮丽高峰

这种哲理小说容易遭遇被称为深奥难解的风险,但黑塞用该书格言中几行温和的话为自己做了辩护:“……在某些情况下,对于不负责任者而言,不存在之物可能比存在之物更易描述,付诸语言时也可承担更少责任,而在虔敬又谨严的历史学家这里,情况则相反;没有什么比语言更能破坏描述,也没有什么比把那些既不能证实又不能探究其存在之物呈现于人们眼前更为必要,但正因为这个,虔敬又谨严的人们在一定程度上将它们作为存在之物来对待,以便他们有可能向着自己的存在与未来更进一步。”

位于黑塞故乡卡尔夫的赫尔曼·黑塞博物馆

如果说对黑塞作为一位散文体作家的声誉评价不一,那么他作为一位诗人,其声望是从未遭到任何质疑的。自从里尔克和格奥尔格去世之后,他便是我们时代最为重要的德语诗人。他将细腻纯净的风格与打动人心的情感温度相结合,具有音乐性的形式在我们时代里无人可以超越。他在延续歌德、艾兴多夫和莫里克的传统的同时,以自己独一无二的色彩使这一传统的诗歌魅力焕然一新。他的诗集《夜的慰藉》(1929)以非比寻常的澄澈不仅映照出他激动的内心、他健康和患病的阶段、他严苛的自我审视,也映照出他对生命的投入、他在绘画中感受到的欢愉以及他对自然的崇拜。后来的《新诗集》(1937)则充溢着暮年的智慧和忧郁的经历,显示出对形象、情绪和旋律的高度敏感性。

👆点击购买纸质书

著名设计师廖韡设计封面

封精装,典雅珍藏

在概括性的介绍中,不可能公平地涵盖这位作家诸多处在变化中的特质,正是这些特质令他在我们眼中具有独特的吸引力,也为他赢得了忠实的追随者。他是一位有争议但也自我坦白的诗人,具备德国南部丰富的思想,这一思想在他极为个人化的自由和虔敬的混合中得到了表现。他有着充满jiqing的反抗倾向,一旦所涉题材对他来说是神圣的,胸中就燃起把梦想家转变成斗士的不灭火焰;如果忽视了这一点,那么人们或许会称他为浪漫主义诗人。黑塞在一篇文章中说,人绝对不能满足于现实,既不应该热爱现实,也不应该膜拜现实,因为这个永远让人失望、卑劣又荒凉的现实是无法改变的,除非证明我们有更为强大的力量,以此来否认它。

授予黑塞此奖并非仅仅是肯定他的盛名,更是向他的诗歌成就致敬;这一成就充分展现了一个奋力斗争的善良之人的形象,他以世所罕见的忠实恪守天职,在一个悲剧性的时代成功地握紧了保卫真正人道主义的武器。

很遗憾,由于健康原因,诗人无法来到斯德哥尔摩。瑞士联邦共和国公使将代替他领奖。

阁下,现在请您接受瑞典学院评出并由国王陛下亲手颁予您的同胞赫尔曼·黑塞的诺贝尔文学奖。

本期编辑:文澄

书籍摄影:北野

资料图来自网络


点击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