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手机继续浏览本文,也可以分享给你的联系人。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这四项古典文化都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若说其中最熟悉、最信手捏来的那一定是诗,从小学开始,我们就已经开始背诵古诗词,李白、白居易、苏轼更是耳熟能详。
李白作为千古以来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常常都登上《中国诗词大会》,康震老师就多次提起李白,说:李白的好,不是能用一两句能概括的。最让人感慨的是李白的赤子之心。
李白一生为国为民,总想要一展宏图,却失意官场: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便是李白这一生真实写照,这几句诗,就算不会背,大家肯定也都听过。
《中国诗词大会》是传承、宣扬中国古诗词文化,加上趣味的闯关环节,让诗词大会也红火了起来,不过这么多的诗词,难免也会有一些诗词难倒大师们。
“我有一壶酒,可以慰风尘”是一句家喻户晓的诗句,那么这句诗那个字错了呢?诗词大会82位才子全部答错。
这首诗是出自唐朝韦应物《简卢陟》,全诗如下:
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恓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滨。
涧树含朝雨,山鸟咔馀春。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
一壶和一瓢看似只有一字之差,但所表达的意思和诗词意境完全不一样。
在古语中“一壶”有三种不同的含义,即指:一盛食之器、道教仙境、一壶酒。特用一壶酒时,往往都是指着好事发生,元好问《后饮酒》写有:当其得意时,万物寄一壶。
一瓢,往往是指相对清苦的生活,《论语·雍也》: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韦应物写这首诗的时候,是安史之乱刚刚结束三年,虽然过了这么久,但战乱并没有平息,诗人心忧国家,即便生活清苦,也打算用手中仅剩的一瓢酒来平息这场战乱,若是做一壶酒,那就失去了原本的意思了。
若是才子、才女弄错了这些诗词的意思,能够理解,国学大师蒙曼在解读《悯农》时,同样也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我们从小背到大,蒙曼到底理解成了什么,才跌落神坛呢?
蒙曼是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专业毕业生,历史学博士,2007年担任《百家讲坛》主讲人,枯燥无味的历史,往往都是男讲师较多,很少会有女讲师,以前倒是有一位国学大师于丹。
蒙曼主讲《武则天》、《太平公主》、《唐玄宗与杨贵妃》,她讲解的古代史非常有意思,她的名字甚至超过了于丹,她从《百家讲坛》也是火到了中国诗词大会,她担任特邀点评嘉宾。
在其中一场《中国诗词大会》当中有这么一道看图选诗的题目,女选手一共看到了ABC三个选项。
A选项是唐朝诗人崔道融的《过农家》:欲羡农家子,秋新看刈禾。苏秦无负郭,六印又如何。诗人是借用苏秦佩六国相印这个典故。
B选项是则是宋朝范成大的《秋日田园杂兴》: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
C选项就是现在大家最为熟悉的《悯农》,这三首诗都有一个特点,讲得都是农村生活,但是选手没有接触过这么多的诗词,一时间难以反应过来,蒙曼就需要一一的进行解读。
解读《悯农》时,却引起了诸多非议,蒙曼说“锄禾日当午”是农民种植庄稼的过程,头顶烈日,汗水都滴在了土地当中,十分辛苦,所以我们要珍惜粮食。
后半部分解读还算是正常,但“锄禾日当午”解读显然错了,从我们读书开始,老师就跟我们说这是农民伯伯头顶烈日在锄草,而蒙曼却理解成了种植庄稼,到底是我们从小学错了,还是蒙曼解读错了呢?
即便不懂古诗词,我们也有基本的生活常识,中午到下午那段时间是一天当中最炎热的时期,这个播种庄稼或是给农作物浇水都是极为不妥的,新的庄稼若是这个时候被太阳炙烤,就很难存活下去。
同理而得,这个时期除掉田间的杂草,也是最见效的,蒙曼失误,也让网友们纷纷质疑她的学术水平,有网友直言说:她也算是大师?
但也有网友认为,蒙曼的专业是古代女性历史,并不是古诗词专业,常言道:人有失足、马有失蹄。每个人都会犯错,不应该斤斤计较,不过网友又翻出了蒙曼对其余古诗词的理解,这下她彻底跌落神坛,让我们看看她的失误有多严重。
杜甫《春夜喜雨》想必很多人都学过: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上元二年(761年)杜甫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颠沛流离的生活之后,来到了成都,建造了杜甫草堂,在这里他过上了几年的安定生活,亲自耕种,种花养菜,跟农民打着交道,春天的雨一到万物复苏,成都城内必然也是繁花盛开,
本来杜甫描写的是春天的美景,然而,蒙曼却将“晓看红湿处”翻译成了杜甫闻到了热辣辣的红油火锅,春天如同仙境一般的美景,一眨眼就变得非常俗气。
这些古诗词被蒙曼一解读完全就变了气质,人们质疑蒙曼,也实属正常,因为她确实出了犯下大错误,不过古代文史却非常受欢迎,她的学术倒不至于出问题,只是恐怕要多积累生活的常识。
蒙曼虽然跌落神坛,但并不影响《中国诗词大会》,随着这档节目的热播,也是掀起了一阵阅读诗词的热潮,越来越多人的开始注重诗词,不仅仅是为了背诵,增加知识,而是人们理解了诗词背后的文化,背后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