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驿镇,隶属于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地处襄州区北部,鄂豫两省交界处,东隔白河与双沟镇、朱集镇相望,南与张湾街道毗邻,西与黄集镇、伙牌镇相连,北与河南新野县新甸铺镇交界。镇人民政府驻地距襄州区政府驻地20千米。 [3] 区域总面积238.22平方千米。 [5] 截至2019年末,古驿镇辖区户籍人口82146人。 [5]
清光绪年间,属北乡。宣统年间,为第七区(吕堰驿)。1975年11月,改称古驿公社。2001年3月,撤销黄渠河镇,并入古驿镇。 [3] 截至2021年10月,古驿镇辖3个社区、31个行政村,另辖1个村级单位。 [4] 镇人民政府驻吕镇村。 [3]
截至2019年末,古驿镇有工业企业68个,其中规模以上有7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以上的商店或超市87个。
历史沿革
清光绪年间,属北乡。
清宣统年间,为第七区(吕堰驿)。
民国十九年(1930年),改为第六区(吕堰驿)。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月,以古驿为中心设立第六区,属襄阳县。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9月,复改古驿区。
1953年9月,改称第八区(吕堰驿)。
1954年,改称古驿区。
1958年9月,改称罗岗乡(宇宙公社)。
1959年,撤乡,并入黄集公社。
1965年,增设古驿区。
1975年11月,改称古驿公社。
1984年3月,复称古驿区。
1987年9月,划出宋湾、罗岗2个小乡,11个村组建黄渠河乡。
1995年12月,撤销黄渠河乡,设立黄渠河镇。
2001年3月,撤销黄渠河镇,并入古驿镇。 [3]
行政区划
2011年末,古驿镇辖古驿、黄渠河2个居民委员会,吕镇、孙寨、李岗、西马、外沟、大营、小营、金王、前刘、西尹、王楼、后咀、岳岗、张巷、大张、黄渠河、余沟、安沟、张坡、二房、下涂、罗岗、新庄、东吴、张官桥、下张、宋湾、唐吕、高王庄、余咀、园艺场31个村民委员会;下设10个居民小组、249个村民小组。 [3]
截至2021年10月,古驿镇辖3个社区、31个行政村:古驿社区、黄渠河社区、原种场社区、吕镇村、孙寨村、西马村、李岗村、金王村、大营村、小营村、外沟村、西尹村、大张村、张巷村、岳岗村、王楼村、后咀村、前刘村、下涂村、下张村、张官桥村、东吴村、罗岗村、新庄村、黄渠河村、张坡村、二房村、安沟村、余沟村、宋湾村、唐吕村、余咀村、高王庄村、园艺场村,另辖1个村级单位:裏州区张罗岗原种场生活区。 [4] 镇人民政府驻吕镇村。 [3]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古驿镇地处襄州区北部,鄂豫两省交界处,东隔白河与双沟镇、朱集镇相望,南与张湾街道毗邻,西与黄集镇、伙牌镇相连,北与河南新野县新甸铺镇交界。镇人民政府驻地距襄州区政府驻地20千米。 [3] 区域总面积238.22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古驿镇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为秦岭、伏牛山脉支尾。最高点位于张坡村杨二房西侧,海拔137.5米;最低点位于张巷村马岗白河岸边,海拔70米。 [3]
自然资源
2011年末,古驿镇有农业耕地面积17.6万亩,其中水田4.2万亩,人均耕地2.2亩。 [3]
人口
2011年末,古驿镇辖区总人口8.14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6700人,城镇化率8.2%。总人口中,男性42063人,占51.7%;女性39298人,占48.3%;14岁以下14553人,占17.9%;15~64岁61728人,占75.8%;65岁以上5081人,占6.3%。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818人,占99.7%;回族173人,占0.3%。2011年,古驿镇人口出生率15.7‰,人口死亡率3.5‰,人口自然增长率12.2‰。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342人。 [3]
截至2017年末,古驿镇辖区常住人口61898人。 [2]
截至2019年末,古驿镇辖区户籍人口82146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古驿镇地方财政收入227.8万元,比上年增长16%。完成营业税60.3万元,增值税95.2万元,企业所得税5.2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3%、121.4%、183%。农民人均年纯收入7885元。 [3]
截至2019年末,古驿镇有工业企业68个,其中规模以上有7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以上的商店或超市87个。 [5]
农业
2011年,古驿镇农业总产值11.7亿元。粮食作物以小麦、水稻、玉米为主。粮食总产12.4万吨,其中小麦6.6万吨,水稻2.4万吨,人均1520千克。主要经济作物有棉花、蔬菜等。棉花种植面积1.6万亩,总产量1956吨;蔬菜种植面积0.5万亩,总产1.6万吨。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牛和家禽为主。生猪年饲养量8.7万头,羊年饲养量6.9万只,牛年饲养量1.6万头,家禽饲养量477.1万羽。 [3]
工业
2011年,古驿镇工业总产值达到1.5亿元,比上年增长17.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家,职工860人,实现工业增加值0.3亿元,比上年增长13.2%。 [3]
商贸
2011年末,古驿镇有商业网点17个,个体工商户887户,营业面积1.7万平方米。社会商业零售总额达4.1亿元。城乡集贸市场2个,年成交额21000万元。 [3]
金融业
2011年末,古驿镇各类存款余额3.2亿元,比上年增长21%;各类贷款额0.3亿元,比上年增长13%。 [3]
邮政业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古驿镇有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1804人,专任教师50人;小学33所,联小4所,在校生3675人,专任教师378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1398人,专任教师241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初升高升学率94%。主要学校有古驿镇中学、二中。2011年,古驿镇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3070万元,比上年增长11%。 [3]
文化事业
2011年末,古驿镇有文体服务中心1个,村文化活动中心31个,各类文化专业户15户,农家书屋31个,藏书50万册,音乐、美术、书法、摄影及文学业余创作人员达18人,主要文化艺术团体有大越调皮影戏剧团、襄阳花鼓戏剧团、襄阳小曲剧团等。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有舞龙舞狮、皮影戏等。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 [3]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古驿镇有卫生院2家,医疗点2个,下设32个卫生室;病床60张,固定资产总值100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60人,其中执业医师21人,执业助理医师14人,注册护士17人。2011年,古驿镇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26000人次。村民全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100%。 [3]
社会保障
2011年,古驿镇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49户,人数291人,支出291万元,月人均254.3元。民政部门资助合作医疗172人次,支出48.2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959户,人数2355人,支出252.7万元,月人均89.1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129人,支出2300元;农村五保分散供养151人,支出1800元。农村医疗救助172人人次,支出48.2万元。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2635人次,共支出13.2万元。农村临时救济62人次,年支出0.9万元,比上年增长7.8%。救灾支出5.6万元,比上年增长8.8%。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644人,抚恤事业费支出209万元社会福利费28.6万元,比上年增长11.2%。五项社会保险(不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合计1500万元,比上年增加20%,基金支出合计1000万元,比上年增长15%。 [3]
邮政电信
2011年末,古驿镇有邮政网点2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50千米,投递点31个,乡村通邮率100%。全年投递国内函件10万件,国内汇票业务完成1万多笔,国内异地特快专递信件完成0.3万件,征订报纸1.5万份、期刊0.5万册。电信服务网点2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8000门,固定电话用户2696户,比上年增加505户;移动电话用户3.5万户,宽带接入用户1760户。 [3]
基础设施
给排水
2011年末,古驿镇有自来水厂2座,铺设干线水管10千米,日供生活用水500吨,自来水用户2100户,供水普及率100%;全镇埋设排水管道2.5千米。 [3]
园林绿化
2011年末,古驿镇镇区有园林绿化2处,绿化面积2000平方米。 [3]
交通运输
古驿镇境内有217省道入境,2011年末,古驿镇镇区有客运站2座,日发班车20余次。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古驿镇自古为“南通巴蜀,北达京都”的交通驿站,因而得名。 [3]
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