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前社区 首页
骄傲!江西新增的这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出生于分宜!

谢明勇,男,1957年出生于江西分宜,籍贯江西宜春;1982年本科毕业于江西工学院(现南昌大学)化工系,1988年在华东工学院(现南京理工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1997年获德国波恩大学营养学博士学位;现任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长期在南昌大学从事食品营养科学与技术领域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工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际食品亲水胶体基金会大奖等,2016年当选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近四年连续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榜单;指导的学生获杰青、优青、全国优博、IUFoST杰出青年科学家奖等。

▲谢明勇

▲谢明勇(左三)

谢明勇教授团队率先将益生菌发酵技术这一先进的食品加工技术引入果蔬食品精深加工领域,历时16年技术攻关,创制了一个果蔬益生菌发酵上、中、下游全产业链的关键技术创新体系,突破了果蔬发酵益生菌种高通量筛选和高活性工程菌剂规模化制备等系列技术瓶颈,率先掌握适合工业化生产的果蔬发酵菌种及其菌剂制备等核心技术,开发了具有“安全、营养、美味、方便”等鲜明特征的益生菌发酵果蔬全新系列产品,项目满足了大众方便获取优质果蔬食品的需求,尤其为提高我国果蔬加工率、解决“三农”问题做出了重要贡献。

提到果蔬汁大家一定不陌生,谢明勇教授团队研发的果蔬汁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之前,市售的果蔬汁通常为压榨制成,若需远距离运输,则要先行浓缩,运输到消费地兑水,再还原成果蔬汁。而谢明勇用筛选到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益生菌种,加工成为能够远距离传输且实现活菌保存的菌剂,最终通过工业化发酵形成果蔬汁产品。这样的果蔬汁在灭菌条件下可常温保质一年

不仅如此,通过益生菌发酵生产的果蔬汁产品营养丰富,风味更佳。以胡萝卜汁为例,其中β胡萝卜素含量可达到市售产品的10倍,膳食纤维可以达到市售产品的6倍以上。谢明勇说,纤维含量高的果蔬经过压榨后,为保证口感,往往需要进行去渣处理。而β胡萝卜素属于脂溶性营养物质,在去渣过程中与废渣一同流失。益生菌发酵果蔬汁实现非浓缩全果打浆发酵,不仅保留了营养素,且不产生废渣,大大减少了污染和浪费。此外,经过益生菌发酵技术,可有效去除胡萝卜、苦瓜、芹菜等蔬菜原有的土腥味,增加产品的酸鲜美味。与此同时,还产生了大量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短链脂肪酸、粘性多糖和多肽等活性物质。


  据了解,2021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于今年年初正式启动,经过推荐、通信评审、公示、会议评审以及全体院士终选投票等程序,最终产生84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和20位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在此之前,
江西已有4名本土院士
↓↓↓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文海


张文海,1939年2月1日出生,有色金属冶金专家。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人。中学毕业于福州二中,1958年就读厦门大学,1963年毕业于中南矿冶学院。南昌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长期从事有色冶金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历任江西贵溪冶炼厂、安徽金隆铜业公司等国家重点工程总设计师。

张文海院士为确立我国先进的强化冶金工艺,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实现清洁生产,做了重要工作。主持金隆铜业"冷风闪速炼铜"技术攻关获得成功,并首次实现我国闪速炼铜设备国产化和输出,促进了我国铜冶金的技术进步。致力于冶金过程控制与计算机软件的研发,对循环物料的平衡及挥发性元素的积累提出了定量的数学描述方法,软件成果在多项国内外工程应用,为提高我国工程设计技术水平作出贡献。作为第一完chengren,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优秀工程设计金奖、国家优秀计算机工程软件金奖、香港刘永龄奖等10余项。

200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颜龙安


颜龙安,男,生于1937年9月,江西萍乡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专家。1962年毕业于江西农学院,曾任江西省农科院院长,省农业科学院名誉院长,现任江西省农科院研究员。

1970年开始,颜龙安开始杂交水稻研究,1972年带领课题组最早育出野败籼型不育系“珍汕97A”和“二九矮4号A”,为推动中国杂交水稻的发展作出了贡献;选配出汕优2号和新优752等杂交稻组合在生产上推广应用;首次发现显性雄性核不育水稻,种质可供轮回选择育种利用。他是我国籼型杂交水稻研究的开拓者和主要发明者之一,为中国乃至世界粮食增产作出了重大贡献。获国家特等发明奖1项、全国科学大会奖1项、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中国作物学会2006年授予他“首届中国作物学会科学技术成就奖”。曾担任全国杂交水稻专家顾问组成员、国家科委发明奖评选委员会特邀审查员等职。著作有《杂交水稻繁殖学》等。

200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黄路生


黄路生,男,汉族,1965年 1月生,江西上犹人,1987年7月参加工作,教授,动物遗传育种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江西农业大学党委书记。

黄路生长期从事家猪的遗传育种研究,在猪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机制解析及其分子育种改良研究方面取得了系统性的创新成果。系统研究了欧美商业猪种及中国地方猪种生长、繁殖、体型、毛色、抗病和肉质性状的种质遗传特性,并阐明了家猪脊椎数量、肉的品质、胴体长度、抗病能力、毛色、骨骼大小等经济性状的遗传机制,是国际上发现并鉴别家猪质量性状及复杂数量性状因果基因及其因果突变最多的专家之一,在国际上率先创建了多肋、肉色、系水力、优质猪肉选育以及抗仔猪断奶前腹泻等多项专利并在全国24个生猪主产省份推广应用,有力推动了我国种猪业的行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

201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江风益


江风益,男,1963年出生,江西余干人,1984年本科毕业于吉林大学物理系,1989nian研究生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长春物理研究所(现光机物理所),长期在南昌大学从事半导体发光方向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工作,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和全球半导体照明突出贡献奖等,被评为 “全国优秀gongchandang员”、“全国先进工作者”,当选中国gongchandang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江风益教授是国家硅基LED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在硅基氮化镓半导体发光方向取得了开拓性、系统性、创造性学术成就,带领团队在国际上率先研制成功高光效硅基氮化镓蓝光、绿光和黄光LED材料与芯片,并实现了产业化。


201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