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镇 首页
宁德市蕉城区慈善总会第二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召开 

赶在新学期开学前,“老虎叔叔”郑斌又进山了。柘荣县黄柏乡、尤溪县中仙乡、建阳区漳墩乡、永泰县盖洋乡……这些藏在山里的乡镇,许多人可能连名字都不曾听过,但郑斌都不是第一次去了。车子盘旋在山间,自然风景宜人舒心,空气清新,郑斌心不在此,因为他想去找的,是那些被沟沟壑壑藏在深山里“风景”——贫困家庭的孩子们。深耕这是“老虎叔叔”郑斌寻找“深山风景”的第十八个年头。郑斌原本只是一个虎年生女孩专属的“老虎爸爸”,热爱登山徒步和自驾游的他,在一次次的山区驴行中,看到那些困囿在山里的孩子因为家境困难学业无以为继,甚至失去人生选择,“帮人”的念头在心里萌生。2003年,郑斌发起了民间公益组织“简单助学”,往后十八年,他便成了3000多个农村孩子的“老虎叔叔”。从此,“老虎进山”便成了常事儿。

“这户人家是不是真的贫困?有哪些难处需要帮助?每年需要多少费用?孩子在学习上、心态上有哪些问题……”真实的资料最可贵,郑斌不想依赖特定渠道的提供,每一个帮助过的孩子,都是郑斌和他的志愿者伙伴们在周末和假期到乡村入户一个一个查访而来的。“当你走进他们的家,看到连睡觉的床铺都脏乱得难以坐下时,你就知道哪些家庭是真的困难。”入户查访能最大限度地保证资助对象家境信息是真实准确的,并能亲手将善款送到他们手中,而更重要的是——雨天的村口,孩子打着雨伞一路小跑着来接;手机地图都搜索不准的地方,孩子骑着破破的自行车在前边儿歪歪扭扭地引路;坐在院子里的木凳上,听孩子有些支支吾吾地介绍自己,露出羞涩的笑,一旁的奶奶用土话频频说着感谢,热心递上自家果树摘的水果……“就像多了一位远在乡间的亲戚,有了牵挂,有空了就回去看看。”助学是“手段”,助人与陪伴才是郑斌的目的。入户查访的方式,郑斌至今都还在坚持。在简单助学坚持运作多年后,郑斌将它定位为“深耕服务八闽山区农村困境家庭”的民间公益组织,深耕不易,但八闽大地确实开满了他们种下的花。“过气”“已经很久没有媒体来采访我了。”这是与郑斌见面时,他的开场白。虽很讶异他居然如此直接地表明自己“过气”,但采访前做背调时,也确实发现近几年关于“简单助学”的新闻寥寥无几,被媒体密切关注的日子,集中在前几年。“得益于精准扶贫,这几年乡村发展越来越好,助学的需求和社会关注度必然大大降低,如今我们手上被‘助学’的孩子正在快速‘消失’,这是好事。”如果不再有穷孩子,郑斌说,即使被“失业”也值。“过气”,也是郑斌“刻意”为之,刻意地淡出媒体的视线。资金资助是帮助乡村困难孩子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但是身为民间草根组织的“简单助学”并没有稳定的财政支持,必须向社会筹款,而筹款最有效办法莫过于创造话题引发社会关注。但“流量”必然需要吸睛的噱头,比如,宣传孩子们悲惨的故事。“效果”往往很好,但郑斌拒绝。近年来,除非必要情况取得孩子本人及其家庭的授权,否则他不再使用孩子们的影像为筹款做宣传。“这些孩子最终都会变成‘白天鹅’,但没有一只‘白天鹅’希望被人看到‘丑小鸭’的过往。网络是无界限且有记忆的,那些故事或许能带来一时的资助,但后续是否会给孩子们带来负面的影响?我们不能以帮助的名义,对他们造成二次伤害。”尽管不“卖惨”让筹款金额显得“有些惨”,但郑斌宁可筹款之路奔波些,也要优先守住孩子们的尊严。“助学的目的是希望孩子通过教育有能力改变自己的生活,从而有尊严地活着。我们在资助中让人体面受助,同步实现尊重与保护,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才是一切工作的意义。”“偏心”郑斌在团队内立了个“偏心”的规矩:同等条件下,优先保障女童受教育的权利。十八年来,“简单助学”帮助的3000多位孩子中,三分之二以上都是女孩。庆庆(化名)是被“偏心”的女孩之一。2012年的暑假,身在闽西北山区,明年就要中考的她有个困扰的心事:明年高中的学费、生活费哪里来?高中不属于“九年义务教育”,一年几千上万的学费、生活费落到那些家庭年收入都不及于此的农村贫困家庭头上,就是一座山。尤其在兄弟姐妹多的贫困家庭中,谁将继续学习?那几乎不是一个选择题,农村女孩的命运,大都逃不开重男轻女思想的伤害。那年暑假,很幸运,庆庆遇见了走进她家中入户查访的简单助学。不用再为读书费用烦恼的庆庆,终于可以像普通女孩一样,只管努力奔跑,从高中、大学,一路跑到研究生。“帮助农村女孩,就是希望她们成为现代女性。”郑斌说,让农村女孩继续接受教育,就是延缓她的生育年龄,避免重复上一代农村女性的命运,是对她的人生负责,也是对她的下一代负责。去年,在庆祝庆庆考上研究生而举办的“七夕英雄宴”上,面对台下许许多多和她一样来自贫困家庭的妹妹们,庆庆有感而发:“你们只管努力就好了,不要为钱发愁。”这也是郑斌的心声。2018年,他正式启动 “乡村女童守护者联盟——山盟教育保障计划”(简称“山盟计划”),旨在为那些还陷在贫困中的“庆庆”们,提前准备好足够上高中的费用,保障她们至少完成高中教育。道阻且长,但他依然坚定地说:“请放心读书!钱由叔叔阿姨们来想办法!”转变2020年的夏天,罗源湾北山劳作基地里,一群头戴斗笠的孩子,光脚陷在田里,正在不熟练地学着插秧,脸被烈日晒得红通通的,从头到屁股都遍布污泥,偶尔传来一两声“好累啊”的抱怨,但没有人停下手里的活儿。

郑斌是人群里的“孩子王”,看着这群城市孩子乐在稻田中,他心里谋划着,秋收时节,再带着孩子们回来收割稻子。这是一场面向城市青少年开展的“乡村劳作锻炼”,为了让从小在城市长大的孩子们去感受农耕的辛苦与不易,感受先辈吃苦耐劳的中国精神,从而认识农村、认知农民与广阔的祖国大地。“城市孩子生活优渥,没经历过苦难,也不了解那些生活贫困的同龄人,因此更需要对他们进行善良教育、社会教育,让他们看看真实的‘另一个世界’。”郑斌说,他们不是和学校“抢饭碗”,而是填补学校与家庭教育的空白。因此,贫困家庭数量锐减后,郑斌对团队的服务做出了转型:在坚持农村教育保障的同时,兼顾“ 服务城市青少年 ”。正在学习英语的他,常把“We must become stepping stones for young people (我们必须成为年轻人的垫脚石)”挂在嘴边,他说,乡村和城市的每个孩子都会成为大人,最终形成社会未来的样子,因此我们要乐做年轻人的垫脚石,帮助他们成为更好的大人。今年2月,“00后”戍边英雄陈祥榕烈士的母校——屏南县屏城初级中学收到了十万元捐赠款,命名“清澈基金”,取自烈士生前的战斗口号:“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这是郑斌看到英雄事迹报道后,立即作出的决定:设立专项基金,用于英雄母校青少年成长所必须的思想品德教育。“榜样就是力量”,给孩子们带去爱国教育,是郑斌致敬英雄的方式。新年伊始,郑斌宣布团队正式更名为“大爱善行”。他们正默默地将更多的“爱”送到乡村孤寡老人、农村病残障儿童、第三世界落后国家贫困孩子的身边,“期待有一天,我们大爱善行团队能走出福建、走出中国,到东南亚、非洲等地区去做社会服务。只有跨越种族,帮助、服务全人类,才是真正的大爱。”朝着这星辰与大海,五十岁的郑斌说,还想再做二十年的社会服务,乃至更长。



本文转自《生活·创造》2021年NO.4总第481期 作者:林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