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医科大学 首页
何麟书笔存(仁智)  何季纲名麟书,季纲其字,别号鹄叟,贵阳府贵筑县人,生于1880年8月

    何麟书笔存(仁智)


 何季纲名麟书,季纲其字,别号鹄叟,贵阳府贵筑县人,生于1880年8月20日。
光绪癸卯科举人,与任可澄、唐尔镛等同科,次年同赴甲辰科会试,下第归。

海南何麟书(1862~1934),原名何世阁,号文行,海南省琼海县朝阳乡南盈村人。
世代务农。
少年时家境贫寒,仅读过几年私塾。
他是我国橡胶种植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他将三叶橡胶移植到我国北纬16-20度的海南岛并大面积获得成功,从而打破了国外专家曾认定的,原产于亚马逊河热带雨林的巴西三叶橡胶,仅能生长在北纬10度以内热带地区的神话。
琼安胶园奇迹的出现,不仅纠正了原来传统的错误理论,更为我国今后大规模发展橡胶业提供了一定科学依据。1985年,华南热带农业大学专家经过论证,证实了何麟书的贡献……

而在贵州 同名同姓的何麟书却是是礼部尚书李端棻的表弟…… 何季纲名麟书,季纲其字,别号鹄叟,贵阳府贵筑县人,生于1880年8月20日。
光绪癸卯科举人,与任可澄、唐尔镛等同科,次年同赴甲辰科会试,下第归。

2015年,贵州省文史馆与省博物馆合作,编辑出版《近代贵州稿本影印丛书》,第一辑一函二种五册,其一是何麟书卷,于2016年12月由贵州人民出版社线装出版。

  何季纲由于上世纪九十年代贵阳市志办编辑出版的《金筑丛书》中的《贵阳五家诗钞》。
“五家”中的第一家是李端棻“苾园诗存”,
记录收存苾园诗者即是何季纲先生。
据何先生序,李苾园晚年家居,感怆身世,慨念时艰,经常作诗自遣,但不自珍惜,其家人又不知收弁,故存者绝少。
光绪二十七年、二十八年间,苾园先生向常在左右的表弟何季纲出示新作,或口述旧作,何先生随时笔录保存,数年间得百余首。
1937年,贵州文献徵辑馆搜求李苾园著述,久无所得,函询客居昆明的何季纲先生,季纲先生乃将所录抄付,苾园诗稿始为人所知。

李苾园晚年思想激变,由赞同君主立宪变成了彻底的民主主义者,但其不暇著述,幸好有此百余首诗,后人才知道他思想的变化和心境的苍凉。
可以说,有此百余首诗,李苾园在中国近代史上,形象要高大得多、丰满得多。
仅此一端,何季刚先生就足以让人敬重,甚至感激。

  何季纲名麟书,季纲其字,别号鹄叟,贵阳府贵筑县人,生于1880年8月20日。
光绪癸卯科举人,与任可澄、唐尔镛等同科,次年同赴甲辰科会试,下第归。
未几清廷宣布废科举、办学堂,选派学生,何季纲与天下士子一样茫无所措。
贵州办学堂,他认为贵州“学堂复办理不善”,未介入;
贵州巡抚林绍年分两批咨送贵州留学生,共151人赴日本留学,他犹豫不决,以致“考选误期”,未获咨送。
万般无奈,只得弃儒从商。
从商之前,他去请教了思想开明先进的表兄李苾园,李先生以一诗作答:
“书田难得兆丰年,通变聊将子母权。
霸主事功惟足食,圣门货殖亦称贤。
治生岂曰非儒者,择术何妨法计然。
欲救国贫先自救,萌芽商学要精研。”
何氏是贵阳的书香门第、簪缨世家,据厐思纯的统计,有清一代,贵阳何氏出了九个进士、举人若干,何季纲虽属无奈而从商,但也不能不掂量再四,因为他害怕承担自毁家声的恶名。
最后还是去听年长他30多岁的表兄李苾园的意见,没想到李先生一口赞成,说古代霸主的事功也不过是民殷国富,孔子的门徒也有经商的,谋生未必不是儒者,贵出贱取的“计然之策”不妨采取,先自救而救国,并在此基础上精研“商学”。 
李苾园不仅是泛泛的赞同,而是寄托了高远的希望。
有了名重一时的表兄的支持、鼓励,何季纲才下定了决心。

  据刘毅翔《贵州辛亥人物传稿》何麟书传所载,何季纲于1906年1月4日在贵阳老城悦来巷正式开设了“泰丰”典铺。
且认为当时土药滞销,百货壅塞,贵州生意惟盐号最为平稳,准备联合其遵义亲友与贵阳李湛轩、文式如、赵伯墉等人一起,合伙于开春后开设盐号,集股万金,每股千金,每年生息分红,由遵义起沿途设站运至省城销售。

  不过纯粹弃儒而商,又非何季纲所甘愿。1907年秋,其同年、好友唐尔镛、任可澄及与其合伙开设盐号的文式如等创办贵州通省公立中学堂已初见成效,他遂应聘入该学堂任国文教员和建筑河对岸新校舍五位赞划人之一。是年农历十月,该学堂原监学蔡嶽辞职,何季纲又继任了该学堂监学。1910年,贵州宪政预备会创办宪群法政学堂于贵阳竹筒井,何季纲加入该会并任该校教员,且兼任贵州陆军小学堂教官。

  此后,他作为贵州宪政派的重要人物,卷入了与自治学社的纷争,及其后的贵州军政派系的斗争,并为此付出了惨重代价。

  贵州光复后不久,何季纲参与了刘显世、郭重光、任可澄等人策划贵阳“二二兵变”和乞请滇军入黔的密谋,并配合唐继尧所率滇军颠覆了辛亥贵州军政府,夺取了贵州政权。唐继尧统治贵州后,他最初任都督府政务处学政司司长,不久被委任为贵州东路巡按副使,随正巡按使刘法坤率滇军赴黔东绥靖和阻止驻湘北伐黔军回黔。
1913年春,驻湘北伐黔军被击溃遣散后,何季纲改任贵州教育司长和贵州都督兼署民政长唐继尧的秘书。
1914年7月起,长时间担任贵州政务厅长。
1919年初,改任黔中道尹。
1920年11月10日夜,黔军总司令王文华所属卢焘、胡瑛、谷正伦、何应钦、孙勤梁等人在贵阳发动“民九事变”,搜杀督军兼省长刘显世的重要助手和僚属郭重光、熊铁崖、何季纲等人,逼迫刘显世离职。
何季纲侥幸逃脱,而其幼子、侄子被杀。

  嗣后,何季纲主要居滇,偶尔返黔。1942年何季纲返黔,次年8月20日卒,享年62岁。

  何季纲留在世上的文字不多,据贵州历史文献研究会1996年编印的《贵州古旧文献提要目录》载,有《窗课》《北征杂记》《甲辰会试三场底稿后附存覆试文稿》《东巡杂稿》《诗书杂记》六种。《窗课》一册,是何季纲的制艺习作集,都是代圣人立言的八股文,每篇有老师的批语和修改。就内容而言,没有多少价值,但对研究科举教育有一定的资料作用。《北征杂记》一册,是他癸卯年(光绪二十九年)腊月初八至次年四月十九日北上河南,参加在开封举行的甲辰科会试的日记,部分日期不连贯,主要记一路所经过地名、食宿情况和日常生活收支账目。《甲辰会试三场底稿后附存覆试文稿》一册,系其开封应试底稿,对研究科举和教育也有一定价值。《东巡杂稿》收录作者在铜仁、梵净山、玉屏等地所写的文章、书信、挽联等,当是其东路巡按副使、黔东道尹时所作。《诗书杂记》一册,著录说民国二十五年,所收有自作诗文、联语、信函,对了解作者的生平交游很有价值。以上各稿除《东巡杂记》,均藏于贵州省博物馆。《东巡杂记》藏在贵州省图书馆,但遍寻不得。

  何麟书卷除暂时找不到的《东巡杂记》,此次编集,悉数收入。《诗书杂记》原无书名,其名为收藏单位省博物馆所拟,并不准确,改为“诗文及杂记”。
另外,省博物馆还藏有何季纲之兄何麟芝抄录的其父何亮清的试帖诗稿,是了解何季纲家世的资料,也附入本书。

  何氏是贵阳的簪缨世家,代有人才出,绵延至今。

(《何麟书手迹》由贵阳日报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