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头社区 首页
走近水乡一抹蓝   ——感受婺城指尖记忆“扎染”

  记者王静姝、见习记者丰懿超

  提起扎染,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扑面而来的自然韵味。柔软的织物上,深深浅浅的蓝色诉说着古老的乡村记忆,透露出匠人的精湛技艺,也谱写着宁静的生活旋律。

  坐落在青山碧水间的安地镇岩头村,有一家婺州染坊,这里的手工艺人们用质朴的材料和灵巧的双手,传承着非遗文化,让婺州扎染生根在充满诗意的山水间。下面,请跟随记者的脚步,一同感受那份属于自然的温柔……

  草木馨香里感受古朴之美

  脚踏着稳重的石板路,沿着潺潺的梅溪,一路走进岩头村,拐进一条小路,远远的便看见婺州染坊的招牌,门口竹竿上晾晒着层层叠叠的蓝布,在黄褐色土墙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好看。没有五颜六色的花哨,统一的青蓝色调使这份古朴中散发出一丝清风雅韵,看起来自然而大气。

  走进婺州染坊的时间尚早,村落里清晰传来鸟儿的晨鸣,而染坊内的手艺人早已在各自的岗位上,按部就班的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在婺州扎染非遗传承人温国香和她的女儿陈安妮的带领下,记者见识了扎染的整个制作流程。

  婺州染坊制作的扎染一般以棉、麻、丝、毛等天然纤维织物为原料,主要染料来自板蓝根、艾蒿、五倍子、石榴皮等天然植物溶液,其中以板蓝根为主染料。制作扎染时,将收割来的板蓝根用水浸泡上几天几夜,注入到染缸里,再掺一些草木灰使其沉淀,就得到了可以用来染布的蓝靛泥。

  染料有了,随后要做的就是染布。首先将准备好的布料放入水中浸泡,并用热水烫煮,这可以去掉杂质,使布料软化,并更加通透。随后将冷却的布料捞出拧干,用线在织物上打绞成结后,再进行浸染。如果想染出丰富的具象图案,可采用针缝线扎的办法,设计出花型,再放入染缸,将线拆去后,紧扎的地方不上色,呈现出清晰的图案花纹。

  温国香对扎染有着自己的见解,她告诉记者:“在扎染的世界里,一根线绳也能勾勒出一片风景。”扎结而出的每一种花,即便有成百上千种,印染后的花纹却各有不同。这在机械印染工艺千篇一律的时代,就像是独属于手工印染的浪漫。用色料营造出的古朴意蕴,在方寸之间,给人一种回归自然的拙趣。

  陈安妮向记者展示了扎染的技巧,她将一块纯白布料信手扎绑,投入古法染缸。布料在青蓝的染料中浮沉,受到蓝靛溶液的浸润,碰撞出火花,产生了自然晕纹,青里带翠,似梦似幻,若隐若现,凝重素雅,韵味别致。

  “往往需要经过多次浸染和氧化,布料的颜色才会稳定,不易脱色。”陈安妮说,织物在经染料染色后要在空气中还原氧化,氧化一定时间后,继续浸泡染色、取出、氧化,这样重复多次,染色工序就完成了,再将织物取出,拆去缬结,漂洗晾干后,便成为各具花色的扎染布了。

  板蓝根带来的蓝色,石榴皮赋予的草绿色,茜草染就的红色……从植物染出的色彩中,我们能够看到大地四季的更替,看到生机盎然的森林原野,浩瀚无垠的海洋以及广阔无边的天空。扎染以简单原始的色彩创造出绚丽多彩的艺术世界,混合着山野的气息、手作的温度和时间的记忆,沁润出宁静又淳朴的生活气息。

  山明水秀中再续扎染缘

  相传,婺州扎染源自隋朝。公元5***,隋文帝杨坚统一中国。隋文帝厉行节俭,衣着简朴,当时的服饰颜色式样朴素单一,女性对多元的服饰向往之情日渐加剧。由此,柬郡公崔彦穆的孙女崔氏成立了崔氏染坊。一时间,各种新样式层出不穷,服饰纹样以纯手工“扎”和“染”的方式,添了联珠纹、狮凤纹等,尤其以云染纹样为重。就这样,崔氏染坊风靡全城。

  后来,崔氏家族遭遇不幸,分崩离析,崔氏旁支逃难至当时的婺州管辖区休宁时,沿用崔氏手艺重新设立“婺州染坊”谋求生计。之后,“婺州染坊”与崔氏染坊合并,婺州染坊得以在八婺大地繁衍,而温国香的祖辈就是其中之一,崔氏的手艺一直伴随着这一脉家族的日常生活。

  陈安妮告诉记者,在她的孩提时代,母亲温国香总会为她制作衣物、被套、手帕等扎染制品,因此这份手工艺也在她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学期间,她曾前往美国做交换生,恋家的她带了很多件母亲亲手做的布衣布鞋。某次,她穿着一件女式长衫去上课,质感十足的蓝染布料搭配着精致的云纹图案引起了外国同学们的注意。当得知这件衣服外层由中草药板蓝根扎染制得,内层经过艾叶的层层煮染,并带有了板蓝根和艾叶的功效,可以对人体健康起到帮助时,同学们很惊讶也很激动,纷纷赞美这件带有鲜明中国特色的衣服,不少人表示想要购买同款,留下这抹中国色彩。

  这样的对话时有发生,陈安妮不禁想,家里代代相传的手艺制作的服装、鞋子这么环保健康,贴身的服饰更因中草药能潜移默化地强健人体,那为什么不把家里世代的手艺分享出来,让崔氏技艺重新面世,做一家金华自己的染坊呢?于是她给远在大洋彼岸的母亲温国香拨去了电话,这一想法很快得到了母亲的支持。

  在结束赴美学习交流后,陈安妮回到了国内,婺州染坊已经在安地岩头村落地,健康的理念、舒适的原则、时尚的追求吸引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手艺人。如今已经形成了以婺州扎染非遗传承人温国香、其兄长温国清、婺州布艺非遗传承人高玉妍、服装设计师王永红为主的染坊团队。这批热爱传统工艺的非遗传承人,沿用崔氏技艺,在制作服饰和布鞋的基础上,增加了型染、蜡染工艺,将床上四件套、茶席、抱枕等生活中的小物什也纳入染坊的手艺范畴。

  “疫情期间,线下店铺暂停营业,但微信上发来的预定订单不断,舒适健康的扎染制品获得了很多人的喜爱。”陈安妮认为,脱胎于自然的家居用品,能给现代人带来舒适、安心的生活体验。她积极向母亲学习扎染工艺,同时玩起了运营,将扎染制品搬至淘宝、VLOG旅行网等线上商城,做得有声有色。在不久前落下帷幕的婺城区首届诗路婺文化创意大赛上,婺州染坊提交的参赛作品“花满婺城扎染布贴画”拔得头筹,传承千百年的古老技艺与匠心,再一次以新的面貌走到了众人眼前。“我想将婺州扎染的技艺继续传承下去,并且以更为新颖的方式,让更多人认识、了解婺州扎染。”陈安妮说。

  历史的长河从未停歇,身边的事物也在不停的更替,但总有一些经得起时间的考量,成为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阳光下,婺州染坊门前又晒满了蓝布,属于水乡的那一抹蓝色在空中轻轻柔柔地摇曳,蓝得干净,蓝得纯粹,在时光深处里抒发着诗意的灵气……

文章来源:婺城新闻网,如有侵权行为,请及时联系发表者,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