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头社区 首页
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热情高涨! 齐心共创“幸福城”
信义居1

  记者彭丽莎、见习记者郑睿

  连日来,婺城天气明显有了初夏的气息,热而不燥,正是大干快干实干的好时节!此时此刻,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也到了关键时刻,不容一丝松懈。自5月21日召开全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百日攻坚”决战动员大会以来,全区上下横下一条心,拧成一股绳,发扬“实把力”和“金护秋”作风精神,创建正如火如荼进行当中。发挥科技智能化力量,发动各部门协作力量,激发居民主人翁意识,共同补齐短板、谋划思路,凝聚决战力量,不断提升创建工作新标准,掀起创建新热潮。

  “信义居”平台营造和谐文明氛围

  长期以来,物业公司和业主之间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沟通合作障碍,深层次的原因是物业服务不规范、小区信息不透明、业主参与无渠道、政府监管无参照等。为解决上述问题,市建设局聚焦“物业服务大幅度提升”这一民生大事,以大数据和信用体系为支撑,创新开发了“信义居”线上平台,着力打通业主、物业、政府三方之间数据链,为破解物业服务中的难点、堵点,开启了新模式。

  “居民有不满意的地方,可以直接在‘信义居’平台提交意见,我们审核后就会派工作人员前往解决。”城中街道明月楼社区党委书记蓝金玉告诉记者。自四月份“信义居”投入使用以来,通过线上反馈渠道,社区工作人员已经处理了多起邻里纠纷和不文明现象。并实现物业参与率百分百,入户率百分百,平台信息录入率百分之百。

  当然,“信义居”平台的工作职责也不限于邻里关系,智慧物业、便民服务和生活服务都是平台的工作重点。通过“信义居”平台的反馈系统,居民可以透明、高效地解决包括楼道内及道路边杂物堆积、路灯不亮、小广告多等一系列环境卫生问题,物业公司能够通过平台收取物业费并了解服务中的不足,相关部门可通过平台的信息记录更加真实了解物业和居民之间的关系,打通了基层治理信息顺畅渠道。目前,社区居民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APP客户端、浙江政务服务网等渠道登录“信义居”平台。

  记者从区住建局了解到,截至目前,全区现已完成二环内5个街道、2个乡镇共45个社区及所有物业服务项目的服务企业“信义居”平台相关信息数据录入工作。在开展“信义居”平台宣传推广工作中,充分发挥“一格一姐”志愿者服务机制、物业协会等社会组织调动物业企业、广大居民业主积极性,指导物业服务企业完善信义居信息数据,利用平台开展物业企业满意度调查,提升全区住宅物业服务工作水平及广大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信义居”平台为家庭生活以及物业日常管理工作提供了诸多便利服务和监管保障,对于智慧化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信义居”平台的不断推广、功能的不断完善,相信它能为文明社会添一份彩,为市民生活幸福感助一份力。

  “一圈六方”吹起协作文明之风

  “你好,请不要随地乱扔烟头。”每当看见有不文明行为发生时,西市街女子巡逻队就会主动上前提醒市民。连日来,这支由六名女性执法人员组成的巡逻队,每天在人民广场商圈巡逻,以柔性的温度执法,对市民和商家的不文明行为和困难提供积极的提醒和帮助。西市街女子巡逻队是全区“一圈六方”管理机制的一个缩影。

  西市街所在的人民广场商圈总面积10500平方米,汇集了银泰百货、金华第一百货、金厦帝壹城、永盛购物广场、恒大百货、大世界商贸、九德堂、太和堂等众多知名商场和店铺,商户众多,人流复杂,是婺城形象的重要展示窗口,也是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重点地段。

  为此,今年三月份以来,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牵头开展西市街商圈“一圈六方”长效管理,负责对商圈管理工作开展指导、督查、考核,旨在完善公共设施建设、全面整治市容顽疾。同时,建立“一圈六方”部门联合执法和商家共建共管机制,推出了六大举措——成立联合执法大队,打造“综合查一次”最优营商环境;组建女子巡逻队,打造有颜值更有温度的“城市红管家”;升级“啄木鸟”服务队,打造联巡联管志愿服务新品牌;建设智慧商圈系统,构建智能化、可视化商圈管理体系;出台“一圈六方”管理指南,实现审批服务“零次跑”;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制,提升商圈城市环境品质。

  通过各部门的通力合作,特色队伍的优质服务,三个多月来,经营户以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到“门前五包”工作中,商户、市民垃圾分类意识再提升提档,公益广告宣传营造浓厚的正能量氛围,烟头落地数量大量减少等一系列积极转变使得西市街商圈变得更加美丽整洁,人际关系也变得更加和谐。

  接下来,人民广场商圈管理办公室将继续以党建为引领,以西市街商圈联合党委为依托,以“试点先行、重点突破、逐步推进”为线路,组建协调机制,与各部门开展联合行动,形成“一圈六方”共管、共建、共享的创建格局,确保创卫工作落到实处。

  村庄自治探索美丽文明之路

  位于蒋堂镇的沙畈村由5个自然村组成,目前有村民600余户,1900余人。近年来,村集体充分发掘区位优势,发展产业经济,村民人均收入居蒋堂镇前列;同时,大力整治村域内环境污染严重的厂区,严格落实垃圾分类、“门前五包”等工作,使得村庄面貌焕然一新。不仅如此,今年以来,沙畈村凝结党群关系,探索环境整治的长效机制,多次被评为区十佳村,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成绩从中游跑到了全镇前列。

  走在沙畈村的村道上,映入眼帘的是宽敞靓丽的街道、干净整洁的村户,生活污水得到有效的收集和处理,垃圾实行分类收集,每家每户门前都种上了花卉……

  沙畈村这些成果的取得,得益于今年3月份村两委定制的《环境卫生长效管理保洁机制》,通过这一村规,房前屋后垃圾堆放、垃圾分类、“门前五包”、无家禽家畜养殖等六个方面对村民建立起一整套长效考核机制。以奖惩代替突击性治理,培养“要我美”到“我要美”的村民环境保护意识。

  如果全年考核通过,那么每位村民能得到大约500元的奖励。如果村民做得不够好,村两委将对村民不到位的做法进行每月公示,并扣除部分的奖励。正因为如此,村民们都自觉履行这些村规,并互相督促帮助。久而久之,原本抵触这一村规的村民改变了态度,主动加入了提升村容村貌的行列当中。

  这一村规的实施,让本村村民的行为和意识有了不小的提升,但是对于村里的出租户来说,效果并不明显。沙畈村有360多户出租户,占全镇出租户的60%,人数高达1200多人,如何让出租户自觉参与环境整治工作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因此,在实施村规的基础之上,村两委发动本村村民、村民房东督促租客,环环相扣,攻破盲点弱点。租客不分垃圾、随意堆放垃圾、乱排污水,房东也需要承担一部分责任。这么一来,房东的积极性随之提高,村两委难以处理的问题也迎刃而解。

  沙畈村的改变表现在环境的改善上,但更多的改变是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和乡村治理模式的完善。村民的主人翁意识越来越强烈,多年的“疑难杂症”借助村民的正能量得到化解,建设文明美丽乡村积极性显著提升,让整个村子的管理更为科学和规范。与此同时,干群关系更加密切,拧成一股劲、合成一条心、形成一盘棋,在短短的三个多月时间内,该村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绩提升了一大截。

文章来源:婺城新闻网,如有侵权行为,请及时联系发布者,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