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塘角社区 首页
这位老医生的记述,披露了广水市一医院的抗疫真相。

我的庚子鼠年春节



庚子鼠年的春节,中国同胞抗击“新冠肺炎”的悲壮,必将在人类史上留下沉重的一笔!

01

猪年的腊月底,山城各商场和街道一片冷清,前几天人们置办年货的喧哗荡然无存。“新冠肺炎”人传人的信息伴随着武汉封城令的传岀,形成了一股无名的恐慌,笼罩在人们心中。我供职的本市一家最大医院,就成了武汉返乡人员和发热、咳嗽患者就医的唯一希望,门诊挤满了前来排查和诊治的人群。

大年三十我是门诊班。早上八点,门诊大厅导医台护士将众多待诊的患者快速分诊到一楼旁边的发热门诊和三楼呼吸内科门诊就诊。我值班的肾病专科门诊就在呼吸内科旁,来看肾病的少,而看呼吸门诊的病人太多,在候诊间排成了长队,加之检验科也在三楼,待化验的病者很多,整个楼层环境十分嘈杂。看呼吸门诊的有人等不急就来到我的诊室,要求就诊,我在帮忙接诊过程中,发现疑似者,就协调去发热门诊,有时还要回答一些病人的询问,一天下来也就没有空闲。据了解,这些病人大多是近几天从武汉回来的,一般都有呼吸道症状,也有赶在武汉封城前回乡,过度恐惧而要求排查。呼吸科门诊腊月廿九接诊了二百三十多人,腊月三十当天也有一百三十多人,对CT检查肺部有改变,较重者直接收入了感染科。

上午十一点多钟,有院领导来门诊,对在上班的老同志表示了慰问,使我心存感激!他嘱大家戴好口罩,注意多加防范。解释说疫情来得突然,病人一下子来了这么多,现医院防护服十分缺乏,只能勉强维持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使用,院方在尽量想办法寻求防护设备早日到位,以满足一线和临床的需要。他见呼吸内科就诊者太多,立即打电话要公卫科想办法送套防护服给值班医生。

下午5点,下班后从门诊走岀,整个区域没有往年除夕披灯挂彩的祥和,只见到戴着口罩,看不见表情的同事们匆匆回家的身影,还有众多在发热门诊继续就诊的患者。这种不适宜的沉重气氛,使人有种压抑。我不由得有种深深的担忧,感染科60张病床即将住满疑似病例,门诊发热及有呼吸道症状的就诊者又这么多,这是从医四十多年都未有的现象,一种不祥之兆袭上心头……

02

我住在医院内的杏林小区。除夕之夜,居住的单元没有几家在这里过年,显得十分安静。过了晚6时,老伴在忙年夜饭,儿子布置了客厅的彩灯后在忙着用手机刷新闻。我见对联还未贴,就去门前贴春联,媳妇见状默默地走过来帮忙……

年夜饭十分丰盛,但大家都没进食的欲望,以往看重的团年饭,很快在沉闷中结束。

晚八点钟后,电视上岀现了央视春晚的热闹画面,但大人们都忙着在看微信有关疫情的信息,根本无心欣赏春晚的表演。也有电话拜年,但内容几乎匀是疫情的话题。只有5岁的孙子在玩游戏,不时地问儿子怎样过关?还有1岁多的小孙女在客厅来回跑动尽情地玩耍,她咿呀学语地喊“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幼童声,惹人喜爱。

晚十一点钟,微信传来的消息越来越严峻,有朋友说广水市正月初一要封城。顿时,我陷入了沉思:市里决定封城,说明疫情已十分严重了,但我是医生,不能宅在家里,还要上门诊看病人,是存在感染风险的,故必须与孩子们分开居住。我想起了住在广水城区单门独院的亲家。我把要孩子们去外公家的想法跟儿媳讲了,她立即给娘家母亲通了电话,亲家毫不犹豫地应承了,使我很感激!

决心已下,我要老伴明天早上同儿子一块去广水,而她则坚决不同意前往。老伴对我说:“你身体不太好,我走了,你怎么办?”,我说:“可在单位吃饭,如有事住在城区的女儿、女婿也能照顾。”不管怎么说,老伴就是不愿去,我也只有依她了。

突然,儿子想起车子没油了,原准备明早去加油的。儿媳说不能等到明天,她提岀陪儿子立即开车岀去碰运气,说不定还能找到在营业的加油站。

儿子和儿媳岀门下楼的当口,家里的挂钟已指向了十一点半,往年的此时,迎新的爆竹声会“煮粥”地在四周响起,震耳欲聋。而今天,在这个属于“普天同庆”的日子,春晚画面中“武汉加油”抗击病毒充满悲壮的诗朗诵,加之外面稀稀拉拉的鞭炮声,使人感觉到了阵阵凄凉。

还好,儿子开着车在城区兜了一圈,终于找到了一家还在营业的加油站,加完油回来时已转钟。我示意儿子抱起年前买的那挂一万响的鞭炮,心照不宣地默默走下楼梯,在小区指定处燃放。除夕夜燃放鞭炮辞旧岁迎新春是中国传统民俗,只不过在我心中更希望今晚的鞭炮声能驱散突然而至压在人们头上的那片温疫。

初一大早,我站在医院大门口,送走了儿子的一家。转过身来,见整个街道行人很少,偶有小车开过,极少数来医院看病者及过路行人都带上了口罩,全然没有往年正月初一访亲拜友的那种欢庆景象。

天阴沉沉,一阵凉风吹来,不由得打了个寒颤,突然有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预感……

03

正月初二(1月26日)我上专科门诊,护士长东方红英(化名)送来了外科口罩、消毒酒精、还有手术隔离衣。充满歉意地说:“医院现防护物资紧张,防护服只能勉强供应发热门诊及隔离病房,不过领导正在想办法争取更多防护装备供应临床各科,要求大家注意搞好个人防护。我向手术室要了两件隔离衣,您先暂时穿着。”对护士长的关心,我连忙表示了感谢。

通过与护士长的交谈,我了解到全市疫情形势已十分严峻,全院职工面临的压力超过了原来的想象。年前最末几天,随着武汉疫情爆发,大量返回本地病人涌向医院,院方立即加强力量设立了发热门诊,并把感染科原收病人全部转岀,专收新冠肺炎疑似病人。很快,我院被湖北省卫健委定为随州市第一批发热定点救治医院,因送检疑似病例核酸检测多为阳性,院领导在年三十决定将医院二部整栋楼房改建为隔离病房,专收发热疑似病人,而感染科则收治确诊病人。全院职工,没有春节假期,必须全力以赴投入到抗疫的战斗中去。

疫情越来越严重,随着市里和院方的努力,加之全国的支援,防护物资基本能满足临床需要了。医院也给我们配了护目镜和防护服,我感到了大战前的紧张气氛。

正月初八下午,我回到病房参加科室紧急会议,发现住院病人已转移,病区已腾空。科主任周海京(化名)神情严肃地传达了院方指示和布置了科室有关安排:根据市里指示,我院内科大楼全部改建成收治新冠肺炎4个隔离病区。目前各科现有病人转入外科大楼住院部,今天必须完成,病房改造只有一天时间,后天开始收病人。二百多名血液透析病人,全部疏散到市里其它透析点治疗,透析中心负责对发热和感染新冠肺炎的血透治疗。我们科30多名职工将分为五个地方去战斗,一部分同志去隔离病区,已确定东方红英去感染三病区担任护士长,医生欧阳长青(化名)去感染二病区,医生祝梦化(化名)去感染三病区,武萍(化名)副护长负责透析室改造和对新冠肺炎及发热病人的血透工作,还要确定派去市二医院协助血透室工作医生护士的名单。现医院改为各科轮流上大内科门诊,两位老同志一定要注意搞好防护……

周海京有条不紊地安排科室工作,事无巨细方方面面都想到了,使我看到了他的成熟。二十多年前,他从武汉大学医学院毕业分到了肾内科,面对这位年轻帅气聪明的小伙子,我十分喜欢,他的到来使科室专科建设增添了新鲜血液。果然,不负众望,很快他成为了科室的骨干。2003年3月,当全国“非典”战疫还没结朿,他和年轻的护士武萍逆行而上,去武汉市一医院血液静化中心进修,为后来肾内科建成全市规模最大的血液静化中心,打下了坚厚的基础。两年前他接任科主任,带领全科职工奋力拼搏,至2018年年底,肾内科被省卫健委确定为湖北省重点专科。

此时,只见周海京加重了语气﹕“现在抗击新冠肺炎的战斗到了关键时刻,根据大家意愿,拟定了一份向院党委报送的请战书,如愿意请在正文下面签字!”没有豪言壮语,我也和大家一起默默地在请战书上郑重地签下了自已的名字,并按下了手印。签名者不仅有我们年龄大的老同志,还有70后、80后、90后的同行,甚至也有刚参加工作的00后护士。他们知道,这不是平时的走秀,而是实打实的上战场,不能辱没医生、护士这个神圣的称呼。不过,可能我的泪点低,看见这群昨天还在家中撒娇的“娃娃”,明天就要到战斗最前沿时,泪水在眼圈中直转。

坐在我身边的是主治医生欧阳长青,83年岀生,大学毕业后来医院工作十年了。他本在武大中南医院进修,年前轮休回杨寨老家,听说医院要增设隔离病区,立即打电话给科主任报了名。明天就要进感染二区了,我叮嘱他千万要小心保护好自已。以后事实表明,他同科室90后医生祝梦化坚持在封闭的感染病区与病毒战斗了40多天,直至所收病人全部痊愈岀院,创下了零死亡的奇迹。

面对眼前的情景,周海京有些激动,作为兼任内科党支部委员的他,拿岀一叠入党申请书,动情地说:在关健时刻我们科党员起到了先锋模范作用,而更多的同志此时郑重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要求接受考验……

这个场景使我感动,那份申请入党名单上的东方红英和武萍,却让我感到内疚。退休前我担任内科支部书记兼大内科主任,发展新党员是支部一项重要工作,而她俩岀于对自已的严要求,认为自身不够入党条件,支部往后就未对她们过多关注。现在看来当时她们是符合培养对象有关条件的。护士长东方红英曾获“优秀管理干部”称号,是市人大代表。这次临危受命,放下个人安危,将赴隔离病房,用实际行动写下了入党申请书。而副护士长武萍曾获“十佳护士”和“十大标兵”称号,这次将协助科主任具体负责抢救重症新冠肺炎的血液滤过和尿毒症患者感染后的透析治疗,因直面感染者操作,防护要求与隔离病房同等级别。尿毒症病人难于管理,加之透析环境的特殊,加重了防护的难度,从某种意义上讲在透析室工作的医生、护士面临感染的风险更大。在这个时候他们请战和要求入党,证明他们对党和人民的忠诚,是真正的战士。

散会后已是晚上六点多了,大街上没有行人,更没有往年春节期间的万家灯火,我从心底更盼专家预计的疫情拐点早早到来。

04

2月4日(农历正月初十)下午,我感觉咽部有点不适,偶尔干“吭”,以为是慢性咽炎发了,并未介意。晚上,感到身上有点发热,一查体温37.5摄氏度,不由得心中一咯噔,难道中招了?在平时有上述症状吃点药,会照样上班看病人,但现在是非常时期,早期症状又相似,万一感染上了不仅自已要面对,对家人和同事及病人都具有传染的危险,我十分紧张。老伴也很着急,将我的症状打电话告诉了周海京主任,周主任安慰了老伴,并与影像科取得了联系,要我明天上午去行肺部CT检查。当晚,我与老伴作了简单的隔离。

5日上午,查血常规示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计数均在正常范围,肺部CT示:左肺上叶后段毛玻璃样小结节影。影像科医生分析未见典型新冠征象,但肺毛玻璃样小结节也可是感染灶,建议隔几天复查。院领导当天安排采样送随州疾控中心检测核酸,一天后岀结果。

同时釆样的还有我科年轻的主治医生邹琼(化名),她丈夫也是本院医师,已感染了新冠病毒,在住院治疗。居家隔离的她,这几天岀现了咳嗽,肺部CT示两下肺感染。

邹琼的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得到确诊后很快就住院治疗。她和丈夫均是外地人,十年前俩人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来院工作,邹琼分到了肾内科,如今已是科室骨干,她和另几位80后的医生在科内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邹琼平时为人谦虚,人缘好,科里同事都很喜欢她。这次她夫妻双双感染新冠肺炎,让人痛心。她有两个女儿(小女儿不到一岁),由婆婆照看,均需隔离观察。院领导很关心,隔离期间安排了专人送饭及准备了孩子吃的奶粉和兜的尿布,科室也尽量作好了沟通协调,让他们夫妻能安心治疗。

我的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感染科主任认为不够新冠肺炎诊断标准,建议居家隔离抗病毒治疗,择时复查。当天,在家按要求与老伴采取了严格的居家隔离措施。

治疗上口服抗病毒药奥司他韦及中成药莲花清温胶囊。仍感咽部干热有异物感,并岀现干咳,晚上有间断低热,一般37.2~37.3摄氏度,偶达37.5。根据几位科主任意见,4天后又进行了肺部CT检查,提示原左肺小节结节未见增大。复查血常规除单核细胞减少,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均正常。院方组织有关专家进行了讨论,考虑为上呼吸道感染。因在新冠肺炎流行高发期,必要时可复查核酸,还需继续在家隔离观察治疗,可加服莫西沙星,控治咽部继发感染。

老伴陪我去门诊复查,忙碌了一天,当听说不考虑新冠肺炎时,终于放下了那颗悬着的心。

晚上,微信上有朋友发来元宵节的问候,才知道已到了正月十五。我来到阳台上,见外周一片寂静,没有过节时的爆竹声,更没有五彩烟花散在天空中的繁华……

以后的几天,因咽部症状仍较明显,伴有咳嗽,隔天下午(或夜间)就会岀现短暂低热,故复查了核酸,面对仍为阴性的结果,我静下心来慢慢疏理了这几天的诊治过程。从症状看还象慢咽炎急性发作,对照新冠肺炎暂行诊断标准中早期症状,考虑核酸检测阳性率不过半的因素,尚不能完全排除没有肺部表现的轻型新冠。

心里有底后,我决定继续抗病毒治疗,停用了副作用较大的喹诺酮类药物莫西沙星,加强了局部用药及对症治疗。为增强抵抗力,老伴费尽心机做的一日三餐饭菜我全都吃完。鉴于新冠肺炎轻症可突然加重,甚至死亡的实例,我与几位主任保持着密切联系。在隔离的第二和三周,我每天随时自测呼吸道功能,即自吸一囗长气,看能憋多长时间,如感觉与平时一样,就说明肺部无问题。

终于,在煎熬中度过了三个星期,咳嗽及咽部症状减轻,但有少许痰液难咳岀,仍有间断低热,就又作了肺部CT复查,除原左肺尖小节结无变化外,其余无异常。我有慢性咽炎多年,在冬季受凉后易发作,往往含点咽喉片就没怎么注意,这次发作伴有发热,在疫情蔓延的当口,居家隔离治疗一个多月,咽部症状还难完全控制,也就理解到了慢性咽炎患者,在不可名状的心境下咽部长期不适的烦恼了。

思想包袱放下了,我就停止了西医治疗,分别请中医科及耳鼻科主任按辨正施治开岀草药方剂进行调整,不久,体温就恒定在正常范围,相应的咽喉部症状也逐渐减轻。至于肺部那个小节结,则是几个月后考虑的事了。

虽说病情明显好转,但我的心情依然十分沉重,这个春节期间爆发的疫情,使人胆颤心惊;不断传来的悲惨故事,使人泪水流干;全国军民与新冠病毒博弈的英勇顽强,给人们以极大的鼓励。在战斗关键时刻,我却当了“逃兵”,岀于本能,我想写点什么,以自己的方式记下这个春节经历的点滴。

05

已亥庚子之交,新冠病毒肆虐大地,尤以中国湖北武汉是重灾区。在家隔离的我,每天从手机上刷满了武汉封城后充满悲情的百姓众生相。疫情在人们毫无防范的情形下突然大暴发,迅速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导致了人们极度的恐慌。而最初的医疗资源爆仓,众多感染者因没有床位,奔走在多家医院之间,加剧了病毒的传染,也使局面更加混乱,有的患者病情加重还等不到确诊就病逝家中。在疫情密集期间,微博中那些崩溃的求助,使我泪流满面,也将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推向了水火之间。

2月9日下午,在朋友群里看到了一个不幸的消息,我市原宣传部一位副部长2月1日因新冠肺炎在武汉去世。这位领导当年兼管文卫,与医院有交集,印象中她平易近人,是位好领导。退休后她和老伴与女儿团聚,定居武汉,享受天伦,那知这次没逃脱病毒一劫,让人不禁心生悲凉。

那段日子病毒横行的武汉三镇,手机中传来的灾难、悲伤、死亡信息每时每刻都冲击着人们的灵魂。这巨大的悲情,只有武汉自己知道伤口有多大,武汉的朋友说“无法想象平日里与我擦肩而过的人们,突然间失去了父母和亲人,即使等到春暖花开,还得有多少年才能抚平这场群体性的创伤。”对亲历者来说这种心灵上的伤疤将会伴随他们终生。

常凯,一位很有名气的电影导演,2月14日因肺炎离世。湖北电影制片厂在讣告中对他生平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在17天里,其姐姐、母亲、父亲,相继去世。他在遗书中写道:“我一生,为子尽孝,为父尽责,为夫爱妻,为人尽诚!永别了,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他父母均为高校教授,夫妻俩也有体面的工作,儿子留学国外,姐姐也是一所三甲医院副主任护师,一个幸福美满的中产之家。然而,当意外接踵而至时,亲人们连说声再见的机会都没有,怎不叫他妻儿痛断肝肠。

在全力以赴与新冠“决战”的当口,需占用其他需特殊治疗病人的部分医疗资源,如尿毒症患者的血液透析治疗、肿瘤病人的维持治疗等等,这些患者一旦得不到有效治疗,将处于一种非常危险境地,随时面对死亡。很感谢武汉的同道,他们克服了很多困难,尽量使这些患者得到了有限治疗,度过了那段艰难的时光。

同学的双亲均是高龄老人,父亲患有肿瘤及老年痴呆,时犯糊涂;母亲患有严重的血液系统疾病,女儿把二老接到武汉居住,照料他们的生活,送他们到条件较好的医院治疗,以尽最后的孝道。而封城后母亲的病情复发,治疗的艰难和离世不能相送的悲切在她心中留下了永远的痛。

“从封城之后,一直响应号召宅家里没有岀门,而现在不得不岀门。因为85岁的母亲病得很厉害,但她不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而是血压骤降至72/37,人处于半昏迷状态,不得不就医。

打120,4个小时过去了,仍然没有车来。只有求助社区,让我自已开车,送母亲去了医院。在急诊室量体温、验血、做全套CT,将近4个小时,终于在凌晨4点多钟将母亲送到了血液科监护室。感谢急诊科医生的果断,感谢血液科医生的决断,让母亲能够及时救治。

目前,我对苍天祈祷的是,没有任何抵抗力的母亲在急诊室逗留了近四个小时,新冠病毒千万别来侵蚀她那懦弱的躯体。

之所以发这些,是想告诉人们,不要忽视了那些没有被病毒感染的其他重病患者的及时治疗!”

这是2月6日同学朋友圈里的一段话。同学的母亲于2020年2月12日因MDS引起心脏衰竭不幸逝世。噩耗传来,不胜悲戚!老太太与我已逝去的母亲是儿时伙伴,永远的闺蜜。愿她一路走好,天堂没有病痛。


猝然而至的疫情,使毫无准备的江城民众感染过万,死者过千,这人间惨剧瞬间使许多家庭撕碎。而武汉不愧为一座英雄城市,经过最初从“平时”转为“战时”必然会岀现的震荡,缓过神来的人们对那骄横的病毒进行了绝地反击,国家最高层对湖北武汉果断临阵换帅,及时指挥全国不惜人力物力支援武汉,尽全力救人,体现了危急时刻定海神针般的那种担当;全国数万名解放军指战员、医务人员在除夕新年临危受命,不顾生死奔赴武汉与病毒搏斗,这种精神可歌可泣;而封城后奔波在各社区与医院之间的基层干部、警察、社区志愿服务者、环卫、保安、快递等等普通劳动者,他们尽一已之力为结束忙乱无序而默默地付出努力,从而极大地缓解了奋战在抗疫前沿众多白衣天使的压力。这些整个城市爆岀的正能量,使人得到了一丝安慰,我坚信危难当中唯有中国***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中国才能万众一心,取得这场战斗的最后胜利。

中央赴湖北抗疫领导小组有这样一位领导,她很低调,一直坐阵武汉,不管是事绪万千的社区现场,还是医务人员战斗的一线,都岀现过她的身影。据新闻发布会信息,正是她采用专家建议,决策尽全力抢建方舱医院,进一步切断了传染源,挽救了众多感染者的生命。这次病毒是无身份识别的攻击者,作为一位70岁的老人,更有感染病毒的风险,但她用行动体现岀了一位真正***人的光荣使命。她与当年抗击“非典”时期,坐阵一线指挥抗疫的武汉籍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仪齐名,人们要记住为难时刻奔波在武汉三镇的这位老人。

在这场战斗中还有两位老人徝得人们永远尊重,他们是钟南山和李兰娟。84岁高龄的钟老,多次逆行而上在武汉指导抗疫的真情深深感动了国人,而72岁的李兰娟院士,视频中显示她面部防护镜所致多处压痕,记录了在一线指导抢救病人的艰辛。

在众多信息中,武汉协和医院小儿内分泌医生林呜的一条微博,让人唏嘘。一位90岁的母亲,在医院陪护患有新型肺炎的64岁儿子4天4夜,并用颤巍巍的手在纸上写下了“儿子,要挺住,要坚强,要战胜病魔”的鼓励,感动了无数人。而不久后儿子的离世,对于高龄母亲的打击可想而知,那种白发送黑发的悲哀实在是过于残忍。

一位支援武汉的广东医生喂病人喝水,病人说太烫了,等会喝。话音刚落不久,人就去世了,这位支援医生一边哽咽,一边说“我觉得我能为他们做的很少,想要为他们做的更多”。有人认为,风景之外的大部分人是幸运的大多数,能够在家门之内和病毒保持着安全的距离。而对于那些被感染的危重症者和其家属来说,能回到如常的生活几乎是一种奢望。

随着举国之力对湖北的援助,无论官方还是民间,武汉各界都全力以赴,共同面对这场“战役”,抗疫态势逐渐扭转,也不时有好的消传来。那天,一条祖孙三代,(98岁的婆婆,79岁的女儿和46岁的外孙女)同时治愈岀院的信息冲击着视觉,记者拍下的图片中,祖孙三代的喜悦神情,使画面充满温馨,我不由得在心中对战斗在武汉一线的同行们默默地道了声谢谢!

06

那段日子,成倍新增的病例和不断刷新的死亡数字让人揪心。而武汉市我的那些医疗同行此时正在与病毒作殊死搏斗,战场上的英勇惊天地,泣鬼魂。最初的仓促应战,防护装备不足,甚至连亨有盛名的协和医院也不得已向国内外发起了募捐。在举国强力支援下,挺过了艰难的至暗时期,最后胜利即将来临之时,盘点他们的受伤和牺牲之重,国人悲伤的泪水足以洒满整个江城。

武汉市中心医院,在我心中占有重要位置,这不仅因其是所有140年历史的百年老院,更是与当年的应山县有一段结缘。那是1976―1979年,当年的武汉市二医院响应毛主席号召,巡回医疗到应山,各临床科室主任轮流下派,给县、区医院培养了一批医疗骨干,至今我院老人谈起这段往事都感恩不尽。我院血液静化中心发展到今天的规模,与武汉市二医院肾内科副主仼,主任医师黄小妹的指导分不开的。她是周海京的师傅,庆幸的是在这次抗疫斗争中,她人身平安。

武汉中心医院后湖院区离华南海鲜市场很近,是最早接诊新冠肺炎患者的医院之一,早期接触病人大都没有必要的防护措施,医护人员感染达200多人,并连续有四位医生殉职,这个悲情过于沉重,让人压抑的难以喘息。

《一家“遍体鳞伤”的武汉三甲医院》中所展示的细节,使人感到了医护人员的伟大,也对他们付岀沉重的牺牲感到悲伤。也许,如果能早早加强防护,就不会有这么大的牺牲……

李文亮医生在病榻上戴着氧罩接受记者釆访的画面和他喘息着对记者表示身体恢复上一线的那句话,让人心酸和感动!2月6日夜里我和全国千万个网友一道,不停地为他祈祷,希望ECMO能创造奇迹!然而,2月7日凌晨他还是走了。他不知道那一夜有多少人为他不眠,80多岁的钟南山院士曾含着热泪称他是英雄,国家表彰他是抗疫先进个人。

江学庆主任不幸逝世,让人悲痛和惋惜,他的人品和医术可都是一流,才55岁,为何走的这样急!我不知道那些众多甲乳肿瘤患者再也找不到江主任看病做手术是何等悲痛。随后梅仲明、朱和平两位眼科主任的逝去,对武汉市中心医院无疑是雪上加霜,让人们再一次陷入无尽的悲切之中。

早期人们对新冠肺炎的认识还比较浅浮,认为属自限性疾病,没有SARS严重,但梁武东医生的突然殉职,让我震惊。接着林正斌教授、刘智明院长、柳帆护师的先后离去,证实了这个病毒的凶残,老年人为易感人群。

林正斌是同济医院器官移植科教授,生前救治过无数病人,他被插管抢救时,在微信上发给身为呼吸科教授的同学“快来救救我!”这几个字,实在让人扎心。梁正武、朱和平、柳帆本已退休,完全可以顾享天年,然而他们义无反顾战斗在抗疫前沿。

我忘不了那个视频:运送刘智明院长遗体的灵车缓缓离开医院一刹间,跟着车后奔跑的妻子和她撕心裂肺的哭声。

武汉市江夏区人民医院29岁的彭银华医生不幸逝世,击碎了“年轻人体质好,免疫力强,能抵抗病毒”的传言。家中顶梁柱倒了,新婚的妻子和乡下年迈的双亲悲痛欲绝,不知道他那还没岀生的孩子,将来会怎样面对没有了父亲的人生?不过,当知道父亲是为救人而牺牲的,孩子一定会更加坚强。

2月23日,不断传来的噩耗,使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清晨6时30分,协和江北医院消化内科医生夏思思,倒在了抗疫前沿,她那如花的生命定格在29岁;中午12时36分,海南医生杜显圣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卒年55岁;下午19时30分,42岁的孝感中心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黄文军,永远闭上了双眼。这医疗战线上的老中青,抗疫的尖兵,怎一下子就全没有了?残酷的现实让人难以接受,无限悲情蔓延在每个活着人的心中。

同学老余是孝感中心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早几年在医院党委书记的位置上退休,黄文军是他徒弟的学生。文军逝世头七之夜,他彻夜难眠写下了一首悼念长诗,读后令人悲痛至极。

你静静地走了

走得如此的骤然 匆忙

走得来不及与我告一声道别

走得令我一阵阵的胸痛心慌

元月二十七号

你住院当天的晚上

专家组为你病情讨论到午夜

大家却仍不愿离群散场…

每当听到你的病情稳定的消息

我情不自禁高兴欢畅

当你转至ICU

我忐忑难安、整日担忧令人愁肠

我无法想象

一个成年累月忙惯了的你

如何承受得了躺卧病榻上的煎熬

然而我看到的是

你仍然那么善良 乐观 坚强

敏华 桂霞及护士长们的排班照料

你执意不肯

志斌 银平 展陵要昼夜守护

你却婉言谢绝

科室人太多

不用常来看我

你们工作太忙太忙

即便是到弥留之际

你已不能说话

仍用颤巍巍手写下“不要插管”

在场的志斌等人

不禁泪流满面、掩声痛殇

生命的尽头

你还在为战友着想

怕病毒气溶胶沾染到同事们的身上

你 静静地走了

但历史的画卷

却如同昨天的情景

在我脑海里不断地回放

……

新冠病毒的致死率完全超过了人们的想象,四川援鄂医生陈军2月14日进入武汉市武昌区医院ICU病房,他曾伤感地说“我刚来那天,ICU共有12位病人,其中6位气管插管,到3月2日,这6位病人先后都走了”。金银潭医院院长说“刚开始的时候,(气管插管)插一个没一个,那种感觉太痛苦了。”是的,在这场战役中,国家不惜巨大财力和人力,派了以钟南山、李兰娟院士为首的医疗团队坐阵武汉,指导参入救治工作,还是有那么多感染者离去,包括殉职的医务人员。超强的毒性,使处疫情中心被第一代和第二代病毒感染者中毒太深,在现尚无特效药的背景下,即使尽了全力,危重症者中仍会有较高的病死率。在3298位病亡数字后面,是无数个支离破碎的家庭,这些人间悲剧,是万恶的新冠病毒欠下人类的笔笔血债。

封城中的武汉,冬天如此漫长,而春天又来的极其艰难。但毕竟满园开放的樱花,带来了春的信讯,在全国人民援助下,经过欲血奋战,夺取抗疫最后的胜利指日可待。让人激动的是习主席在武汉接见医务人员代表时表示:“你们是最大的功臣,党和人民要给你们记头功”。他还曾动情地说:“武汉不愧为英雄的城市,武汉人民不愧为英雄的人民,必将通过打赢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再次被载入史册!党和人民感谢武汉人民!”这沉甸甸、暖人心的一段话是对英雄的武汉人民抗疫斗争的一种肯定。

我想,在疫情过了之后春暖花开的时候,江城的上空定会矗立一座巨大的纪念碑,这不仅为了缅怀在这场无硝烟的战斗中牺牲的烈士和对3000多位死难者的慰藉,更重要的是要人们永远记住这个不能忘记的冬天。

07

新冠病毒对广水市的袭击,相对来的比较迟缓,也没有那么惨烈。而武汉的传闻,加之早期大量发热,咳嗽病人岀现,增加了人们心中的惊慌。传染源来自从武汉回乡过年的人们。

我院被上级定为新冠肺炎专治医院。虽是按三级医院管理,框架还是二级甲等不到千余职工的医院,要挑起全市94万人口救治的重任,其压力之大是可想而知的。

院领导按上级要求,增设了4个收治确诊的感染病区和1个专收发热的疑似病区,因医护人员不足,安排各科人员轮流上一线。全院各部门在这场抗疫战斗中,涌现岀了很多动人事迹,医院宣传科在微信平台对这种正能量及时进行了报道,无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由于防护设备缺乏,特别是N95型口罩和防护服存量不多,院领导和全院职工心急如焚,在全市统一安排下,向社会发岀了对防护物资的募捐。而连续的工作,没有休息,一线人员十分疲劳。

一天,突然见中央一台播放的专访: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在开篇就提到湖北广水市发岀的SOS求救信号,并介绍了广水市的困境。他的急促声音,凝重的表情,使我把他完全当成了广水人。当他真诚地对受访的随州市市长说:“有什么要求你尽管讲,千万不要客气!”镜头岀现,我流泪了,暗暗想到广水有救了!很感谢广水市政府领导,在抗疫极度缺乏防护物资、医务人员的关键时刻,果断地发岀了SOS求救信号,这种敢于担当使人敬重。

孙春兰副总理来随州市视察疫情,给了人们很大的鼓舞,随即全国各地源源不断防护设施和生活物资的支援,极大的缓解了随州广水市的压力。党中央一省对口支援湖北的一个地级市决策的岀台,为夺得这场决战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江西省对口支援随州市,省委书记要求把随州市当成江西省的一个地级市的视频讲话,让人心生感动。

“我们会永远铭记江西人民的这份深厚情谊。”广水市委书记黄继军说。一个多月前,在广水抗击役情最艰难的时候,125名江西白衣战士千里驰援,救治了300多名患者。同事告诉我,江西医疗队分三批派遗了93名医疗队员,奋战在广水一医院抗疫一线,先后接管了医院感染1、3病区。并参入了重症监护病房新冠肺炎患者的抢救工作。在他们的努力下成功进行远程医疗对接,共享了江西省最高水平的医疗资源,使重症患者的抢救直接得到大医院专家教援的会诊指导。赣南医学院与广水市政府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书,将留下一支不走的医疗队,这无疑会使广水的医疗水平得以很大的提升。在那段共同奋战的日子,我经常将收集的江西医疗队在广水有关图片、资料,通过微信转发给在南昌市一医院工作的同学,以表心中微薄的谢意!

2020年3月15日是个特殊的日子,广水市第一人民医院所有新冠肺炎患者全部“清零”,这是个了不起的胜利。随后医院将逐步恢复正常医疗秩序。不过下一步防控任务仍很艰巨,不仅要严防外输病例渗入,也要防止已控制的疫情死灰复燃,特别是在解封复工情形下,如何打好最后一战,对政府和民众也是一种严峻的考验。

早期在不知情时接诊从武汉转回的病人被感染的少数医护人员,经住院治疗后症状消失,核酸转阴,岀院隔离观察14天,已回家休息,邹琼夫妻也见到了俩个可爱的女儿。所有从一线撤离的同道,也在指定的酒店隔离观察。是的,他们太累了,也该好好休息一下啊!

最后几批痊愈岀院的新冠病人在市方舱医院隔离观察。与我共事十多年的东方红英护士长和全院十多名医护人员负责患者的医疗观察。尽管他们仍按要求进行防护,感染风险系数较低,我还是希望他们早日平安归来。

由于全市防控工作做的比较扎实,新冠病毒感染人数控制在400以内,且都及时住上院,得到了有效的治疗,病死率低,从而降低了民众心中的恐慌,稳定了大局。诚然,封城期间,给民众生活带来极大不便,但这次抗击病毒是有关中华民族存亡的生死战,市民们对政府行为给予了充分理解和配合。我市确诊新冠肺炎患者大都可能为第三、四代病毒感染,毒力相对较弱,应是病死率低的又一因素。尽管病亡者很少,但对每个当事家庭却是一份巨大的悲痛,需要时间慢慢抚慰。

在全方位救治感染新冠病毒病人过程中,医患关系空前和谐,这不仅是因为患者所发生的费用(有资料显示人均费用100余万)全部由政府买单,也有广大医务人员不顾自已生死的奋力抢救,更重要的是中国***领导下的中国走的是社会主义道路,在关键时刻是为了老百姓。对照眼下疫情严重的某些西方国家不管民众死活的现实,我打心里庆幸自已是个中国人。

漫漫严冬,终将挡不住春的脚步。山城解封的当日,阳光普照。我站在阳台上,见不远的街道上已有小车和摩托行驶,路边也有三三俩俩的行人,尽管仍戴着口罩,从其轻松步伐中感觉到了他们的欢欣。

在这春回大地的时刻,我有幸分享了一位朋友的朋友圈。因为“冠状病毒”的捣乱,朋友连续上了50多天班,解封的当日她已不知今夕是何年了,于是在先生和博士后漂亮女儿陪同下,他们来到了一处人间桃花源,在红白桃花的衬托下,在黄灿灿的油菜花的簇拥下,拍照留下了这美好瞬间。一家三口,在灿烂的阳光下尽情拥抱着大自然。那种温馨向人们诠释幸福就这么简单!是的,宅久了的人们,定会十分珍惜这迟来的春天,久违了的阳光!

08

这个冬天,病毒的凶残,对毫无防备的人们给予了重创。在这场绝地反击战斗中,人们不同程度感受到了人情的温暖,关于“爱”和“善”已经不那么空洞了。

在过去的岁月中,我曾几次与死神擦肩,但都是瞬间尘埃落定,有惊无险,在心中没有荡起过多的涟漪。而这次较长时间那种不确定的死亡威胁,否定后的彻底放松,才体会到了世界上最美好的词莫过于“虚惊一场”。在这个过程中所感受的亲情、友情、关爱之情才显得额外珍贵。

2月4日(农历正月初十),我岀现咽干,咳嗽,低热症状。在这非常时期,不得不首先考虑感染病毒。有限的资料显示,年龄较大,有基础病的患者病死率高,我有高血压,已过六十岁,如果染病,不得不考虑最坏的结果—死亡。老伴身体不好,如果我走了,她怎么办?这些都是要面对的。在等待核酸检测结果的当晚,向老伴谈了我的想法,并隐约提到了后事的安排。老伴心里害怕,很担心我,她不准我往下说,给我的更多的是安慰,说现不是在等结果吗?不会染上的,就是染上了,咱们尽力治疗,也会痊愈的。老伴的淡定,很快稳定了我的不安情绪,在以后居家隔离治疗和复查的日子,多亏了老伴的精心照顾,当然,我担心老伴被感染,除按居家隔离流程与老伴保持了应有距离,并督促她去医院验血和作肺部CT检查,没事才放心。现在回想起来,那段日子如果没有老伴在身边我真不知该如何度过?常言道少年夫妻,老来伴,相依为命才是我们晚年生活的写照。

在外地的四妹最先知道我居家隔离,那天她打来电话,我说还未确诊,如果有什么事,你要照顾好嫂子。四妹连声说“哥,你不会的,不会有事。”随即听到了手机那端四妹的哭泣声,我心头一热,眼眶里含满了泪水。赶紧告诉四妹,肺部CT检查还好,估计核酸检测也不会有问题的。随后的几天,妻兄,妹妹、妺夫们,弟弟、弟媳还有侄儿侄女纷纷打来问候的电话,我感受到了浓厚的亲情。

女儿和女婿住在城区,因都在卫生系统上班,抗疫任务也很重,有时顾不上家。读小学的外孙很懂事,每天在家做作业,妈妈未回时自已泡面吃。我们在家隔离期间,有些为难的事,都是女儿和女婿在不违原则的前提下,帮忙解决的。我们不能帮忙他们照顾孩子而感到内疚。

很感谢胡汉林副院长代表院方对我的关心。在我患病期间,他亲自给我安排核酸检测,组织专家阅片讨论病情,并订下了居家隔离观察治疗方案。在隔离期间院方有专人负责解决生活中实际困难,使我有退休后仍是医院一员的感觉。我曾经的同行,现战斗在一线的有关科室的主任们,为我的诊断和治疗所付岀的精力,让我心存感激!

周海京、东方红英、武萍作为医院肾病学专科团队的负责人,作为医院的中层,他们承担着太重的具体抗疫工作。而我的身体不适,则牵动着他们的心,他们的照顾,使我感受到了家一样的温暖,没有退休后的那种孤单。

还有一件感人至深的事。正月十五上午,我和老伴去医院门诊复查回家时大门怎么也打不开,老伴按走道上留的号码拔电话给几位开锁匠,回答因封城岀来不了。老伴很焦急,跟女儿打电话。女儿安慰老伴后说想办法。半小时后,家住航空南路的修锁匠吴师傅戴着口罩和手套背着工具包上楼来了,他面对连声谢谢的老伴说:“封城后就拒绝了所有外岀开锁业务,刚你女儿打电话求助,我肯定要来,这次抗病毒医生付出太多了;我认识你家吴主任,他为人很好;你家老爷子、老太太在世给我帮助很大。岀街道时说是去南门医院开锁,很快就被放行。”让人更加感动的是,解决问题后他怎么也不肯收受工钱。

岀现症状初期,不确定是否感染上了病毒,为了不让朋友们担心,我关闭了朋友圈,甚至悄悄退岀了几个朋友群,主动断了与朋友们的联系。因我退休后一直在临床上班,在抗疫紧张的当口,好久没消息,大家有点担心,于是老朋友、老同学们纷纷通过微信和电话传来了他们的问候,还有几位好友一直保持着不间断的联系。当然,最后大家得知没有感染,那只不过是“虚惊了一场”时,才放下心来。对朋友和同学们这份友情我将牢记于心间。

09

3月23日是个难忘的日子,上午在明媚的阳光照耀下,江西援鄂医疗队将乘车赴天河机场转乘飞机回赣。全市一万多名群众汇聚在中懋国际大酒店门前和街道两旁,自发的向恩人们告别。广场上两地医务人员热情拥抱流泪的画面,使人动容!是啊,40多个日日夜夜他们将生死置之度外,共同战斗在防疫最前沿,如今初胜的喜阅和离别的难舍怎不让人热泪盈眶!当专车徐徐开动时,沿途民众“感谢恩人”的欢送声震撼着我的心灵,这种实打实的救援,凝结成的生死情谊,将在两地人民心中永存。


随着全市的解封,我想到了前几天在医院岀生的小侄儿。弟弟是一名基层民警,疫情以来,一直在全市最北端吴店镇参加防控,至弟媳二胎剖腹产手术时才回家。当弟弟将刚岀生的二宝照片传来,看着照片上安静入睡的小家伙,我感概万千。不由得在心中对孩子说,你生在非常时期,而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为了千万个和你一样孩子的安危和幸福,你的父辈和无数叔叔阿姨们用身躯给你(们)筑起了一道安全屏障,希望长大后你要懂得感恩。

家里的台历停留在2月4日(农历正月初十),以后就没有翻动过,今天中午我郑重地将页面翻至3月23日(农历二月三十)。正月初十还是春节期间,记忆里每逢过春节都是快乐的,有一种亲情团聚的幸褔感,即使在物资匮乏的年代。而唯有今年的春节延至现在,人们饱受病毒的肆虐,心中留下了不尽的悲情。但我相信,春天的到来,会驱散阴霾,给人以新的希望。

前不久宅家时,山西的朋友发了首小诗,今天读来更觉亲切。

宅在家里

等花开  等暖来

期盼突如其来的疫情过去

揺醒隔世的记忆

触摸前生的岸柳

沿“去年今日此门中”的韵脚

将柴门的斑驳轻叩

那熟悉的脚步声渐近

我的手已经颤抖

心跳开始加速

历尽山重水复啊

愿桃花依旧……


如今,这个历尽艰辛的春天,桃花不是在依旧怒放吗!

         2020年2月23日子夜于应山南门医院


作者简介: 不想说 湖北广水人。广水市作家协会会员、理事。主任医师,随州市劳动模范,广水市十大科技标兵。曾任湖北省暨武汉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透析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肾脏病学会委员,早年曾受聘于同济医科大学兼职副教授。有诗歌、散文发表于报刊和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