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村 首页
【小说-张建芳】马小六进城

文/张建芳

树上枝头,枯黄了的叶子,被风一吹,扭扭捏捏从空中飘落下来。“一片一片又一片,飞到草丛都不见。”

二〇〇五年的秋天,来得比二〇〇四年早了一些。

一、离    乡

也就是这年秋天,马小六的儿子到了上初中的年龄,可乡里又没有设立的学校,只好离别家乡到城里去求学。

天边刚刚出现鱼肚白,当人们还沉浸在甜蜜的睡梦之中,马小六就和妻子忙活了起来,因为今天是儿子上学报到的日子。

乡下人没出过远门,头一天就把学习生活等日常所需花销的现钱,在乡信用社打到了银行卡上。

今天啥忘了都可以,唯独这个小卡卡说什么都不能忘了,到城里生活抬手动脚都用得上它。媳妇把它放到了随身携带的手提包包里,捏了又捏,按了又按。!

儿子把他要用的学习用品放在一个塑料袋里,衣服被褥按在两个蛇皮布袋,简单又必须的日常生活用具、用品拾掇在两个硬纸箱箱里,一切准备就绪。

说时迟,那是快,才才听得嘀、嘀、嘀的三轮车鸣笛声,邻居早已把车开到了他家门口,不到一根烟的功夫,就把他们一家三口送到了村口路边通往城里的中巴车上。

刚刚放好东西,还没等站稳脚跟,中巴车就缓缓启动了。

隔着车窗玻璃向后看去,今年新铺成的村村通水泥路,才琢磨着穿上结婚时买的高跟鞋在这平个展展光不溜溜的好路上圪拽圪拽,可梦想还没来得及实现,这就要走了。

青山环绕,绿树掩映的小山村,虽说山河依旧,面貌未改,可这里却留下了多少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庄稼人,恋恋不舍的乡愁情结。

现在虽说只是暂时离开了,还真是难以割舍,心里一阵阵酸楚,不由得两行热泪夺眶而出,洒落在昨天刚刚洗过的半新不旧的出门衣服上。

待他们一步三回头,朝着来时上车的路口望去,三轮车驾座上的开车师傅还在那里不停地朝着中巴车远去的方向挥手。

 

二、留    守

一切安顿好了以后,妻子留下来料理孩子的生活,陪伴孩子学习,如今乡村孩子的学生大都是这个样子。

马小六又回到了离不开的小山村,离不开的黄土地,离不开的家。

孩子不在家,家庭就失去了多少快乐。

媳妇不在家,哪还能感觉到家的温馨。

这不,马小六,每日里,鸡不叫就起床、做饭、吃饭、洗锅涮碗,弄妥当了上地开活。

辛辛苦苦干一晌,中午回来,灰头土脸顾不得洗一把,放下家伙,先通火,坐上锅,倒上水,接着开始炒菜、和面、压饸饹。

一顿不做吃不上,一顿不洗没法吃,做的少了吃不饱,做的多了吃不了,两顿不够吃,倒了怪可惜,这才使他切身感受到了妈妈、媳妇在家主厨是多么的不容易。

吃了,洗了,好想躺一会,可又怕睡着了没人叫,误了后晌干地里活,还是去上地,真的累了,坐在地边塄后,抱着家伙也能打个磕睡。

晚上回来,吃过饭,想在沙发上看看电视,看着看着就迷糊了,一觉醒来,不知是半夜还是到五更。

等翻腾到床上去睡,却怎么也睡不着,辗转反侧,思绪把他带回了过去的沧桑岁月。

马小六,出生于七十年代初,村里人好歪都住着房,唯有他一家住在土窑里,一家八口人,六个孩子,清一色的都是带茶壶把的,因他最小,村里人记不清他大名叫什么,倒是习惯了叫他马小六,时间一长,直到现在,小六小都大了,大伙还管他叫马小六。

小时候,家庭困难,孩子们多,没有上学的机会,就是有也轮不上他,他也就早早跟着木匠师傅学手艺。

那个年代,当个木匠满吃香,一天二元,算是高工资、好待遇,给谁家干活,一天一盒烟,还得管茶备饭,半晌还有贴晌,在农村当时还算得上是个好行当。

小六文化不高,可脑子活络,几年功夫下来,在村里还算是混得不错的,在同龄的伙伴中,早早就娶上了媳妇、成了家、有了孩子,小日子过得风生水起,挺让人羡慕的,就如同手拿甘蔗上楼梯,步步高,节节甜。

三十亩地木匠工,老婆孩子热炕头。心里那个舒服劲啊,出来进去嘴里总是哼着小曲儿,媳妇见了总说他嘚瑟。

可这自我感觉美好的生活,感觉这才过上几天了,怎么就落得个孤家寡人独守空房呢,吃饭不做吃不上,睡觉前心空、后背凉,翻来覆去睡不香,触景生情,谁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

唉,人生就是这个样,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儿女,老猫枕着屋脊睡,都是一辈传一辈,什么天下苦、人间难,在父母这里又算得了什么,虽说夫妻天各一方,可为儿女忙乎,倒也乐在其中。

 

三、进    城

时间过的真快啊,一晃三年过去了,家里少了一个劳力,减少了多少收入不说,问题是爷们成了娘们,家里的活比地里的活还多,还有一个问题是男人做这活它劲道不顺,阳刚之气失去了用武之地。家庭气氛,夫妻感情也变得越来越淡了。

像这样的生活现状继续下去,恐怕说不定哪天媳妇就跟城里人私奔了,苦心经营的这个家不就散了吗,那他这样没日没夜的受,还有什么意义?

寡妇生了心,黑了等不到明。经过深思熟虑,马小六狠下心来,打定主意,把承包的土地转给别人,自己也离别了家乡到城里去打拼。

夫妻俩除了料理好孩子的生活外,把主要精力放在家庭的经营上。

虽说俩个人文化水平都不算太高,可吃苦耐劳、头脑灵活、精打细算,凭两只手、靠力气,那可是乡下人骨子里的祖传秘方。

初来乍到城市,人生面不熟,举目无亲,啥事都难,不像在村上苦是苦了点,可腰板硬气,有一种主人翁接地气的感觉。

可如今离乡别井,进入城市,看啥都好,可没一样是属于自己的,总觉得寄人篱下,低人一等,诸事皆难。

盘算来盘算去,还是白手起家,靠卖力气谋生,从打工开始,现打现,总得先维持生活开销,在城里没钱就不敢上街,上街就都得花钱,没有他老人家,可难以活得下去。

至此,夫妻俩成了新时期城市里的双农民工。

俩口子,生活在一起少了许多担心,干活各奔东西,那倒是无所谓,媳妇在一家“卷薄馍”店帮工,马小六在一家建筑工地当大工,早出晚归,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是苦了点、累了点,人家有文化人,凭知识、靠脑力、玩的是高科技;咱没文化,凭双手、靠力气,要的是初原始,都有难言的苦,只是苦跟苦,苦的不是一个频道,幸福是一样的,苦,可是各有千秋,你也苦,他也苦,你苦他苦不一般。

可每月下来,当看到媳妇手里数着那几千块哗啦啦的老头票时,眼里虽说流出了泪水,可心里却是甜滋滋的。

小日子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马小六那个圪擞劲的老毛病又犯了,媳妇投去看他的眼光,让他清醒了许多,在这诺大的城市里,怎么也轮不到他这样的小把式狂啊。

这样舒心的日子才让他们看到了点希望和光明,可又遇上了新的情况,妻子这家卷薄馍店的老板因家中变故放假歇业几个月,马小六那边工地也因资金链断裂,揽不到活,只得停工待料,呆在家中。

小日子过得挺上劲的时候,突然叫停,就像顺风行驶的车突然来了个急刹车,肯吃苦耐劳的人,一旦失业了,那心里比什么都难受,没抓没挖似的。

活人不能让尿憋死。于是,俩口子商量,给别人干了几年囊中也少有积蓄,卷薄馍这手艺的制作流程也懂个七七八八,就这样一想,在城乡结合部,租了个门面房,投资了二、三万元,自己开了一个卷薄馍的小店店。

谁知,开张不到三个月,也不知是地段不好,还是手艺不精,来客稀少,门可罗雀,无奈何,只得关门歇业,赔了几万。

给别人干,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小姨生孩靠不住;自己干,缺资金,少技术,这市场经济不认人,大浪淘沙,谁不行谁下。

他们又走到了生活的一个十字路口,路在何方。

路在脚下,失败是成功之母,哪里跌倒哪里爬,俩口子不气馁,不灰心,跌倒了再爬起来,还就不信了,这城里没有我马小六的立足之地。

成也干,败也干,破釜沉舟,大不了从头再来,再赌他一把。

于是乎,他们总结了上次的教训,小打小闹成不了气候,这回铁了心,下了血本,要干就干大点。在城市中心主街道高价租下了门面房,雄心勃勃开始了第二次创业。

人是苦虫,都是逼出来的,有压力,才有动力,就有了胆量,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有追求,才有梦想,就有了智慧,凭着善良和勤快,诸多烦恼脚下踩。

就这样,马小六特色卷薄馍店的招牌在城市的显眼处挂了起来。

卷薄馍,本就一地方小吃,工艺流程其实也很简单,主要食材是面粉、土豆,再配料豆芽、鸡蛋、韭菜、盐、油。

做法是先把面和好,软硬要适中,将和好的面擀成薄皮面饼,大小可据家中平底煎锅而定;土豆去皮切丝,豆芽、韭菜洗净,韭菜切碎;炒鸡蛋;油热后,放入土豆丝翻炒到五分熟,再依次加入豆芽、韭菜、炒鸡蛋、盐翻炒至熟;然后取平底煎锅放少许油,依次将擀好的薄面饼放入煎锅,为防止面饼粘连,可在面饼间加少许油,用小火盖锅盖,将面饼闷熟;最后将炒好的菜卷入面饼中即可食用。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要想做出地方特色来那是难上加难。

一开始也没想那么多,就是凭着乡下人老实巴交的良心

经营的诚心、制作的用心、服务顾客的热心,加入了城市个体经营户的行列。

每天早晨,早早起床,一街两行的门店都还没开门,他又是扫啊、拖啊,为的是给顾客提供一个光鲜靓丽、舒适优雅的环境,顾客入座后,送上一杯热茶,接着是轻声细语,嘘寒问暖的关怀,给顾客一个宾至如归的感觉,然后,给顾客送上质美价优、货真量足、独具特色的地方小吃——卷薄馍,顾客有啥需求,随叫随到,微笑服务,做到了让顾客高兴而来,满意而去。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几年功夫下来,在服务中提质、在提质中发展,让一个不起眼的地方小吃升级成了地方名吃,多次被工商行政、市场监管部门颁发“信得过”服务门店、“诚信品牌”奖牌。

精诚所至、玉石为开。这些辛苦的付出,得到了部门的认可,得到了顾客的认可,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成了当地城市里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卷薄馍也成了当地妇孺皆知的地方特色名吃。

不到十年功夫,他们做的卷薄馍越来越精,门面越来越大,顾客也越来越多,也给他们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在城里花了上百万买上了属于自己的单元楼,住有所居,买上了属于自己的私家小轿车,行有车代步,一双儿女供的大学毕业,找上了如意的工作,称心的对象,儿子结婚是要啥有啥,女儿出嫁不要男方彩礼,还倒贴陪嫁二十多万。

随着环境的改变,他的想法也越发的大了。如今,他计划再过三、二年,买下属于自己的经营场所。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每每夜幕降临,马小六倚窗望去,满城灯火璀璨,彻夜通明,没想到我马小六能活成这个样子,由一个乡巴佬变成了小老板,离开了农村,融入到城市,这都是托共 产 党 的福,改革开放的富民政策好啊。

                 二〇二〇年二月二日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