沩丰社区 首页
父子饭店 ▌严争明

父 子 饭 店


学校建设指挥部隔壁有一家小饭店,不大张扬的招牌上显示着“一品鲜饭店”五个大字。儿子既是大堂经理,又是大厨;父亲是配菜师兼服务员,还是勤杂工,人称“父子饭店”。与其说是“父子饭店”,倒不如说是“子父饭店”还确切些,因为饭店是儿子开的,老父亲只是分文不取的唯一员工。

儿子,随父廖姓,刚步入不惑之年。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他穿着白色工作服,头戴白帽子,手拿锅铲,麻利而娴熟地炒着菜,双眼的余光却在不停地扫视着过往车辆行人。只要有意向就餐的人,他便彬彬有礼地招呼着,情真意切,生怕漏掉一单生意。

父亲,年近古稀,看上去却挺精神。一米七几的个头,背微弓。长长的脸上全是纵横交错的沟沟壑壑,岁月将沧桑写入其中。老人家正在择菜、配菜,有条不紊,干脆利索,与儿子是绝配的黄金搭档。



店面不大,摆设简单。一张大圆桌,几张小条桌,内设一包厢,一次最多容纳二十几个客人。看似普普通通,却显精致大方。夏天几台电风扇呼啦啦地运转不停,冬天几炉炭火烧得红红旺旺。夏不热冬却暖,舒适温馨。店里主打农家菜,浓浓家的味道;父子满面春风,服务热情周到,给人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虽地处县郊,店铺位置一般,却顾客盈门,生意红火,真是酒香不怕巷子深。

“你做的菜实在是鲜美啊,不咸不淡、不油不腻,好香呀。我本来不想吃饭的,现在胃口大开,你简直是个大厨师!”一位时尚中年女顾客竖起大拇指,对正在掌勺的廖老板如是说。廖老板微笑着说:“您的评价,就是我的动力,谢谢!

廖老板尝尽了文化不高的苦头,曾经走南闯北,东拼西打,就是难得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于是,毅然回乡创业,拜师学厨艺,开一家适合自己发展的饭店。为了经营好饭店,几年来,他酸甜苦辣尝过,油熏火烤受过,刀切掌影练过。他深知“没有糟糕的菜,只有糟糕的师傅”的道理,也坚信没有做不好的菜,只是没有做好的菜。于是,他认真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学无止境,永不停步。功夫不负有心人,有志者事竟成。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厨艺渐长,赢得了顾客的良好口碑,也为自己经营的饭店撑起了一片蓝天。



无论是大型餐馆,还是小铺饭店,必须有自己的招牌菜,这是硬道理。廖老板的清蒸鲫鱼和羊肉火锅,这两道菜做得很有特色,深得顾客好评。廖老板是个有追求的人,他思索着如何充分挖掘地方乡村菜肴内涵,将其传统菜发扬光大,彰显出临武特色。

豆腐是现在最便宜,也是最常见的家常食材。豆腐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成分也接近人体所需,有降低血脂,保护血管细胞的作用,经常食用对减肥、美肤也有好处。豆腐的吃法多种,凉拌的、红烧的,当然也可以煮汤,但单独食用略显清淡无味。临武人把它做成肉馅豆腐夹,荤素搭配,口味多样、营养多种。包了肉馅的豆腐块煎得黄灿灿,用小火焖烧收汁,所用食材的味道融合在豆腐中,每一块都是精华。不过,过去这种馅豆腐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得上。廖老板想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吃馅豆腐的人越来越多。他决定要把这道传统馅豆腐做成品牌特色菜。

廖老板博采众长,反复调试,精心研制,千锤百炼,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馅豆腐终于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选用的原材料都是自家栽种的姜、葱、蒜、野山椒,选购上好的调料,购买新鲜的猪、羊、牛肉。做工十分讲究,炒、煎、蒸既把握火候,更控制好时间。做馅豆腐的全过程煽火炒肉馅、小火煎、用热气把里面的肉馅蒸熟,味道是从里到外散发,最后经过收汁把精华都浓缩到豆腐块里,一口吃下去满嘴清香,非常惊艳,达到了“闻其香,吃其味,食有尽而味无穷”的极致。廖老板的这道独特馅豆腐,名传四方,赢得回头客满满。



口味大众化,消费平民化,这是“父子饭店”经营的宗旨。饭店所处县郊开发区位置,在建项目多,农民工也多。农民工不容易,天天早出晚归,忙忙碌碌,挺辛苦的。只要农民工路过,廖老板父子就热情地招待他们进来喝杯茶、抽支烟、聊聊天,使他们感到特别温暖。清早有面食、中午有快餐、晚上有夜宵,既方便又实惠。有时农民工要改善一下伙食,自己买菜来加工,他们父子总是提供方便,也不收取费用,满满的关爱,赢得的是农民工发自内心的感动。

隆冬的一天深夜十一点,细雨蒙蒙,寒气袭人,饭店早已关门打烊了。正在熟睡中,忽听敲门声,廖老板一骨碌披衣起床,打开店门一看,原来是三位农民工站在店门外。他们坐了七个多小时长途车,已饥肠辘辘,疲惫不堪。廖老板连忙将他们请进店内,先倒热茶,后升火,让他们先喘喘气暖暖身子,然后为他们做饭。除了几道家常菜外,廖老板还特此配了一只羊肉火锅,以示慰问他们旅途之辛劳。农民工吃着香喷喷的饭,喝着鲜美滚汤的羊肉汤,满是幸福感。



饭店附近有一位七十多的孤独老人,高血压中风多年,手抖脚颤,行动困难。老人家里无人做饭,每晚便在廖老板店里吃晚餐。廖老板对老人特别关爱,总是迎进送出,生怕有什么闪失。老人胃口还行,饭量也可以。只是吃起来困难,吃一顿饭需要花好长时间,廖老板父子从不嫌弃。做老人喜欢吃的菜,配老人喜欢喝的汤,让老人单独坐一桌,以便老人吃饱吃好。店里每天有一位这样的老人在吃饭,不但没影响生意,反而赢得了顾客的啧啧称赞。

由于是隔壁邻居,也由于我和廖爹同为五零后,相见恨晚,两人很投缘。茶余饭后,我常去店里看看,廖爹有空也来我办公室坐坐。我说宁乡故事,他讲临武趣闻,交谈甚欢,关系十分融洽。从闲谈中知晓,廖爹今年六十九岁,已退休九年。小时候由于家里贫穷,廖爹没上过几年学。但从小聪明好学,吃苦耐劳。十几岁就可扶犁掌耙,抛粮下种。二十三岁那年,幸运降临,被推荐进了国营茶场,成了一名正式员工。他十分珍惜这份工作,服从领导、听从安排、虚心好学、积极肯干,很快成为了茶场的骨干力量。由于工作业绩突出,又年青帅气,很快被同在茶场工作的一位姑娘看中,结为了美满夫妻,成为令人羡慕的双职工。


廖爹廖娭双双退休后,每月都能领到三千多元退休工资,吃喝不愁,完全可以乐享晚年。但他俩都是五十年代出身的人,在艰难的年代中长大,养成了勤劳的秉性。在茶场辛苦工作几十年,练就了一副好身体,退休后闲不住,只有做事心里才踏实。他们有两个儿子,小儿子和两个儿媳都有工作,唯有大儿子没有正式单位,便开起了饭店。为了不影响儿子、儿媳的工作,廖娭主动把带孙的任务全揽下,为三个孙做饭,送他们上学,监督他们做作业,还动员廖爹帮衬大儿子,到店里打杂。廖爹也很乐意,每天和大儿子一道起早摸黑,重复着择菜、配菜、端盘子、打下手、搞卫生等繁琐活儿,不但不嫌累,倒乐在其中。

打虎还是亲兄弟,上阵莫过父子兵。老父退休而不休,帮衬儿子做生意,心甘情愿,无怨无悔;儿子执着追求,苦练厨艺。用快乐做心情的调料,凉拌开心给生活;用如意做人生的炒勺,翻炒幸福给未来。父爱子,子敬父,合作愉快,配合默契。“父子饭店”以厨艺赢人、以厨德服人、以实惠召人、以服务感人。父子俩把小小的饭店经营得风生水起,众口皆碑。

来源:美丽新宁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