沩丰社区 首页
从“靠人管”到“靠数据治” 宁乡用大数据助力社会治理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我市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支撑治理方式创新,从“智慧工地”的上线,到智慧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深度应用,下足了“绣花”功夫。

       近日,记者从市数据资源中心了解到,我市正用“互联网+”丰富着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内涵,创新推动社会治理向智能化、精细化、实时化转变。

▲碧桂园美的院子工地情况实时监控。

▲“智慧工地”实名制通道。

       “智慧工地”
       让农民工做事更有安全感

       11月11日日早上6时许,碧桂园美的院子的建设工地上,农民工郭道在虹膜识别考勤仪旁打卡后,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有着10多年工地工作经验的他在这个安装了“智慧工地”的项目上找到了前所未有的安全感。

       “别小看这个考勤,一个月做了多少天工自动统计,政府实时监管着,工资结算时一清二楚。”郭道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在“智慧工地”实时监控屏上,郭道从虹膜识别考勤仪旁走过时,姓名、工种、出勤统计等基本信息全部显示出来。同时,“智慧工地”系统后台还24小时监管着施工现场的每一道工序,小到一块砖,大到整个项目工程,所有工作场景仿佛触手可及。

       2018年2月,我市在全省率先试点“智慧工地”建设,借助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和智能设备等技术,给工地装上“智慧大脑”,让工地变得“聪明起来”。

       目前我市共有53个建设工地、12家混凝土公司、420个摄像头和53套噪音扬尘设备数据接入平台,并开发了“智慧工地”APP,人员考勤、劳务实名、视频监控、环境监控、塔机监测、升降机监测六大模块将工地情况进行实时监控,让施工现场更安全、建筑品质更可控,也让工人的权益更有保障。

       智慧防灾
       让群众生活更安心

       向科技要安全,这是大数据给我市防灾带来的深刻变化。全国首例以市县级为单位的大范围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在这里建成并投入使用。

       “以前生怕哪天山体滑坡,现在政府装了预警设备,一旦有风险,村干部马上就能通知我们,感觉放心多了。”家住横市镇界头村金矿组的陈厚生(化名)感慨道。

       今年6月,我市多地出现连续性强降雨天气,安装的北斗地灾监测预警系统显示,金矿组所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出现黄色预警,市自然资源局紧急通知金矿组支村“两委”,将隐患点周边包括陈厚生在内的23户32人转移安置到安全场所,确保了群众的生命安全。

       我市地质结构复杂,是地质灾害的易发多发区。目前在册的隐患点达401个,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沉降等类型。为了有效预防地质灾害,市委、市政府把眼光投向了“大数据”。

       记者在该系统看到,目前全市已对90个地灾隐患点实行24小时在线监测,通过预警信息智能化的精准分析,向隐患点受地质灾害威胁的群众提供及时有效的预警服务。

       系统运行以来,已成功预警横市镇界头村金矿组、喻家坳湖溪塘村田山组等5处地灾隐患点的险情,为防灾减灾救灾赢得了时间。

       大数据融合
       营造社会治理新格局

       如何改变传统“靠人管”的社会治理格局,以大数据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在我市,大数据犹如活血因子,在社会治理不同系统中实现快速流转、高度共享,渗透到城市治理的末梢,为城市增添更多活力。

       我市抓稳“牛鼻子”,抓好“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充分发挥党委政府在社会治理中的引导作用,通过建设城市运营中心,将社会治理的海量数据高度整合、交换、共享。

       多部门共建、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我市打破政府部门间数据“壁垒”,汇聚“智慧工地”、智慧城管、智慧食安、智慧防灾等各类数据资源,源源不断为城市运营管理提供动态数据,并将海量的大数据变成实时数据,广泛应用于社会治理领域,服务不同社会群体。

       “现在,城市运营中心每天增加标准数据300多条,平台数据总量319万条。”高新兴(宁乡)智慧城市运营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邓建勇介绍道。该平台具有事件分拨、应急联动、风险监测、数据共享分析、数据质量核查等功能,承上启下、内外融通,为基层一线提供数据支撑,为领导决策提供辅助。


来源:宁视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