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社区 首页
给宝宝“减糖”,培养良好饮食习惯

各国营养指南均要求“减糖”

糖对健康的危害已经有很多数据,“减糖”成了各国营养指南中的基本原则之一。对于成年人,“减糖”的目标是把游离糖的摄入量限制在50克以下,最好不超过25克。这个“糖”是指各种被人体快速消化吸收、能产生热量的糖类物质。而那些无热量或低热量的甜味剂、有甜味的低聚糖和糖醇类物质,并不算在其中。

在WHO的这份文件中,不仅要求禁止糖(除了白砂糖,还包括各种糖浆、蜂蜜、果汁、浓缩果汁),还包括各种甜味剂(如糖精、甜蜜素、三氯蔗糖、阿斯巴甜、甜菊糖苷)。虽然文件中没有提到那些甜度较低的甜味剂(如低聚糖和糖醇类),但它们的添加量过高的话,也是可以产生明显甜味的。

即使是水果泥和水果干,WHO也给出了限制:添加量不超过5%。

为什么要对婴幼儿“禁糖”

糖对婴幼儿的直接影响,首先是体重。糖的消化吸收速度快,饱腹感低,所以婴幼儿辅食中的糖过多的话,孩子吃饱了会饿得快,然后又再吃,从而导致摄入过多热量。在过去,食物匮乏,孩子容易营养不足,所以人们把“大胖小子”“白白胖胖”作为孩子“长得好”的标志。然而,如果婴幼儿时期就胖,长大后的肥胖的几率就更高。孩子越是超重,越不愿意运动,从而为健康成长,埋下好大的隐患。

其次,吃过糖之后,残留在口腔中的糖会成为口腔细菌的食物,造成龋齿以及其他口腔问题。许多父母不重视婴幼儿的口腔卫生,觉得乳牙坏了就坏了,反正会换牙。其实,“龋齿”只是一个标志,它意味着口腔细菌太多,不仅腐蚀了牙,也损害了牙龈健康。病变的牙龈,并不会因为换牙了而变好。

“禁甜”比“禁糖”更重要

人类对甜味的偏好是与生俱来的。当吃到甜的东西,大脑会分泌多巴胺,让心情感到愉悦。很多孩子不喜欢吃饭,父母就会通过加一些糖让孩子喜欢。当人们说“糖”不好的时候,许多父母可能会认为选那些“高级”的糖(如蜂蜜、冰糖、红糖、自己榨的果汁等),就可以解决问题。其实,不管这些糖卖的有多贵,宣传有多“神奇”,它们中的糖对健康的影响都和白砂糖没有本质区别。

人们从吃糖中获得的愉悦存在“正反馈”效应。也就是说,甜食让心情愉悦,但同样的甜度产生的愉悦感会逐渐下降—要获得同样的愉悦,就需要更甜的食物。成年人还可以通过理智去控制自己的饮食组成,而小孩子只会根据自己的身体欲望去选择食物。而且,越是偏爱甜食,就越不容易接受其他的食物,从而形成偏食和挑食。

这种影响,对于孩子以后的发育有着深远的影响。而导致这种“偏好甜食”形成的,并不仅仅是糖,各种甜味剂也都可以。此外,甜的果汁和果汁浓缩物,也都会有同样的作用。

糖不是毒药,甜味剂也不是。它们对于婴幼儿的影响,主要是会助长他们形成不良的饮食偏好。“宝宝爱吃”是父母们为孩子制作食物时的追求,但这种追求不应该通过加糖或者加盐的方式来实现。对于父母来说,用耐心去培养孩子接受食物本来的味道,是一种辛苦,也是一种挑战,但这才是对孩子的健康最有意义的事情。

来源:中国食品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