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宋村 首页
  胡雍辉 真行 他用“心”点燃“驻村”岁月(秦仁智)

         胡雍辉 真行
他用“心”点燃“驻村”岁月(秦仁智)

胡雍辉,1979年9月生。1999年毕业于毕节师范学校。
1999~2003年在威宁自治县兔街、中水中学任教。
2006年毕业于贵州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
2008年毕业于西南大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管理专业。
2009年调威宁自治县白马中学任教。
2011年调威宁自治县教育局校安办工作。
2012年调《威宁日报》社工作。
2013年调威宁自治县观风海镇野鸡河村当驻村干部。2014年调威宁自治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
2015年任威宁自治县劳动保障监察大队监察室主任。2016年调威宁自治县龙场镇白岩脚村任第一书记。
出版诗文集4部,主编学术文集100余部,发表文学作品800多篇,发表新闻作品1000多篇,作品散见于《中国劳动保障报》、《贵州日报》、《贵州民族报》、《法制日报》等。
已在基层帮扶8年。
2011年在威宁县教育局校安办工作帮扶斗古镇斗古村。
2012年在威宁县报社工作帮扶麻乍镇双胞塘村。
2013年和2014年帮扶观风海镇野鸡河村。
2014年调入威宁县人社局工作。
2015年任威宁县劳监大队监察室主任。
2016年帮扶龙场镇白岩村,2017年到目前帮扶龙街镇红星村。
所帮扶点均挂任“驻村第一书记”兼“同步小康工作组组长”。 
在2018年12月29日荣获上榜“2018年贵州脱贫攻坚群英谱”。
2019年3月22日被评选为“2018年度贵州人社新闻事件”。

  已在基层帮扶工作8年的胡雍辉说,从我驻村以来,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转换角色,把自己当“村里人”。如今一走进龙街镇红星村,不少村民热地情地与我打招呼。“我们从刚开始有些怀疑,到现在完全把你当作了‘村里人’!”在村民家中走访时,不少村民直言不讳地说。

  驻村期间,胡雍辉用实际行动做好驻村工作,改变着他所热爱的这片土地。
曾经自己掏钱,为残疾村民买轮椅;
驱车数十公里,送白内障患者就诊;
精心印制上万份惠民政策宣传单,亲自送到村民手中;为帮助留守儿童及贫困学生,联系爱心企业捐赠物资等。
他对扶贫工作努力认真,深得领导和群众赞誉,所驻村期间连续3年以上年度考核均获优秀。

  胡雍辉通过与群众交心谈心,了解村情民意、沟通民心、增进感情,工作中每到一户贫困户家里,他都认真详细地了解其家庭情况、致贫原因、帮扶需求等,并认真作好记录,通过与村民“拉家常”、召开板凳会、座谈会等方式,倾听群众对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认真梳理和归纳并及时向相关领导汇报。

  在破解基层工作难题中,不仅需要干部与群众之间实打实的别样“亲情”,更要落实到行动上,走近群众、帮助群众,真正关心他们的需求,让群众真切感受党和政府的温暖。
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的胡雍辉,经常到百姓家中,和他们拉家常,对他们嘘寒问暖,竭尽所能地帮助群众。“话语土一些、白一些都不要紧,这样才能让群众明白政策是真的为他们好,态度要好一些再好一些,多点耐心多点爱心,让群众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这就是胡雍辉的工作方法。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的乡镇基层工作者,他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置于首位,他的工作作风受到了群众和领导的一致好评。
  在驻村工作中,胡雍辉通过对农业产业发展、就业、因病致贫返贫和经济发展等薄弱环节进行认真分析和研究对策,帮助村民理清发展思路,找准脱贫的“有效路子”。其发展思路,主要是推进产业扶贫,为村民选好“路子”,努力实现“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致富门路”,努力做到“扶贫对象再精准、扶贫产业再精准、扶贫方式再精准、扶贫成效再精准”。
  “我已经习惯了这样下村的日子,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虽然过去我从来没有吃过农村的苦,但驻村期间我绝不能成为一个匆匆‘过客’!我在心底告诫自己,一定要持‘恒久之心’,让入户走访形成常态。”胡雍辉说。
  红星村的村委会主任洪方远说:“胡兄弟是一个责任心很强,做事认真踏实的人,很受百姓欢迎,除去特殊情况需要去县里外他不是在村里记录和整理贫困户的资料,就是和大家一起共同协商村子未来的发展方向”。
  “热情细致,积极主动,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第一书记。”这是红星村委会干部对胡雍辉的评价,简单朴实却饱含敬意。加上村党员的积极配合,在第一书记和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红星村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每项工作都能按规定完成,老百姓看到现在焕然一新的村容村貌都拍手称赞。

  2018年12月29日,“贵州脱贫攻坚群英谱”发布仪式在贵阳举行,威宁县龙街镇红星村驻村第一书记胡雍辉同志荣获上榜“2018年贵州脱贫攻坚群英谱”。
  据了解,在贵州省脱贫攻坚战场上持续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作出了突出的重要贡献,“2018年贵州脱贫攻坚群英谱”是从全省脱贫攻坚战场上通过层层筛选,最终推选出204名涵盖扶贫、教育、科技、交通等不同行业、不同领域,具有时代性、真实性、代表性的先进人物,驻村第一书记胡雍辉就是其中之一。

  2016年6月20日《中国城市报》第6版报道胡雍辉同志在该县龙场镇白岩村的驻村工作方法,2017年2月17日《农民日报》第5版用大篇幅版面刊登他的驻村先进事迹。自2013年以来,其事迹先后被《人民网》、《新华网》、《贵州日报》、《贵州电视台》、《劳动时报》、《西部开发报》等媒体宣传报道。
他那诗话脱贫攻坚,正是吸引人们了解基层一线的心况,他在日记中写道:

 《在双胞塘驻村》
  那年是二0—二
  过完春节
  只身来到双胞塘村公所
  开始了驻村的日子
  支书村长
  介绍了很多很多村情
  洋洋洒洒
  讲的都是规划和发展
  盛夏的到来
  大棚蔬菜
  飘出了沁人心脾的清香
  夹杂着清新泥土的气息
  红红的辣椒
  在绿草丛中弯下了腰
  圆圆的西瓜
  躺在地上露出了笑脸
  我站在小丘上
  紧紧握着手中相机
  射向双胞塘高矮的村庄
  看见了
  遥远的峰峦叠嶂
  看见了
  脚下潺潺的溪流
  时光
  随着年轮渐行渐远
  我仿佛看见了
  马摆山的风车飞快地转
  我仿佛看见了
  马摆河的流水清澈见底
  记忆
  挥之不去
  久久萦绕在我脑际

  《在野鸡河驻村》
  勤劳的村民
  在野鸡河两岸
  挥舞着锄头敲打地面
  不辞辛苦地在田间劳作
  初春的大地
  一派繁忙景象
  革命英雄卢嵩岚故居
  隐约可见
  战争年代先辈们的身影
  驻村帮扶
  脱贫攻坚
  同步小康
  沿着前辈的足迹
  我又踏上另一个战场
  拔掉“穷根”
  走共同富裕之路
  这是历史以来
  变化和发展最大的策略
  扶贫济困
  是优良的历史文化传承
  因此
  我们没有理由不努力
  因此
  我们没有理由不奋斗
  那年
  是二0一三年
  那年
  是二0一四年
  我记住了
  二0一三一四
  愿用自己的一生一世
  为人民作出应有的贡献

《白岩脚下驻村》
  二0一六年
  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
  经过坑坑洼洼的崎岖公路
  到达目的地后
  发现没有村公所
  发现没有办公地点
  从此以后
  刻服一切重重困难
  村民院坝
  田间地头和土坎
  成了召开群众会议的场所
  成了宣传党政方针的阵地
  时光飞快
  二0一七下半年
  一年多的时间
  淋泥烂路
  变成了康庄大道
  村民行走和运输方便了许多
  崭新的村公所耀入眼帘
  白岩美酒
  飘进了县电视台新闻联播
  一个个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把“贫困”一词渐渐抹去
  致富带头人
  一个个站了出来
  从此以后
  村庄多了一批批领头羊
  荒山新添了几千亩经果林
  农户圈舍里多了些猪牛羊
  临别时
  乡亲们依依不舍
  我又踏上
  另一个脱贫攻坚战场

  《在红星驻村的日子》
  二0一七好年庚
  辞别妻儿辞别父母
  再一次来驻村
  曲折婉蜒路难行
  只为一颗红心报党恩
  年头年尾三年里
  遍访红星整个村
  张家的牛儿肥了
  李家又多养了猪和鸡
  调整产业愿民富
  农民听了确实真
  夜访农户话家常
  人间冷暖知情况
  一张干部走访登记表
  缺劳力缺技术缺资金
  困病因残困灾全记清
  第一书记
  扶贫专干包村干部
  村支两委
  群众致富带头人
  大家一起齐上阵
  脱贫
  不是空喊口号
  脱贫
  不是空喊发展
  脱贫
  要让群众亲眼看见改变
  脱贫
  要取得真真正正的成效
  在红星驻村的日子
  夜晚的犬吠
  打破了宁静的思绪
  白天的辛劳
  化成了夜晚书写民情日记
  村民的笑靥
  化作了扶贫干部工作的动力
  产业发展
  大家一起理清思路
  脱贫致富
  大家一起出谋划策找出路
  待到明年
  全面同步小康建成时
  今日的蓝图描绘
  是打赢攻坚战最好的助力
胡雍辉真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