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沟村 首页
乡村振兴战略势在必行
   
  

何为乡村产业振兴六大?

        一是大战略,就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强力驱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农业农村将迎来发展的大好时机。特别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将调动各种资源要素进入农业、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将更加便捷,各种支持政策正在加紧出台,有力地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可以讲,广阔农村将是一个充满活力、充满朝气、充满生机的新天地。

        二是大融合,就是集产加销游为一体,在做强规模种养的基础上,依托各自优势,因地制宜向精深加工、贸易流通、休闲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进军,形成全产业链推进、多模式发展的良好格局。做到一产接二连三,龙头龙尾首尾相连、上下衔接、前后呼应,协调发展一盘棋

        三是大市场,就是消费结构升级的拉动。消费是与经济发展水平紧密相连的,现在经济快速发展,居民的钱包也鼓起来了,消费的动力很强、层次升级。由过去的吃饱穿暖转入文化旅游、健康养生。可以讲目前我国进入“小康+健康”的“双康”时代,“有钱、有闲、有健康”成为人们生活意愿和追求,一些中产阶层从“耐用消费品时代”进入提高生活品质的“后置业时代”。国际发展的经验表明,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之后,健康性、营养性、便利性消费支出将大幅增加。2019年,我国人均GDP超过9000美元,到2020年,人均GDP有望突破1万美元,届时消费结构将加速升级,大众化、多元化、个性化、品质化的消费特征会更加显现。

        四是大改革,就是供给侧改革的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条主线,正在有序推进,也有力地促进了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在优化供给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这是供给侧改革必须守住的一条底线。但是供给侧改革的内涵是很丰富的,既有推进产业融合发展的任务,更有推进绿色发展的要求。

        五是大创新,就是技术创新的驱动。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层出不穷,我国的一些技术产业井喷式的增长。同时,技术与产业交互联动、深度融合,催生了大量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强大动能。

        六是大品牌,就是推进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创建一批区域公共品牌,开展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培育一批知名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 

 何为乡村振兴的三个引擎?

        第一,科技引擎。当前,科技的不断创新特别是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为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在乡村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有力促进了乡村多元发展并加快新动能成长,重构乡村产业链和价值链,优化乡村产业结构,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专业化分工,也让传统产业焕发出生机与活力,成为乡村振兴的直接推动力。

        第二,人才引擎。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农业的功能不断拓展、价值不断凸显,农业增值能力和比较效益不断提升。这必将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才来到乡村、投身农业,从而打破长期以来人才由乡村向城市单向流动的局面,形成返乡创业、资本下乡的新局面,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第三,产业引擎。从农业延伸出来产业,从农业农村拓展出来产业,从农民传统工艺成长出来产业。健全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从而推动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优化升级,带动乡村产业市场竞争力全面提升,为乡村产业兴旺提供强大基础动力。

何为山地农业“特高特”?

        现代山底高效农业高质量发展,主要有三个关键词……特高特。

        一是特色。关键是因地制宜,要充分考虑气候、地理资源、地理条件的影响和约束,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围绕水土光热等农业资源要素来来抓好山地农业发展。

        二是高质量发展。把自然条件的特点和优势与市场结合起来,实现品牌化打造、品质化生产,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

        三是特点。要有鲜明特点,注重优质与安全、营养与口感,产品的附加值要高,效益要好,在提高投入产出比的同时,做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

啥是农村产业融合的“三融”?

        目前,有些地方把独立的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销售者联合起来,把一个区域内的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称为融合;有人认为在产业园区搞农业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就是融合;有的认为发展农业观光、乡村旅游就是融合。其实,这些认识都包含对产业融合片面理解的成分。农村产业融合必须实现“三融”!

        第一是融利,就是利益融合,产业融合的目的在于把融合产业获得的综合利润留给农民,让农民增收,而不是排斥农民。

        第二是融人,就是主体融合,首先,要考虑产业融合的主体。农户、家庭农场、真正的合作社是产业融合的主体,基于目前合作社存在的问题,农户、家庭农场是最现实的产业融合主体。其他主体不具备实现融合效益和产业融合目的的基本条件,产业融合必须限定在村内部,体现在农民主体之间,那种“做大第一产业、做强第二产业,做活第三产业”的口号,充其量是产业衔接问题,与融合没有关系。

        第三是融产,就是产业融合,考虑融合什么。农产品的营养与安全,包括色香味在内的特殊品质、多样化的农产品形态、品牌与文化等均是精神需求的重要方面。要满足消费者多层次需要,乡村产业必须向融合产业发展。农业的多功能性恰巧可以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精神需要。深入挖掘农业价值,可以为农业产业融合提供依据。
啥叫虹吸效应?

        我国城乡发展失衡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资源要素配置失衡,长期的城乡二元体制放大了城市的虹吸效应,城市过度吸收来自乡村的资源要素,形成大树下面不长草的虹吸效应,比如北京天津相对于附近的河北,就像两个巨大的黑洞,吸走了周边的资金、技术、人才,使农村发展处于严重的“失血”、“贫血”状态。必须强化制度性供给,推动资金、管理、技术、人才等要素更多配置到农村去,让人“流”入乡、留在乡,让钱“流”进村,生成钱,让地“活”起来,变成现,为乡村发展强筋健骨、输血造血。